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Oscar wrote:青銀共居政策 是指讓...(恕刪) 其實老師不會那麼嚴格一定要學生想出甚麼好方案,有時候只要說你自己的想法,不管你喜歡或不喜歡這麼做,只要文句通暢,文與意沒有矛盾,通常老師都會給分。老師怎麼會不知道這種問題見仁見智呢?
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生活習慣不同,怎麼共居?都不願意和自己的長輩(父母、祖父母)住在一起了,還跟陌生人住在一起?很多廢宅窩在家裡打糞Game,連長輩叫出來客廳吃飯、聊天都不肯了,還青銀共居咧。別搞笑了好嗎!年輕學生,上夜店,與朋友同學在家喝酒聊天,玩到三更半夜,共居老人要睡也睡不好吧?
lawtaipei wrote:老年人與年輕人的生...(恕刪) 青銀無法共居,是高房價的其中一個原因,無論是親人、外人都一樣,但大家不承認,就沒人去戳破這個問題,青銀無法共居,社會教育出了嚴重問題,看多少網友「不懂」、「不接受」這樣的想法。
https://today.line.me/TW/article/xnRGEw?utm_source=lineshare國文科補教老師劉炘表示,今年寫作題目以圖文形式展現,但圖片資訊只是舉例,跟題目訴求連結性不高,因此「青銀共居」並非題目,如果學生扣著青銀共居下筆或單純變成政策議論,分數肯定不高。劉炘指出,真正的題目在於粗黑體標示「你對年輕人與銀髮族的互動或相處模式,有什麼期待?」,但考試只有五十分鐘、還要寫作文,相信可能有一定數量的學生沒看清楚題旨,心測中心應該要思考,該舉例是否能強烈扣緊題目訴求,否則「難認同這樣的出題模式。」重點並不是要國中生評論青銀共居啊!雖然我也覺得題目出得不好
tany3472 wrote:昨天參加會考的女兒...(恕刪) 會考試的人都嘛知道要投其(改考卷者)所好尤其是作文或是申論題目黑的都要說成白的八股的很傻傻地講自己的觀念想法跟人格格不入(尤其是閱卷者)分數會高才怪
如果題目改成:「我與佐賀的超級阿嬤」,「和爺爺奶奶在鄉下過生活」,「只有阿公阿嬤的童年」,是不是更能闡明青銀共居的基本出發點?題目本來就沒有一百分,也沒有所謂一百分的答案,其實不用想的太嚴肅,只要不要寫成「我和家裡那隻八十歲的巴西老陸龜」一起居住的日子,也被歸類青銀共居就好。文章起承轉合的功力,本來就要從生活累積經驗,只有看書,或者只有看手機,根本無法找出重點,只能人云亦云,自然拿不到高分,能多舉出生活中的例子,融合時事分析,才能打動評分老師的心,這可不是給小孩子一支iPhone,或送去作文班就能解決的問題。
作文本來就是思考,又不是考八股文, 一定要考課筆慎的內容或是固定的東西,不同家庭環境下的學生可以用不同的角度去陳述 青銀共居,縱使單親或是孤兒也可以針對心中的期盼,或是將對象轉換到其他身邊周遭的人,現在社會平均壽命增加,與年長者的交流一定會更頻繁,不論是"時事"的長照,或是感性層面的家庭關係,都有很大的發揮空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