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luesystem wrote:先問問九份的居民願不願意吧~ 這個我們不住在那邊的人是沒辦法有什麼意見的 海角七號探討有關土地與人的關係中。工作機會外流,本地無工作機會,年輕人向外找機會。因為好無規劃導致無法發展良好的觀光產業。這個問題日本也有過。現在北海道小樽是否有商業化的問題?有啊!銀之鐘都開到六號館讓更多台灣客來光顧。
九份,不是伯朗咖啡捧紅的嗎??說有侯導的責任也是有的,不過沒那麼大。九份跟金瓜石本就是塊璞玉,一經雕琢,自人就會吸引人。那侯導為何不談談風櫃為什麼沒紅起來??九份的問題,跟全台灣的景點一樣,從集集、內灣、深坑...一堆的景點,都有相同的問題。前不久版上有人形容的很好,這些市集的特色不外乎就是「夜市一條街」的思維,主軸就是吃。台灣319鄉鎮的一鄉鎮一特色,大概就是大拜拜之類的吃吃喝喝活動。
因為一部電影而讓沒落凋零的九份再度繁榮,我想沒有人會反對。只是九份的觀光發展難道一定要拆掉老舊的東西,然後蓋得美輪美奐、東西又貴得離譜嗎?所謂的永續經營,就是要讓來過的觀光客會再來第2次、第3次,這樣當地的店家才能持續維持下去。如果去過1次就不想再去的話,永遠就只能賺新觀光客的錢。當所有台灣人都去過1次之後,就只能寄望沒來過的大陸觀光客及外籍觀光客,這樣的方式又能經營多久?當當地的店家及外來的經營者,還有鄉公所及縣政府不重新思考這個問題,當九份的觀光資源被破壞殆盡,重新踏上沒落及凋零的老路也是遲早的事。當然如果到了那一天,九份對大多數只想做好自己份內的事的觀光客來說,只不過就是一個曾經很繁榮的觀光景點,只是觀光客生命中一個小小的旅遊景點回憶罷了。
HOTSHOT8888 wrote:人最多的地方大概就是時雨中學吧 我就唸時雨中學,當時悲情城市正在拍,我還有看到在金瓜石的拍片過程。那時候的九份和現在真的差很多,人口稀少,覺得沒什麼生氣,和現在真的是天壤之別。
都市計劃沒規劃+1台灣都沒有規劃市容, 你要加鐵皮就加鐵皮國外連只是把建築物改色(改成紫色) 被抗議因為怪顏色讓"社區"不協調, 會導致"房價"和"看的美感"受到影響還被市府要求改回來...台灣真的沒有個整體的規劃...就算有請個民代講講後, 看板就可以要裝多大有多大...所以九份有沒有變爛...我只能說 它變成只是和一般夜市一樣只是很多樓梯而已
真奇怪,難道在九份的人只能挖礦、種菜、過著古老的生活才不算破壞嗎?現在九份只是比較商業化,九份有破壞了什麼嗎,他的建築、巷弄、環境、交通還是一樣老舊吧。台灣就這麼大了,九份不希望太商業化;墾丁不希望太商業化,乾脆101拆了種菜好了,那麼高的大樓,太商業化了。
amethyst_love wrote:真奇怪,難道在九份的...(恕刪) 這位仁兄點到重點了,因地而置宜 , 不要去破壞到當地原貌是最中肯的,讓都市佬跟外國遊客看到當地人"挖礦、種菜、過著古老的生活" ,與其說不斷的讓外地人進來開發 , 到不如保障當地人的工作嘛唯一真的要改善的就是交通問題......,乾脆跟百貨公司或大賣場一樣限制進去車數或人數好了 ,擺個LED管制螢幕在山腳下 ,不過就要看當地投資客或當地鄉代是否要出資啦.......PS . 101種菜是很好的環保構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