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韓流」會否促使台灣人重新愛用自己的姓名?

本來要睡了,看到各位大大對小弟的批評指教,忍不住來回文~
evil dick這名稱,中文翻譯並不文雅,是我一同學當初幫我申請的,帶有戲謔的味道,想不到多年後在這主題上成為被攻堅的弱點哈哈~
我並非認為取英文名字的人皆有裝高級的想法,我相信大部分人乃是基於英文老師求或社會風氣影響所至~但今天既然已知道這並非世界常態、甚至被洋人恥笑,是否該保留洋名,就是個可思考的問題了!!
我認為對我而言,帳號跟名字意義相差甚遠!我不會跟任一人說我叫evil dick,但很多人會在生活中與人介紹他的英文名字,甚至要求別人只稱他的英文名字,這兩件事是風馬牛不相干,八杆子打不著啊!

evil_dick2 wrote:
我認為對我而言,帳號跟名字意義相差甚遠!我不會跟任一人說我叫evil dick,但很多人會在生活中與人介紹他的英文名字,甚至要求別人只稱他的英文名字,這兩件事是風馬牛不相干,八杆子打不著啊!


你在網路上用這個ID,你覺得還需要”跟任一人說我叫evil dick”麼?每個在這論壇的人看到都知道啦

如果把匿名的論壇也視為一個生活圈,ID就是名字.

”生活”有很多種,你覺得職場生活家庭生活夜生活會完全融合麼?我講一種情況好了,有些朋友在夜店就從來不介紹自己本名,因為他們就是不希望夜生活的一切和家庭生活有糾葛,這正和網路匿名是同一狀況,別說夜生活了,有些人連職場生活社交生活都要特別獨立出來不打算和最核心的私人生活圈搞一塊,你怎麼知道他們在職場社交叫洋名不是出於這種心態呢?


evil_dick2 wrote:
但今天既然已知道這並非世界常態、甚至被洋人恥笑,是否該保留洋名,就是個可思考的問題了!!


吃臭豆腐並非世界常態、甚至被洋人恥笑,是否該吃臭豆腐,是個需要被思考的問題麼???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小弟認為

大部分的人都沒有歧視取名方法的話,那名字就只剩下實用性的考量-心態這關已經過了。
拼音、中文音、英文名,實際上都可以考慮。
都應該以包容的心態對之。

的確,在網路上能夠看到老外對於使用英文名嘲笑。
但,是哪些老外呢?

如果小弟很激進的提出一個假設:就算不使用英文名,仍然會被老外嘲笑。
腔調、習俗、過度友善、喜歡聚在一起、瘦小.....
甚至是難發音的中文原音名字,也有可能被取笑
小弟相信,是存在這種老外。多少人比例我就不知道了。

在取樣老外嘲笑的人時,我們是要取樣racists還是liberties?
我們care的是racist還是liberties?

所以說,甚麼理由都好,因被取笑而改變實在不是好理由。
父母以崇洋心態命名,但跟久了也用習慣了,不想換
父母以崇洋心態命名,還是被叫本名習慣,順便推廣中文,換本名
都可以
重要的是,不要怕被別人笑心態最重要
tcn1john wrote:
如果小弟很激進的提出一個假設:就算不使用英文名,仍然會被老外嘲笑。
腔調、習俗、過度友善、喜歡聚在一起、瘦小.....
甚至是難發音的中文原音名字,也有可能被取笑
那要改到甚麼時候呢?


對於反對使用英文名者而言,使用英文名就像個交保護費示好的卑屈行為,結果不給錢固然會挨揍,給錢還是會挨揍,反正挨揍挨定了,不如啥也不給.



對於不反對使用英文名者而言,使用英文名就只是個無可無不可的行為,本來就不期待能因此少挨揍,既然挨揍是宿命,照樣取又有甚麼差?

兩方心態不同,雖然都被揍的滿頭包
年紀小小就這麼會唬濫,長大是準備當記者還是法官啊?
之前有看過一個大學生

想在他的護照上加註他自己取的英文名字

覺得這樣很酷

沒想到被外交部拒絕了

因為他沒有任何外國的證明文件
加藤老鵰 wrote:
對於反對使用英文名者...(恕刪)


精闢
小弟得思考一下

第一派有部分的人認為,不給錢(維持中文名)可以不會被揍(被老外笑),怕挨揍所以不給錢
實際上還是會被揍

Tarunaka wrote:
我認為我幫各位解釋出...(恕刪)


不不不,

你那算"不用音譯名,很難找人的理論",還沒解釋清楚。

你滿喜歡講統計、誤差之類的東西。你不知道這些東西是非常之科學的嗎?

