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478 wrote:
不是啊~經驗分享而己...(恕刪)
這個我倒有同樣的感想
小孩子如果單獨一人的話就很乖
二隻在一起就好像世界末日一樣
尤其是二個小男孩....
maxjong wrote:
上星期六,在淡水參加...(恕刪)

jackelhou wrote:
很抱歉
我結婚三年了
有個剛滿一歲的兒子
這樣又代表什麼?
猜想,你應該是有個教育失敗的小孩吧
...(恕刪)
maxjong wrote:
讓位給很吵很吵很吵的...(恕刪)
ironwal wrote:
先說父母應該要管教小孩是真的,但是兩個四五歲的小孩加起來也是非常容易失控的,我想請原PO與各位大大回想自己在四、五歲的情形,當時是不是滿山滿馬路跑來跑去?只不過幾十年前給小孩嬉鬧的空間很多,但現在卻有很多需要安靜的公共設施需要他們配合。
如果希望小孩能在車廂安靜,也就是用成人標準要求他們,那麼所謂正義男與原PO的行動也應該像跟成人來往一樣,至少一開始先用禮貌性的探詢,然後再請父母處理,而不是用這種神經病的方式。說穿了,我寧可被四五歲的吵,也不想遇到正義男這種侵略性人格的人(說他是壞人有何錯?對人大聲咆哮就是壞啊!)。
小孩的成長,很多時候看個性,有些人可以穩定沈著,有些人則偏好實際行動。如果你的小孩很穩定,那恭喜你以後帶小孩出門容易點;如果你的小孩比較好動,那麼也許比較累一點,但以後也可能成為下一個彭政閔。那些嫌小孩吵的大人,晚上說不定還都在看威廉波特少棒替他們加油呢,而這些球員中可能就有很多靜不下來的孩子。我想做大人的責任,就是要去看小孩的好處,以及示範用文明的方式解決問題,不然你的成長就沒有意義。
版上也有很多家長很得意自己「令出如山」,讓小孩「放棄測試底線」,我只能說各人看法不同。你每次打他的手、用惡狠眼光瞪他,當然都可以透過行為主義形成心理制約,但是當大人享受這種便利時,到底是把責任推給誰,實在有待商榷。舉例來說:親戚中有人擔任老師的經驗,發現很多低年級的老師用「勤教嚴管」的方式要求學生一動一動來做,結果等學生升上高年級後,家人發現這些小孩對於權威有一種本能的反抗,情緒管控極為不易,也時常出現暴力行為;而那些在低年級碰到作風比較自由老師的學生,升上高年級後則比較能有自制的能力,社會行為也比較溫和。當父母很得意自己小孩「很穩定」的時候,也不妨想想這個穩定是以什麼為代價?這個穩定又能維持到什麼時候?等他青少年期開始反抗時,你又要把責任推給誰?
小孩會去翻垃圾桶、會在捷運車廂裡進行角色扮演,這是他們的心理需求,大人應當用引導的方式協助解決,例如:我的美國友人就設計一個低層櫃子專門給小孩搗蛋破壞用;小孩在捷運上很吵,如果有心力,父母或旁人也可以跟他們聊天說話,導引他們的精力往聆聽來走;而不是只從大人的角度出發要求大家一定要安靜,需想想,一個無聲安靜的滿座車廂,在小孩世界中也是極其不自然的東西。大人當然有捍衛安靜的權利;但不必把這個權利視為理所當然,因為權利本來就是一種社會協商的產物。
當然你會問,小孩又不是我的,我幹嘛去管他,是他們的父母要負責。當然他們的父母要負責,但我要說的是,以這個世界的發展,資訊流通速度之快,教養只靠小孩爸媽是不夠的,小孩也應當視為全社會的資產。(不然幹嘛領生育補助、幹嘛有育嬰假?)我在國外的經驗告告訴我;父母、親戚、社區、學校、教會,都是小孩進行社會化的關鍵。因此,你可選擇繼續咒罵,把生養小孩卻因此殫精竭智的父母與精力無從發洩的小孩都視為假想敵,整天妄想這些人在迫害你;你也可以把照顧下一代當作是社會全體的責任,積極協助爸媽來樹立好典範。所有的行為就是你一念之間,但可以確定的是,惡狠狠地冷漠、旁觀與咆哮,是無法讓社會與下一代變得更好的。...(恕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