Lightwave18 wrote: 有次第的這是佛經(恕刪) 您說這段經文... 教導對象是誰呢??「是故須菩提, 諸菩薩摩訶薩應如是生清淨心,不應住色生心,不應住聲香味觸法生心,應無所住而生 其心」。....... 又在哪裡推[密宗]了!!
要卡掉 " 無欲無求 " 這一段 。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是金剛經的核心內涵 ,有修持者做到- 離相 ,就可以"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無住、無著 ,對一切相知道是虛妄 ,對 我相知道是人性俱生我執的執著 ,對人相 ,知道是五蘊因緣和合本空之理,因此對一切相都能如是看待 修行之人修空觀久了 , 就會無住、無執,無所住著了 。不過一般大眾不嚮往應無所住 ,都只是追求世間種種享受而已,與那些禪修有成者難以相提並論。
Soul73213 wrote:無欲無求、無所住而生(恕刪) http://www.chiefsun.org.tw/zh-tw/6_magzine/5_detail.php?Id=1660也許不是你想的那麼回事.
法客You wrote:跟老子的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聾,五味令人口爽,馳騁畋獵令人心發狂,難得之貨令人行妨。是以聖人爲腹不爲目,故去彼取此。好像 的的確確是這樣!人之初,性本善,自性清明,但成長過程中..總多多少少沾染了酒色財氣...等等不良的習氣;所以,佛弟子才有基本的五戒(戒殺生.戒邪淫.戒酒.戒偷盜.戒妄語)方法,期許眾生藉此簡單的方式.儘量找回趨近於原本清明.像佛般的自己?!(個人淺見.僅供參考)
Soul73213 wrote:無欲無求、無所住而生其心...世上能達到這境界的人..恐怕沒有吧?! 「無所住而生其心」對我們凡夫來說很難,所以佛教導我們先把心住在一個念頭上-->阿彌陀佛,這對肉眼凡夫來說比較簡單,置心一處、繫心一處,念到不念自念,老實念佛,念到一心不亂,便可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到西方淨土後再繼續修行,那邊的環境讓眾生不再退轉,自然可以達到「無住生心」的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