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陽附近出現成群超巨大(地球size)UFO


Cat Pajamas wrote:
恩...原來中國有紀錄,但2千年的歷史,目擊紀錄還沒有米國50年來的多...(恕刪)


這也不太對,美國建國才多久?建國前除了原住民外,都是荒蕪一片,在原住民的圖騰中其實也有很多紀錄,包含他們的祖先就是從天上來的,這端可以去看「遠古外星人」這一系列片子。

至於中國一直到近代 ( 目前 ) 才算是穩定,否則之前都是一片兵荒馬亂,地上的事情都管不完,天上的哪管的了。宮廷中記錄歷史的不管叫做太史或是太史令,基本上都還是環繞在皇帝邊上做紀錄,民間的都變成鄉間野史,野史後來都只會變成故事來談,但是這些故事中也有很多天上來的紀錄,只是沒辦法列入正史,就沒有人會去管,慢慢就變成神話故事去了。
連中國歷史也搞不清楚,實在是愧對中華文化啊!!!!!!!


中國歷史自中國商朝算起約有3600年,自夏朝算起約有4000年,自黃帝時代算起則約有4700年。

三皇

五帝 2500 ~ 2000 B.C.(約500年)

夏 2000 ~ 1600 B.C.(約400年)

商 1600 ~1066 B.C.(約535年)

周 1066 ~ 221 B.C.(共846年)

西周 1066 ~ 770 B.C.(297年)

東周 770 ~ 221 B.C.(550年)(史詩別稱.第一戰國)

春秋五霸 770 ~ 475 B.C.(296年)

戰國七雄 475 ~ 221 B.C.(254年)

秦 221 ~ 206 B.C.(15年)

漢 206 B.C. ~ 220 A.D.(共425年)東漢(196年)

西漢 206 B.C. ~ 23 A.D.(229年)

東漢 25 ~ 220 A.D.(196年)

三國 220 ~ 280 A.D.(共60年)+(曹魏挾漢天子25年)

西晉 265 ~ 316 A.D.(51年)

東晉~南北朝 304 ~ 589 A.D.〔共286年〕〔史詩別稱.第二戰國〕

東晉 317 ~ 420 A.D.(104年)

五胡十六國 304 ~ 439 A.D.(共136年)

南北朝 386 ~ 589 A.D.(共203年)

南朝 420 ~ 589 A.D.(169年)

北朝 386 ~ 581 A.D.(196年)

隋 581 ~ 618 A.D.(38年)

唐 618 ~ 907 A.D.(290年)

五代十國夏遼金宋:907 ~ 1279 A.D.(共372年)史詩別稱.第三戰國

五代 907 ~ 960 A.D.(共54年)

十國 902 ~ 979 A.D.(共78年)

西夏(907 ~ 990)~ 1038 ~ 1227 A.D.(共320年)

定難藩鎮(83年).西平王(48年).大夏王朝(190年)

遼 916 ~ 1125 A.D.(210年)(共303年)

北遼 1122 ~ 1123 A.D.(2年)

西遼 1124 ~ 1218 A.D.(95年)

宋 960 - 1279 A.D.(共320年)

北宋 960 - 1127 A.D.(168年)

金 1115 ~ 1234 A.D.(120年)

南宋 1127 ~ 1279 A.D.(153年)

蒙古 1206 ~ 1271 A.D.(66年)成吉思汗鐵木真~

元 1271 ~1368 A.D.(98年)忽必烈

明 1368 ~ 1644 A.D.(277年)

南明 1644 ~ 1664 A.D.(21年)

續明 1664 ~ 1685 A.D.(22年)鄭成功.續明正朔

清 1644 ~ 1911 A.D.(268年)

民國 1912 A.D. ~


mobscape wrote:
有文字記錄以來,中國...(恕刪)


嗯~
就是有人看來為生活於井底之蛙也~
所以不知中華民族的歷史已經相當悠久了呢!
在找尋外星文明資料時

印象中曾看過一篇文章

說是在前一次天災後~地球人都接近滅絕

後來外星人就將原本地球人一部份的dna與外星人一部份做連結

創造了現今的地球人

但是分為不同膚色及品種置放於各個角落處

其中中國人就屬於黃種人的一支

外星人那時給了黃種人關於中醫經脈的相關資訊

所以中國人才會在沒有解剖學知識下

得到穴道這種知識...就連現在醫學也很難去證明穴道的理論

如此來交代為何古代中國人會有辦法在醫學器材欠缺下掌握這種知識~
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vardon wrote:
我覺得可以看看國外這樓, 他們討論的很精采, 我年初就是看到他們那一樓才在01這裡發文的
http://www.disclose.tv/forum/nasa-images-earth-sized-spherical-objects-inside-corona-sun-t14921-1300.html

他們那一樓有歸納一些論點, 就是在stereo照片出現的不明物只有在某個光譜看的到, 而且, 那些物體可能不是載人的巨型星艦, 反而是一種巨型的控制器, 控制什麼 ? 太陽 !
(恕刪)


奮鬥了很久,總算把理論物理學家加來道雄的那本"Hyperspace"穿梭超時空給看完~

這本書是一堆有頭有臉的有名理論物理學家針對超弦理論,十次元空間與外來文明的看法,絕對有憑有據!

