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四女兒的國語功課...修辭學終於讓我遇到了

我覺得修辭學還蠻重要的...
應當要教育!
不過小四這個年齡有點過早...
當做國一的課程較為妥當

這邊順便用我的理解解釋問題:
1.譬喻(simile)有用到 像是,彷彿,如同...等等字句
間接的使用物體比喻就是譬喻法...e.g.你跑得像風一樣快!

2.轉化(metaphor)就是沒有使用上述字句
直接的使用物體比喻...e.g.我餓的可以吃下一頭牛!

3.擬人(personification)就是把人類的特質放進其他比喻物
e.g.這棵大樹默默的流下眼淚


小小見解, 見笑了
先請現在的教育部部作答
什麼叫做學習單??
學習單就是一種作業..一般來講是已經敎過的東西..利用它來做一個驗收...
所以如果完全不會..那只有兩種可能..一個是老師打混沒敎完整..一個是學生打混上課沒認真聽..

如果老師沒敎就出這樣的作業..那家長應該適度的在聯絡簿上反應..
如果學生上課沒認真聽..那應該教導小孩上課該有的學習態度..
如果有敎..但是小孩不是很清楚..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就彰顯出來了..家長應該幫忙複習..
如果家長不會..那可以上網查詢..或是寫聯絡簿請老師檢討學習單時再複習過...

至於修辭學重不重要....很重要..而且應該連邏輯學都要從小開始接觸...
只不過...應該多做實作..實做才能學會應用...所以說應該要多考問答..申論..作文..
考試應該廢除是非選擇..這種題型容易引導教學到這樣的一種方向....


另外..
樓主不要被嚇到了..那只是專有名詞改變了..跟我們小時候學的有一點不同..其實都有學過..
視覺摹寫就是..白白的..好明亮..將眼睛見到的直接敘述..
聽覺摹寫就是..轟隆隆..好大聲..吵鬧...
觸覺摹寫就是..癢癢的..風吹在身上好舒服..

我說考判斷會有爭議就是像...他輕輕的走進來..可以是視覺也可以是聽覺..
這類的東西容易產生爭議性...

而轉化..就是我們小時候學的擬人法..只是現在把擬物也加進來..所以變成轉化...
以前國小是學擬人..國中才學轉化..現在直接把正確的名稱拿來國小用..
但是這也一樣容易在判斷上出現爭議...
比如說...風兒像媽媽一樣輕輕的走進來..
有擬人(轉化)..有類疊..有譬喻..有觸覺摹寫..也有聽覺摹寫...我想小學生應該會精神錯亂吧.....
抱歉指正一下

danieltwnz wrote:
1.譬喻(simile)有用到 像是,彷彿,如同...等等字句
間接的使用物體比喻就是譬喻法...e.g.你跑得像風一樣快!
要...(恕刪)


不一定 會出現"像是,彷彿,如同...."
"像是,彷彿,如同......." 稱為喻詞 有些情況會省略喻詞
例如:媽媽,我生命中的天使
用逗號省略喻詞

另外:
天上高掛白玉盤

將月亮譬喻為白玉盤 但是省略了喻體(月亮)跟 喻詞(好像)

譬喻修辭一定要具備的是 "喻依"
也就是拿來譬喻主體的憑藉


而轉化 是用另一種事物的狀態來描寫也不同性質的事物

例如 :
風兒吹來.落葉跳起舞來

落葉不會主動跳舞 是為轉化(擬人轉化)
您舉的例子沒有性質轉變 該句的修辭應為誇飾

另外 轉化可以不出現喻體
例如上面的句子 雖然將樹葉轉化成人的狀態
但是句子中沒有出現"人"
所以他不是譬喻

如果句子寫成:
落葉像人一樣跳起舞來

那麼就是譬喻 兼 轉化


誰能告訴我她的大意?好像不應該只是說明蒲公英繁殖的過程這麼簡單吧?我投降了。
修辭學的問題不是在於修辭學本身有多難懂。
修辭學對於小學生而言太艱深是因為修辭本就不該是一門學問。
修辭的目的是讓我們多學習一些技巧來強化自己的文章與語言表達能力。

修辭與修辭學是不一樣的東西。
修辭學是把寫作的技巧條列化,教條化,好方便填鴨式教育拿來考試的東西。

舉個例:
大家都知道一段文章這麼寫:晚風輕吹,片片花瓣隨風起舞。

這一句話中就用了很多修辭技巧,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要教育下一代,
如何利用修辭技巧將感情與感受投注到文章裡面去,而不應該把修辭技巧變成學問拿來考試。

唯一能考驗修辭學程度的就是作文,其他把修辭學拿來填空、問答、甚至選擇題都是本末倒置的做法。

蒲公英
一朵朵
像金黃色的小太陽1
開在綠色草原上2

蒲公英
小小的種子
告別生長的故鄉2
乘著輕風去流浪2.3

飄哇飄
像潔白輕盈的羽毛1
在風中盡情的舞蹈

飛呀飛2
像點燃的仙女棒1
閃著亮麗的光芒

飄哇飄 飛呀飛5
轉動輕巧的螺旋槳2
尋找歇息的地方2.3

當溫暖的春天來訪2
高高低低的土地上
彎彎曲曲的道路旁3.5
將會有朵朵的
黃花綻放
像金黃色的小太陽1
開在綠色草原上4
----------------------------------------


1譬喻
2.轉化
3.類疊
4.視覺摩寫
5.對偶
仇不在他人、而在亡者親人,在沒明言放下仇恨之前,誰來置喙皆是殘忍

大意 :

這是隱喻男人濫情, 最後會兒孫滿天下 .


回歸正題 :

個人感覺 很美的文章 就應該用心靈去感覺, 硬去肢解 根本就是毀滅美的感覺.

而且還有一定的解答 這更好笑, 又不是理工科學 有一定標準答案

文學的美 就是 美在每個人可以有自己體會

這些 所謂 專家, 真是 無言~~~
人類擅長的是模仿 , 據小弟淺薄的知識,古人似乎10歲就已熟讀四書五經,況且古人無從修辭學起,
不需創造學習修辭這種東西來綁手綁腳,既是主觀的東西,當然模仿他人是學習比較快的方式,
猶如數學公式一般,算式寫完熟練之後,看其定義便得體會,無需以定義步步著手.

小弟贊成先以造樣造句的方式,再來觀察句子之形式,最後才學修辭.

jojo0821 wrote:
修辭學的問題不是在於...(恕刪)


作文+1
如果國小的每門課業都這麼有深度,我想雖然已經邁入12年國教,但是抗拒學習的小孩子可能會更多吧!要把每個小孩子都當成能夠領略文字之美,體會數字邏輯,上知天文,下知地理,或許是這批老學究的夢想,問題是出了社會,真的能夠栽培出持續學習、擁有解決問題的能力的人太少了!

我倒是希望基礎教育能夠回歸就是把最基本的東西學好,學好碰到問題如何去找解決的方式!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5)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