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lentocean wrote:
光是要克服工業區所帶來的汙染與市容破壞,高雄就已經費了不少工夫了,
再加上政府重北輕南,南電北輸、南稅北收,
這幾年高雄還能持續進步,真的要拍手鼓勵,
而不是學媒體,老是拿捷運沒人坐、商店都倒閉這種似是而非的印象新聞來攻擊...
另外,捷運本質是大眾運輸工具,
那是早該做的,高雄跟台北都起步太慢,
不督促政府多加投入也罷,還反過來酸高雄捷運是賠錢貨,說什麼只是進步的象徵,豈非本末倒置?
完全同意, 以一個在高雄長大, 到台北念大學,高雄唸研究所,台北工作的人眼中
這十幾年兩個城市南北奔波下, 我覺得
該對台北多一些批評, 高雄多一些鼓勵, 台北是該做好而未做好
高雄則是努力突破整個大環境
高雄不是不該有捷運, 而是太晚有捷運. 主流媒體從台北看天下的觀點
不只台北人相信, 連南部出外人都相信.
就像大家只會去看高鐵虧錢, 不看台鐵虧錢一樣
Formosa Trail wrote:
誰敏感?
我說的是事實阿!!
不然請大德舉出反證
這些大樓的建造順序本來就是這樣
沒必要黑的說成白的
你應該要作的事
是當發現自己發言的部分有誤
要勇於回去更正發言才對
硬凹或當作沒發生
還指摘別人敏感
只會令人感到惋惜
也就是說
高雄50樓→台北51樓→高雄85樓→台北101樓
所以結論是台北是學高雄的?
嗯...其實也沒什麼好辯的必要
我在發文第一句話其實就已經清楚表達我的立場
台北的超級大樓
跟高雄的超級大樓在落成後十幾年後
現在的命運分別如何?
尚請兄臺不吝分享。
我只是認為高雄應該可以走出一條跟台北完全不同卻又更優異更吸引人去投資去消費的地方
而未能善用他的生活步調與在地人文去發展出一條屬於自己的特色
反而蓋捷運跟超級大樓
那顯然不是最好的辦法
捷運真的沒人嗎?日運量也有十二萬,為什麼會空蕩蕩呢?我自己去搭人也不少呀~雖然沒有台北捷運那麼多人
可是捷運並非用來賺錢的,就算台北捷運也要四百年才能回本,你覺得內湖捷運要花幾年回本?甚至損益平衡都很困難吧!
我覺得中央政府真的很對不起高雄人
好不容易這幾年努力走出工業汙染城市,馬上丟出煤炭發電、開放石灰岩開採,不知道為甚麼中央老是這樣整高雄呢?
捷運不一定只有服務通勤民眾,我朋友從香港到高雄自助旅行,捷運可是他們的好幫手,帶她走遍高雄各大景點,這應該算是國際都市的基本配備,你那麼熟中國,可以看看他們的地鐵計畫,就知道為什麼老是說台灣會被中國超越,當你們還在質疑高捷賺不賺錢,人家已經在放眼未來的都市計畫了,難道高雄要等到交通擠爆了,才馬上蹦出一條捷運嗎?
關於高捷公司,我只能說商人是沒有良心的,當初高捷開標已經早知道運量的問題了,,擺明了包完工程後,吃乾抹盡要把後續的經營丟給政府,跟高鐵原始股東一個模樣,老百姓卻被輿論牽著鼻子走
內捷追加的四百多億預算,如果給高雄,高捷可以虧十幾年,內捷可以服務多少人?而高捷可以服務多少人?
如果高捷如同北捷由政府全部出資,去年度就幾乎可以達到損益平衡(2008年虧損22億,其中折舊19億、利息9億),北捷達到損益平衡可是花了七年的時間,誰比較划算?
比起來,高捷造價比較便宜、營運成本也比較便宜,邊際效益高,只要有一點成本概念都可以了解高捷有沒有必要存在
simonst wrote:
不管出生在哪哩的台灣人,一但就學就業後,很難不被資源多過於其他縣市的台北吸引,沒辦法,現實工作機會多寡問題!!台北城讀書工作幾年後,很容易就已為高級了,已為台北人也比起其他地區高級,想法看法都以台北的觀點出發!!沒辦法,跟許多媒體如初一轍,或者說是媒體觀點!!
還真懷念前朝被立委丁的滿頭包的教育部長,台灣地圖是應該腰打橫的來看,應該會較平等些,不然永遠都是高高在上的台北人與低低在廈的下港人!!
還好啦,個人在非台灣本土企業的國際公司在台灣的分公司工作,
看到香港歐洲上海美國來的空降主管(都跟我差不多年紀)
的時候
其實也是很刺眼
高高在上的外國人,低低在下的台灣人
香港主管看到歐洲主管也覺得很刺眼
歐洲主管看到瑞士的主管又很刺眼
瑞士的主管看到創辦人的子孫當主管一樣也很刺眼
假如只要看到刺眼的就要先躺平來講比較公平
台灣跟日本樣怎麼躺平?
台灣跟歐洲怎麼躺平?
台灣跟美國怎麼躺平?
台灣跟大陸怎麼躺平?
willk wrote:
完全同意, 以一個在高雄長大, 到台北念大學,高雄唸研究所,台北工作的人眼中
這十幾年兩個城市南北奔波下, 我覺得
該對台北多一些批評, 高雄多一些鼓勵, 台北是該做好而未做好
高雄則是努力突破整個大環境
嗯,認同,
只是有時候看到這些高雄精英最後選擇留在台北一邊罵台北一邊誇高雄的時候
我都會想
如果像這樣的高雄精英也願意回高雄去好好打拼,把賺來的錢在高雄好好消費掉不要留給台北賺,
那應該才是對高雄最大的鼓勵才對。
是因為你們沒有回去發展所以高雄沒有發展?
還是因為高雄沒有發展所以你們沒有回去發展?
我認為這兩個都是成立的論點。
如果全世界優秀的高雄人都願意讓資金回流高雄
相信高雄應該可以輕易超越台北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