並不是靠你一小部份的取樣,就可以得之答案。

你說你隨機取樣,那請問你看了台灣多少人的臉書?

我並不知道是否"台灣人的洋名字並不比其他國家氾濫"。

因為我沒資料,不會信口開河。

閒聊版是很輕鬆沒錯,不需太過嚴謹。

不過你即然扯到了"數字",就有量化的概念。而量化就表示,你要實際有"東西"在那邊。

不然就別扯數字,改用"我發現我身邊很多人都取英文名",這樣就比較沒什麼爭議。

別用"我發現80%的台灣人都用英文名。怎樣,又教了你一招了。


kevinwu6778 wrote:
不不不,你那算"不用...(恕刪)


在我以前同事身上發生過幾次。

她的音譯名稱是 Pei Yu

但洋名字是Jessica。

她到瑞士一個月長期出差,有文件寄到瑞士辦公室,指明Jessica,就找得到她,因為這是她在職場慣用的名稱。但指明Pei Yu,就找不到了。因為瑞士公司上下不知道她本名是Pei Yu,總要花好久時間才弄懂。

80%,老實說,還真不是我提的。是老外在台灣的觀察,寫成了部落格,所提出的數據。你可以在我給的link中看看。中國人講話,所謂十室九空、九牛一毛,全都是數字,但多半是「體感」數字。您要是覺得那位老外朋友寫的、以及我所信的80%,是不正確的,一定要爭個小數點以下,那也沒關係。下回再有老外敢這麼說,我會提醒他。只是,當真有人上窮碧落下黃泉地找數據時,您總不能坐著等,最後只須說「我信」、「我不信」?您要是沒感覺到「台灣人特別愛取洋名字」,何不提供您觀察的心得?比方說:周遭的台灣人確實不比其他老外特別愛洋名字之類的,不用數據,講講感覺即可。

加藤老鵰 wrote:
”生活”有很多種,你覺得職場生活家庭生活夜生活會完全融合麼?我講一種情況好了,有些朋友在夜店就從來不介紹自己本名,因為他們就是不希望夜生活的一切和家庭生活有糾葛,這正和網路匿名是同一狀況,別說夜生活了,有些人連職場生活社交生活都要特別獨立出來不打算和最核心的私人生活圈搞一塊,你怎麼知道他們在職場社交叫洋名不是出於這種心態呢?
...(恕刪)


全都言之成理。

但換成我,我就會問自己:為何是在台灣?為何台灣這樣的需求特別大,大到大多數人都想要有個洋名字來區別生活圈?

算是我的怪癖吧,我喜歡橫著比,看看別國,想想自己。如果別國都如此,我就不說話;如果別國不是這樣,我就來問問為何我們這麼特殊。

有人又會提「臭豆腐」來說事。關於「臭豆腐」一事,我是寸土不讓,不是我對臭豆腐有私心,而是各國都有奇奇怪怪的飲食,幹什麼獨拿我們臭豆腐過不去?但名字的事情,不這麼解釋,是因為盤古開天以來,名字都是父母取的,除非是入籍別國,否則看了別國的名字好用,就拿來用一用的這種事情,在別的國家沒看到太多例子,所以有此一問。
加藤老鵰 wrote:
吃臭豆腐並非世界常態、甚至被洋人恥笑,是否該吃臭豆腐,是個需要被思考的問題麼???
恕刪)

大大您比喻有點失當~我不用英文名乃是因為英語並非我"母語",它對我而言是"外語",我的名字當然是用母語啊!!

臭豆腐、豬血糕乃我國飲食文化,洋人若恥笑是他們不懂尊重,我們完全無須因洋人觀點改變自身文化傳統!!因為,洋人沒有比較高級,我們無須看他們眼色!!

當然任何人取啥名字都是人身自由,但今日會有這個討論,背後的意義我認為不只是取不取洋名的問題而已...

舉個極端例子:我媽有一女同事,已離婚,女兒被她送到日本唸書;她自己也鑽研日文,取了日文名字,她希望女兒有昭一日能嫁給日本人,她就能跟她女兒一起歸化日本做個真正的日本人~我跟我媽說:你要不問她釣魚台是誰的??還好現在是和平時期,要是在戰爭狀態,妳這同事絕對是漢奸的料!!為何她想做日本人而不想做台灣人菲律賓人或印度人??哈~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