這位大師把宇宙文明分為三類:

第零類文明:也就是地球人 (他認為我們還不入流)
這類文明才剛開始開發行星的資源,卻缺乏控制能源的科技與方法
這類文明只能利用石化燃料來產生能源,最大的電腦也無法”準確”預測天氣,更不用說控制天氣
但發現九十二號元素(鈾)的連鎖反應,但不會控制

第一類文明控制整個行星的能源
他們能控制天氣,預防地震,在地殼深處採礦與採集海洋資源
這類文明已探勘完他的太陽系

第二類文明能控制太陽的能量
這類文明能主動發掘太陽儲藏的能量,他們消耗的能量極大,只有直接用太陽的能量才能供應需求
這類文明正要在附近的恆星系統殖民

第三類文明控制著整個星系的能源
他們也許能隨心所欲的控制時空

他認為我們零類的文明只能釋放氫融合的力量,卻無法控制,也無法控制天氣
他預估要一世紀人類才能晉升為第一類文明
我們還沒載人登陸火星,在太陽系殖民更要等一世紀

第一類文明要躍昇為第二類可能”只要”一千年
因文明是幕級數的成長,一個文明所需的能量必需開採太陽的能量讓文明持續
這類文明開始控制重力,也就是利用蟲洞扭曲時空,首度取得達到附近恆星的能力

第二類文明要提升到第三類文明可能要數千年
這類文明已能駕馭星系中蘊藏的能源,對他們而言,Wrap drive(翹曲飛行)並不是飛往附近的恆星,而是星系中兩地的標準模式
創造第三類文明的方法之一,是駕馭”超新星”或”黑洞”的能量,甚制有能力探勘最神奇的能量來源:星系核(galactic nucleus)
第三類文明已能利用無數恆星系統甚至星系核的能量,支配第十次元已經不是不可能的事
-----------------------------------------------------------------------------------------------------------------------------------------------------------
普林斯頓高等研究院的物理學家戴森(Freeman Dyson)與加來談到文明的前景

他認為人類文明朝第一類文明的發展,他提出星雞(astrochicken)
他覺得應該設計出只有一公斤重的星雞,不必靠建造,它會自行繁殖,不需大量的燃料,以外星的冰與碳氫化合物為燃料,讓這種半生物半機器的東西逐漸擴散至外太空
----------------------------------------------------------------------------------------------------------------------------------------------------------

薩西克斯大學的巴洛與圖良大學的帝勒普等理論物理學家在”人類宇宙學原理(The Anthropic Cosmological Principle)”中提出智慧生物將不具備超空間的旅行能力
只能發展出近光速的飛行器

若只能近光速,也只有能力探勘附近幾百光年的星系與殖民

宇宙太大,要花數百年,一個一個去探勘費時費力,也沒有那種能力
他們應會建造數百萬個”馮紐曼探測船”送至星系
(馮紐曼是數學天才,在二戰期間研發出世界第一部電子計算機,也認為未來我們能製造出自行設定程式,自行修復與製造的機器人)

馮紐曼探測船能進入新的星系,開採有用的化學物質與金屬,建造小工業區,再從這個基地發設更多的馮紐曼探測船,探索更多的星系

馮紐曼探測船能獨力探索數百萬的行星,偶而會停下來,傳回母星他們的發現

智慧文明不用浪費時間探索沒用的星系…..

他們認為”遠方的智慧文明的馮紐曼探測船可能已經進入了我們的太陽系

這本書是1998年出版,還真有未卜先知的本事(誰叫這本書是有名的理論物理學家寫的)
對照目前的太陽UFO,可能是第二類的文明採集太陽能量的馮紐曼探測船

可能在我們尚未觀察到太陽UFO前就已存在…..

Discovery 有一集也介紹”太陽外的機器”採集太陽能的構想

這種形狀還真有可能!

Sinfield wrote:
Wrap drive(翹曲飛行)並不是飛往附近的恆星,而是星系中兩地的標準模式
應該是 "Warp drive"?!
ccyew wrote:
另外會說幽浮偷偷摸摸的表示你沒看過星艦迷航(Star Track)
應該是 "Star Trek".
希望有興趣的人不會因為打錯關鍵字而搜尋不到。
查了一下wiki裡有關warp drive的介紹,發現竟然源自Star Trek。點我
一個好的科幻節目影響真是深遠。
01newbie wrote:

Sinfield wrote:
Wrap drive(翹曲飛行)並不是飛往附近的恆星,而是星系中兩地的標準模式
(恕刪)

應該是 "Warp drive"?!

ccyew wrote:
另外會說幽浮偷偷摸摸的表示你沒看過星艦迷航(Star Track)
(恕刪)

應該是 "Star Trek".
(恕刪)


Star Trek影響很多物理學家,因為要解釋很抽象的物理不容易讓大家懂,所以用這來解釋大家比較容易接受!

"接觸未來(Contact)"那部電影是改編自卡爾‧薩根(Carl Sagan)博士出版於1985年的科幻小說,作者有豐富的物理底子,所以很多劇情看起來都很像真的!

我當年看這部電影也覺得很震憾~

一個好的科幻節目或電影影響真是深遠。
心的通透 並非沒有雜念 而是明白取捨

rogerkuo2001.tw wrote:
應該是 "Warp ...(恕刪)

"接觸未來"只要有重播我就會想再看一次
更別說第一次看的震撼了!

昨天關鍵時刻在談登月任務退休人員暴料....
變形3的預告剛好在講這段!
不知道嫦娥2號有沒有發現什麼!

kate112244 wrote:
"接觸未來"只要有重...(恕刪)


難道月球背面有不能說的秘密
血染征袍透甲紅, 當陽誰敢與爭鋒! 古來沖陣扶危主, 只有常山趙子龍。 -Keep Walking-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9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