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雄就要有輕軌捷運了耶~開不開心~


chanmingtao wrote:
工具放在台北,有發揮工具的功能,居民看得到有回本的希望.
工具放到高雄,沒有發揮到功能,搞得負債累累後,居然突發奇想換個瘦身版再炒作一次
高雄是應該把捷運的功能發揮出來是當務之急,還是蓋另一個工具出來才是當務之急
這有這麼難理解嗎?


高捷是BOT,需要算建設成本,折舊成本,銀行貸款成本
北捷是政府建設好後,無償轉移給北捷營運,建設成本是零,沒有提撥折舊,不用向銀行貸款
這種生意要賺錢誰不會做?

這有這麼難理解嗎?
mediciaaa wrote:
高捷是BOT,需要算...(恕刪)


你可建議高捷向北捷一樣比照辦理啊??

何必拿輕軌來譁眾取寵

自己該做的吸引客源的能力都沒有<-----這才是問題

===================================

自助者人恆助之

看到那一攤爛帳,自己都在自暴自棄了,是不會有人來救你的

louisa. wrote:
不是說支持什麼的,但是為什麼要反對??真的..不要有什麼建設在高雄就要一天到晚來攻擊
這是國內公共建設難道不需要嗎?一定要等到交通打結了才要來做這些事?!


建設有很多種,好大喜功的建設,還是真的能對症下藥的建設。
花150億蓋輕軌這是建設,但是拿150億同樣的錢去健全十年期的公車路網,這也是建設。
而即使是花了大錢蓋了輕軌,沒有健全的公車路網,還是一樣浪費錢。

高雄市市區非常適合棋盤公車的設計,但是,棋盤公車喊了卅年,現在棋盤公車在哪裡?

mediciaaa wrote:
高捷是BOT,需要算...(恕刪)


問題那根本就不是虧損的主因呀。
有這麼難懂嗎?

主因就是使用率低,搭乘人數一直無法達到營運標準。
懂嗎?

一條賠不夠,兩條賠個爽?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skycc wrote:
嗯~所以囉 台北市...(恕刪)


沒,不方便,但是絕對還是比你舉得外國例子還方便。
跟下面的比一下好了。也比北京,上海方便。
在上海的朋友還不少,隨便都能說上一些上海的交通怪規定。
如:非上海車牌不得駛入上海內環。
分一三五,二四六,單雙號車牌開車。等等。

還有就是:
高雄開車比台北開車方便太多了。

居然忘了01要當流量大的營利網站,而不是專業網站,我還囉唆雞婆個雕~一起喊無腦萬萬歲就行了呀,多省事。
不搭捷運

又希望蓋捷運

好貴的裝飾品
mediciaaa wrote:
高捷是BOT,需要算建設成本,折舊成本,銀行貸款成本
北捷是政府建設好後,無償轉移給北捷營運,建設成本是零,沒有提撥折舊,不用向銀行貸款
這種生意要賺錢誰不會做?

這有這麼難理解嗎?


直接轉貼第157樓大大的文,不然怕你懶得找。

chiato wrote:
原來只打了這麼四行字就好專業哦?請問您是真的有收集資料去比較過嗎?

前二行營運模式的架構上大致是對的,但北捷絕對不是象徵性的收費轉移,只負擔營運管理,
事實上北捷公司每年仍需繳納租金給捷運局(政府機關),提存當作機電系統重置基金使用,
這個租金的金額是營業收入的百分之四,每年北捷公司繳納給捷運局的租金約25億,
北捷和高捷的差別,打個比方來說,只是一個租房子,一個買房子而已,沒有免費這回事的。

後二行的興建模式敍述則是完全錯誤的,我在很久前的一棟樓有試算過:北捷營運成本與損益分析

如果北捷的興建模式比照高捷,雖然也是會造成帳面上的小額虧損,
但以北捷人潮洶湧的情況和市民對捷運依賴度之深,其實只要票價調漲個20%就彌補回來了,
而且北捷現行的票價比搭公車還便宜,例如台北到新店25元,調漲到30元後也只和坐公車的票價相當,
但北捷終究為為官方機構組織,必需負擔大眾運輸重任,所以才用這種繳納租金的方式,
一方面提存未來機電系統更新的重置基金,再者帳面上賺點小錢,然後人民負擔的票價又較低。

再來你說如果高捷的興建模式比照北捷,高捷早就出現盈餘,很遺憾這也是錯誤的,
根據高雄市政府捷運局副局長周德利表示:
高捷屬於BOT,高捷公司必須攤列折舊及利息,這些費用就佔了虧損的六成,
而台北捷運是政府自辦,所有工程皆由政府出資,產權屬於市府所有,
因此不必攤列折舊,如果台北捷運也攤列折舊費用,一樣難脫帳面虧損。
根據上述可知,折舊及利息只占虧損的六成,不用算折舊利息的情況下,高捷仍會虧損那另外四成,
現在每個月虧損約2.5億,都不算折舊及利息,每個月仍然會虧損1億。

所以現在高捷的問題明顯就出在運量不足,就算不扣折舊及利息這些沈入成本,
但他的營業收入連日常的營運成本跟維修費用都無法負荷,在會計學上來說,這叫未達損益兩平點,
如果是一般追求利潤的企業,早該關門大吉收起來別做,如果不設法提高運量的話,
繼續撐下去只是燒錢,給政府來接手也一樣,只是用納稅人的錢繼續補洞,
最多給你撐個20~30年,等到系統老舊整組壞了了,也沒有錢再來重置新的機電系統,
到時是用納稅人的錢繼續砸個幾百億嗎?還是再搞個BOT引入民間資金?

高捷和北捷在營運規模,營運績效,重置能力,永續經營等條件各方面都差很大,
不設法提升高運量的話,未來高捷確實是個難以解決的問題。

蛙鳴之地 wrote:
問題那根本就不是虧損的主因呀。
有這麼難懂嗎?
主因就是使用率低,搭乘人數一直無法達到營運標準。
懂嗎?
一條賠不夠,兩條賠個爽?


北捷隨便一條線蓋起來都是幾千億
請問沒有市政府用稅收吸收成本
靠車票盈餘可以回收嗎?
請你算給我看
看到版面上許多支持高捷的高雄人
相信你們一定搭高捷上下班
手機一拍就隨便有

可是當要個照片時
左等右等卻不見照片
有人說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沒錯

但至少可以挑個人潮很多的上下學或上下班時的照片
騙騙一些不曾搭過高捷的人也好

期待高捷的照片!

有圖不一定有真相
但至少不是0


東西建了就建了
賠錢也無妨
反正台鐵也是賠
北捷也是賠

重點是蓋了有人用
大節日
台鐵也是人滿滿

北捷上下班跟擠沙丁魚沒兩樣

期待高捷平日運行的照片
讓大家開開眼界
了解一下

yoroshiku wrote:
高雄甚麼都對,就是錯在顏色,所以活該被砲


換個顏色,高雄鄉親就會喜歡搭高捷了嗎?
那現在刻意不搭高捷,不就好委屈...
我笑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