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的看法, 不是要求什麼停車三分鐘沒熄火就要開罰!! 法不是這樣訂的...就像騎機車戴安全帽.
基本上出了台北縣市這條法律跟沒有差不多....強迫"人"去做他們不想做的事,這種規定都是下下策.
1.冷氣的問題如果沒辦法解決, 我想那這個法就不用定了. 講難聽一點,我停二分五十秒就移一下位置
怎麼樣? 成人可以忍, 小孩, 老人可以忍嗎? 這東西要做成可以"自動"切換成電瓶帶動(會沒電那是
另一回事, 廠商要自己配套好).
2.停車熄火後啟動就要想法辦做到自動...自動這件事很重要...例如說手剎車拉起來就熄火, 放下就
啟動之類的. 當然一樣, 安全問題要克服.
3.法是要規訂造車的廠商來遵守,就像安全帶一樣. 年紀比較輕的人可能不知道以前開車可以不用繫
安全帶的, 後來改成上高速公路,快速道路才要. 最後改成一上路前座就強迫要繫安全帶. 以前有很
多車是除了駕駛座之外沒有安全帶的, 很多車是後座沒有安全帶, 後來法規有規定後座一定要有安
全帶, 否則不能賣. 卡這種地方大家就沒話講了...法律規定的車商就要去想辦法生出來, 民眾也要
買單. 上面講的設備能強迫加裝在新車的話, 長久後後大家也就做得到了.
4.如果油電混合車是一條路, 那補助啊! 如果貴一點點但是能幫助環保, 很多人可能比較能接受.貴
太多的話大部份人都不能接受! 很多國家規定車廠賣出多少車之中一定要有多少比例是油電車,
那車商就會自己想辦法賣車, 車廠就會積極的去生出油電混合車出來.或是規定計程車一定年限之
後強迫換油電混合車(跑最兇的就是計程車, 要抓重點來做)加上配套的稅金的補助(甚至計程車要
讓他們成本跟汽油車一樣或更低)至少不要讓人覺得為環保付出的代價太大就會成功的.
今天上01的網友, 就算大家都有自制力去做停車熄火好了? 能有多少? 還有千千萬萬不願配合或
沒有環保意識或根本就不知道這樣有什麼差的民眾, 那他們怎麼辦?我一直認為環保是要找釜底抽薪
, 也許要個十年二十年, 但是對生活影響小, 而有確實效果的方法, 而不是老搞一些頭痛醫頭腳痛
醫腳的事, 然後套一句大陸的習慣用語"自我感覺良好"就算了的....
markno3 wrote:
我只問,在台灣光倡導是有用的嗎?你說的沒錯,如何落實執行,這是個問題,這是技術面與執行力的問題,現在討論的是政策本身是否正確?請勿偏離主題!
樓主的主題是他看到有人這樣做
後來的多數人討論的是法規適不適合這樣定
你設定的主題應該沒有人反對
政策 跟 法規 ,是可以混為一談的嗎?
如果倡導沒用,那每天走一萬步,要改成不走5000步就要罰款,
套用你的觀念邏輯,不正是 技術面與執行力的問題
你的倡導就要訂定法規罰則,今天減少二氧化碳/節能/污染,你這樣細則來定,
那其他的呢?每條都這樣定?
這個措施只在"台南市"實施,
其他縣市應該都沒有。
這是有網友提到的,這已經落實成行政命令或是規範(有罰則嗎?),
所以我們在討論的是這個,還是你的主題是?
要討論政策是否正確,所有好事都很正確,那是不是要要求好人好事要立法切實執行呢?
markno3 wrote:
所以我才說你的發言情緒化!
政策好不好,適不適當,都可以討論!但是你連「少呼吸一半的氧氣,少排出一半的二氧化碳」這種話都說的出來,唉!
反諷這樣的立論很荒謬,所以用了性質相同但是荒謬的推測
或許每個人的理解不同,我也尊重的你想法
其他大大的討論也有說的很好的地方,證明所謂的 "政策" 是很有問題的,
該以提倡而非本末倒置的由下而上規範
chinohugo wrote:
並不強制長時間等待紅綠燈時候必須要熄火,畢竟在道路上,安全還是優先于環保,熄火後拋錨的情況也會阻礙交通,增加社會成本(尤其在年溫差大的地方,車子拋錨機率比台灣高)!
是的,在路上安全性大於其他因素,而且,熄火的原因真的因為要降低二氧化碳或是環保?
就是為了省油阿~ 有的人想省有的人考量車子的性能,去規定這種法律或行政命令,
台灣的立法或行政機關真是......
一堆法條定的世界最先進嚴苛,這樣就代表政治人物負責任/行政機關效率佳?
現實上呢? 亂七八糟
bluesystem wrote:
我一直認為環保是要找釜底抽薪
, 也許要個十年二十年, 但是對生活影響小, 而有確實效果的方法, 而不是老搞一些頭痛醫頭腳痛
醫腳的事, 然後套一句大陸的習慣用語"自我感覺良好"就算了的....
同感,追本溯源,不是用這種莫名奇妙的法條......
Bluewalker wrote:
想太多了, 有錢人才不吃這一套, 反正罰款也沒多少. 政府官員應該也不會遵守. 到最後還不是只適用在我們這些死老百姓身上.
真的這樣訂似乎就會變成這樣
我個人的部落格 http://tw.myblog.yahoo.com/arda19800626/ 常有實用資訊與好康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