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lexjose wrote:(中央社記者賴又嘉台北10日電)法務部推動廢除死刑引發爭議。部長王清峰今天哽咽表示,自己寧可下台,也不會簽署任何一件死刑執行命令,「如果我能夠替他們(死刑犯)被執行,下地獄我都甘心」。 那就下臺了,再見不送了,通常會走的人往往都不會說要下台反而眷戀哪位置的人才會說這種話。
她想推動的事,如果是以民間個人或團體的身份來推動,我沒意見,但是如果領著納稅人的公帑,霸佔權位而不做事,我決不能苟同!我辛辛苦苦賺來的錢、上繳的稅,不能用來養一個會造成危害我所生活環境安全的偽君子!養老鼠咬布袋,還是被迫養這種連自己是什麼都不知道的蠢老鼠!
alexjose wrote:王清峰:寧下台 不執行1件死刑2010年03月10日 中央社(中央社記者賴又嘉台北10日電)法務部推動廢除死刑引發爭議。部長王清峰今天哽咽表示,自己寧可下台,也不會簽署任何一件死刑執行命令,「如果我能夠替他們(死刑犯)被執行,下地獄我都甘心」。..........................................=================看來台灣又有一個慈善團體要興起了, 而且是發願要代替死刑犯死的, 現在開始報名, 感恩! 現在是演哪一部戲押?地獄遊記嗎?拔兔:電梯下樓!王老小姐,請問幾樓?王老小姐:「我要一次下十樓」嗆聲~
要不要執行死刑是一項重大國家公共政策,會牽扯到社會全民的福祉!而一般國家在制定政策的過程,學者James Anderson提出政策的五階段:1.政策問題的形成。2.政策規劃。3.政策合法化。4.政策執行5.政策評量。William Dunn再提出上述五階段的政策分析架構:A.A.問題建構、B.政策預視、C.政策推介、D.政策監測、E.政策評估以下就我國該不該廢除死刑此一重大公共政策來做例子探討:1.政策問題-->A.問題建構:即以多元角度、價值對問題情境進行解讀、詮釋。如本討論,我國該不該廢除死刑!?不應該以前法務部王部長一個人說了算,而應該針對國外的不同背景文化人情分析,廢除死刑的國家其近幾年殺人案件之消長;考量我國這幾年的犯罪率、殺人案件的數量、歹徒殺人的殘忍程度、受害者家屬的態度、社會觀感...等多元化的社會各界價值和聲音來綜合考量。2.政策規劃-->B.政策預視:指針對特定政策問題規劃出各種選案,並對各項選案未來可能產生的結果進行預測。所以,針對執行死刑和廢除死刑該二項政策於未來執行後所產生的結果進行預測。通常由相關學者專家預測。3.政策合法化-->C.政策推介:根據先前預測的結果,選擇出最佳方案,並進一步向政策制定者推薦、介紹該選案之內容。本例則假設決定要廢除死刑,並向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法務部等相關政策制定者推薦此一方案。4.政策執行-->D.政策監測:對政策執行結果進行監督、檢測、藉以確保執行過程不致偏離預期狀態。本例則由相關單位持續監督往後我國殺人案件的消長、殺人犯殘忍程度的消長、冤獄的數量消長...等等。以確保當初預測的結果不會偏離太多。5.政策評量-->E.政策評估:最後則要對政策執行的結果賦予價值判斷。以本例,則要對我國施行廢除死刑此一政策的結果給予合理評價,如果發現自從廢除死刑後,重大殺人刑案反而增加,那麼就要重複上述五步驟,找出原因,再決定是否恢復死刑。以上。所以一個國家正常的政策形成是有一套標準的程序與方法制度的。不是人權團體或王部長說了算!!!= =個人贊成人道、快速、不公開 執行死刑,例如吸一氧化碳,讓死刑犯走的不知不覺,這樣應該可以讓所謂人權團體、或前王部長滿意了吧!而且,法官、檢察官在宣判、求處死刑之前,也應該要非常的謹慎,需百分百避免誤判、冤獄的情形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