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7年以前去香港玩港人多瞧不起台灣人?

很多人都這麽說。但我沒遇過。而且還蠻客氣的。非常友善。比我在台灣遇到的店員或陌生人都更友善。真心覺得香港是很有人情味的地方。😄😄😄

側面觀察。香港人看不起土包子。如果你的穿著打扮言行氣質….. 香港人就要很不客氣。


盲目的仇恨是一種強烈、非理性的敵意,通常針對特定群體或個人,且缺乏充分的理由或證據。這種仇恨往往源於以下幾個因素:

偏見與刻板印象:
人們可能基於對特定群體的錯誤認知或負面刻板印象,產生先入為主的偏見,進而轉化為仇恨。

恐懼與不安全感:
當人們感到自身安全或利益受到威脅時,可能將恐懼轉化為對特定群體的仇恨,將其視為假想敵。

社群影響:
身處充滿仇恨言論的社群中,人們容易受到影響,逐漸認同並內化仇恨情緒。

歷史創傷:
歷史上的衝突、壓迫或不公正待遇,可能在特定群體中留下深刻的創傷,進而演變成代代相傳的仇恨。

政治操弄:
某些政治人物或團體可能利用仇恨言論,煽動群眾情緒,以達到自身政治目的。

盲目仇恨的危害:

社會分裂:
仇恨會導致社會群體間的對立和衝突,加劇社會分裂。

暴力衝突:
極端的仇恨可能引發暴力行為,甚至導致戰爭或種族滅絕等悲劇。

心理創傷:
仇恨不僅對受害者造成傷害,也會對施暴者本身造成心理創傷。

阻礙社會進步:
仇恨會阻礙社會的包容性與多元化發展,讓人們無法客觀的看待事情。

如何消除盲目仇恨:

教育與宣傳:
通過教育和宣傳,消除偏見和刻板印象,促進不同群體之間的相互理解。

建立溝通橋樑:
鼓勵不同群體之間的交流和對話,化解誤解和矛盾。

法律與政策:
制定法律和政策,禁止仇恨言論和歧視行為,保護弱勢群體的權益。

媒體責任:
媒體應承擔社會責任,避免傳播仇恨言論,積極宣傳包容和多元的價值觀。

個人反思:
每個人都應反思自身的偏見和歧視行為,積極改變自身觀念。
消除盲目仇恨需要全社會的共同努力,通過相互理解、尊重和包容,才能建立一個更加和諧的社會。
seatree wrote:
我比97更早年前去過香港,就在茶樓遇過,服務態度很差,又以為你聽不懂廣東話就故意用廣東話偷罵你。當時不少店家做生意也不老實,連香港人自己去買東西都會很小心,觀光客經常會被騙。

曾聽過不少這類事情
所以我完全沒有想去香港的念頭
~Winona~ wrote:
曾聽過不少這類事情所...(恕刪)


97前出國也常常在香港轉機,在轉機櫃檯開口說國語沒少受過歧視,但是轉成英文它們的態度就緩下來了.可是它們說的英文一般來說也只是酒家女級數的,並不會特別好,而且腔調比我們的還重,不知道它們在跩什麼?當時我最不喜歡他們欺負那些要返鄉的老兵,還為此替老兵和那些港仔吵了好幾次架,後來都搭直飛或是其他地轉機的航班,就再也沒過境香港了..

我做生意多年,有個原則,我不賣任何東西給港仔(反正他們也買不多,而且GGYY的),我活到現在,除了過境機場,沒有踏入香港土地,而且應該永遠不會去香港.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