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謝大家的回應與討論

那麼神的世界也不是究竟而且別的宗教可不是這麼說的,要相信哪本經?
上次不是跟你說了嗎?
用你的智慧。
如果你想不通,
那就來跟大家討論討論。
你到底是要什麼?
別人的宗教跟你有什麼關係?

對了,書單先po上來大家看一下。
怎麼覺得你有點奇怪,
沒說他方佛,
你也不管聖經,上帝是唯一的真神。
你就接受佛教無為法。
修37道品可以證阿羅漢,

一說到他方佛,你就說不是究竟,
跟基督教衝突。
一樣是37道品,一樣是無為法,
沒有他方佛就是究竟,
有他方佛就不是究竟。
看來不是佛教有問題,
是你的心有問題。
你對漢教比對基督教更不友善。
勸你放下吧。
那都只是你的分別心,
有分別心是沒辦法證入涅槃的。
cman4434 wrote:
那麼神的世界也不是究竟而且別的宗教可不是這麼說的,要相信哪本經?

其實呢,我不太知道什麼叫做『究竟』

例如
對 A 來說,走 a 這條路最好
對 B 來說,走 b 這條路最好
就叫『究竟』?

然而
可能 A 要有著,這樣那樣的探險
才會體認 a 這條路對 A 的好
可能 B 要有著,那樣這樣的磨練
才能體會 b 這條路對 B 的好

那麼
對於 A 來說,探險,算不算『究竟』?
對於 B 來說,磨練,算不算『究竟』?

行至水窮處,與人云亦云。〔薪水是零元,還活得下去〕。
cman4434 worte:
不是對錯問題,而是究竟是否是實相的問題。
我們活著,就是有身心活動,那是正常的,而且千變萬化,沒有定論,但如果脫離了心識,到底剩下什麼?
有趣的是眾生一直在這千變萬化的心識中找答案,確不知這些都只是身心作用的結果罷了。

你是不是有看過禪宗的書籍?

因為你的某些論述很接近禪宗的自性佛,事實上某些論述你說的也沒錯

只是這個心識,我覺得是禪宗所講的"無住心",最常聽到就是金剛經講的"應無所住,而生其心"

但無心並不是無心識,因為人若無心識,那與草木石頭何異?

這個無心指的應該是沒有妄念,不執.不求


所以才會有無佛可成.無道可修.無眾生可度這些話

不是真的沒有,而是已經完全放下,但我想這些話是悟道的人在講的

並不是每個人都像惠能一樣,掃個地.聽一段經文就悟道

多數的人還是要從神秀的-時時勤拂拭,勿使惹塵埃做起


問題來了,念佛算不算妄念?這我心中有自己的想法,但我想看看各位怎麼去詮釋,希望大家能理性討論
min9821 wrote:
沒看到有提出聖經有什麼問題,
那就是你自己也覺得聖經沒問題了。
不過,我要提醒你一下,
聖經這位上帝,跟阿含經的釋迦牟尼佛,
脾氣不大一樣喔,聖經很像有說不能測試上帝喔,
你不要傻傻的又跑去教堂,
跟牧師說叫上帝來見你,
不然就是假的。
那就算你跑斷了腿,上帝也不理你喔。
好好跟著2000大上天堂吧。
高高興興的唱主耶穌愛你。
哈利路亞。


耶穌基督不但愛我們(世人),我們(基督徒)也愛耶穌哦.
小的所屬的教會就認同(雖然不鼓勵)信者(或慕道者)試探我們所信的這位神,雖然聖經有明載,不可試探你的神(耶穌在被魔鬼誘惑時曾說過的話),因為神不能被試探(保羅說過的話),神與人的關係主動權在神這邊,所以神不能被試探,因為試不試探對神而言全無意義,但是,人親近神,神就親近人,這也是聖經有記載的,你願意來到神的面前(透過禱告過程),神就有可能來到你的面前,你可能當場領悟了,你可能當下聽到有說話聲回應你(可能是安慰,可能是提醒,甚至可能是責備,等等...).
但是,通常人自比天高(人定勝天,這也是人的最大問題),自以為人所說的或所欲的或所想的,神就要成全,神好像是人的從屬,人一旦禱告了,神就要完成人的願望,這正是人類普遍有的潛意識(或傲慢),說實在,神若都要成全人都要呼應人,豈非顯示人比神更厲害了都可以指揮神了,那麼人哪還需要神?因為人已經無所不能了嘛.
路跑一哥 wrote:
你是不是有看過禪宗的...(恕刪)

念佛是 以毒攻毒... (文章 懶得找)

念佛最終目的一樣是要 得到 深禪定 [三摩地].... 跟禪定沒兩樣!!
......... 大勢至念佛圓通章
...所以.... 念佛 要求 雜念少, 若念了10年一樣雜念紛飛... 等於沒進步!!(不是方法有問題.不然就是不用心.不努力)

只不過.... 一路空到底的話 佛如何來接人......那就去不到淨土了囉!!
搞 禪淨雙修...
所以永明..祖師說.... 10個9個能去(禪定也不行. 念佛也不行...四不像的話..... 機率我就不知道是多少了)
........只信 淨土 萬人 萬人去
發文者您好, 您的文章因以下事由已設定為唯讀狀態:

7.刪除自己過往發言內容者,文章會進行處理。

發文者逕行、大量編輯內容,文章唯讀。
guest2000 wrote:
耶穌基督不但愛我們(...(恕刪)


試著說看看.
宗教一般具有排它性,但要排它性則需要一套說之成理的基本教義或教理,但信者不見得會去分辨(或不願意分辨),以致信就信了,即使教義或教理出現矛盾現象,並不為意,但,有可能在信教過程中導致無所適從,或模不著頭緒.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