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c1200 wrote:為什麼很多人都認為「年終有兩個月」?直接加進去算。我身邊不少親友的老闆,年終都沒發兩個月 您親友沒有 不代表別人沒有...基本上2個月在景氣不差的狀況算是很普遍的...光是看今年初的年終獎金, 給兩個月是基本盤...多的是四個月以上的...更不用說去年最夯的房仲等等行業...
到主計處網站看了一下資料基本上還蠻清楚的統計範圍為工業及服務業今年1月 平均薪資82456 經常性薪資36728 非經常性薪資45728今年2月 平均薪資45939 經常性薪資36096 非經常性薪資9843今年3月 平均薪資40943 經常性薪資36612 非經常性薪資4331今年4月 平均薪資40762 經常性薪資36693 非經常性薪資40691~4月 平均薪資52505 經常性薪資36533 非經常性薪資15972假設只有1月或2月會發年終獎金以3月及4月資料來看含加班費及一般獎金的平均薪資可能落在40000~41000之間以此回推1月及2月的年終獎金約46500左右除以1~4月平均的固定月薪36533大概就是1.27個月當然這只是不精準的概算因為獎金的組成實在有太多種可能至於不同薪資的分布程度對我來說算是個謎 (因為找不到相關資料)
行政院主計處,有一份研究叫:薪資統計員工特性及差異之研究建議大家應該看看查這份文件來看。裡面有民國94-98年的統計分析,夠仔細了。這份官方的研究,很容易看出一些現象:1.大企業薪資較高2.年輕人薪水較低3.學歷越高薪資越高4.大部份(約84%)受薪員工,月薪在5萬以下(去年底主計處公佈的資料是84%的人月薪在5萬以下..中時的新聞有..可以查一查)5.北部薪資比南部高6.公營事業單位 平均薪資 > 私人企業(含大型企業)平均薪資這些現像很容易解讀,我覺得政府跟一些媒體,對於好的事情會一直公開來講,但是這份文件顯示的一些現像卻很低調,都沒什麼說。例如貧富差距在擴大,以及公務人員本來薪資就較高,(但今年要加3%,政策是否合理)。很多事實可以去查的,我覺得年輕人本來薪水就較低,不要氣餒,努力不一定成功,但不努力一定不成功。而目前超過這水準的人也不要太驕傲,因為人領多少錢、跟運氣、個性、實力等都有關係的。
Shuuta wrote:知識+搜尋到平均數有三種:算術平均數、幾何平均數、調和平均數...不過個人不以為官方會那麼閒去算第二種、第三種~...(恕刪) 統計學還有另外兩個指標,眾數和中位數眾數不太具有意義,除非把每個人的月薪資四捨五入到千位數,可能才有參考價值。為了避免少數超高薪的人把整個群體拉高的狀況,可以參考中位數。98年5月的資料,中位數是32049,平均數則為36525。我想這樣的差別並不大。與其看別人領這麼多錢,還不如自己努力一點,早點爬到平均之上。參考資料:http://www.dgbas.gov.tw/public/Attachment/121610435271.pdf
oldchang1205 wrote:基本上2個月在景氣不差的狀況算是很普遍的...光是看今年初的年終獎金, 給兩個月是基本盤...多的是四個月以上的......(恕刪) 應該沒那麼多,我碰過很多保障14個月的公司,其中一個月是拆成三節禮金裡面。而且只保障13個月的中小企業,比比皆是。
浮浮沉沉 wrote:6.公營事業單位 平均薪資 > 私人企業(含大型企業)平均薪資例如貧富差距在擴大,以及公務人員本來薪資就較高,(但今年要加3%,政策是否合理)。...(恕刪) 看來,「平均薪資」5萬2千505元大概是「公營事業單位」跟「公務人員」 幫大家拉高的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