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egesmile wrote:
現在推甄只能填六個志願

推甄可填志願數多了就會被稱為搶錢.

基本上,只要對科系不滿意或對學校不滿意,
不管什麼制度,
學生都會想辦法重考或轉學轉系,
末流學校有人重考,頂大一樣有人重考.
要不是現在好歹都有個大學可唸,
不然高四班一樣熱門得很.......
vegesmile wrote:
有的學校甚至沒有安排,要學生自己去找。

這得算是學校失職.
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應該是讓學生找出自己想要的方向,
而不是排排站進大學後才發現科系不符........
vegesmile wrote:
【休學海嘯4】早上註(恕刪)

考大學騎驢找馬是替自己留一條後路,
人之常情........
vegesmile wrote:
「指出哲學系學生今年有近五成學生申請轉系,是一個令哲學系最不堪的日子」

哲學系要不是有學校光環加持,恐怕早就收攤了,
就算是當年大學錄取名額不算多的年代,
哲學系一樣是跳板學系........
vegesmile wrote:
「面試呢?唉!很不幸的,幾乎所有的升學和就業面試,都難免有「包裝」過頭到「騙」的成分吧!」

總比聯考排排隊制度多點選擇空間..........
cckm wrote:
這得算是學校失職.
高中階段最重要的應該是讓學生找出自己想要的方向,
而不是排排站進大學後才發現科系不符........

不要說高中生,一堆大學生到快畢業了連自己想做什麼都不知道。
高中生能知道自己對文法商理工哪個領域有興趣就已經很好了。填志願進了大學唸了一段時間又覺得選的科系不是自己想像的,一部份人就會轉系或是重考,也有人會硬著頭皮唸完。
當然被父母強迫選校系的又是另外一回事。
cckm wrote:
推甄可填志願數多了就會被稱為搶錢.

基本上,只要對科系不滿意或對學校不滿意,
不管什麼制度,
學生都會想辦法重考或轉學轉系,
末流學校有人重考,頂大一樣有人重考.
要不是現在好歹都有個大學可唸,
不然高四班一樣熱門得很.......

怎樣改都差不多的話,
實在講維持原來的聯考就好了,
省錢又省力,學生不用南奔北跑的,
要報名費、車馬費還要住宿費等。

如果教育部不願意改回聯考,
上面的投書、提出的建議也非常好,
現行的學測當第一次成績,即X成績,
之後讓學生把高三下的課程上完,
再考一次,即Y成績,
等七月的時候再開始推甄面試,
沒有填好或甄試落榜的,
7月底再用X、Y成績填寫志願申請分發,
這樣省事情多了,所有的高中生也都能把課程全上完。
cckm wrote:
總比聯考排排隊制度多點選擇空間..........

現在指考只剩兩成到兩成五的名額,
七成五到八成的學生(特殊選才+繁星+推甄)確定考上後,
高三下的課程大部分的學生就不是太認真上了,
指考的學生坐前幾排,因為指考的範圍要考到高三下,
而已經有學校念的就坐後面去了,聽不聽課,老師也不太管了,
真正認真上課的所剩無幾,這樣的學習對學生真的好嗎?
「落實多元入學、高中學習完整、甄選指考各半」連署網站

您擔心高中孩子學習不完整而影響個人及國家的競爭力嗎? 您憂慮學習歷程檔案將加重申請入學的軍備競賽嗎?您覺得招生制度要能彰顯「努力才有收穫」的公義價值嗎? 您認為甄選入學及考試入學的管道必須均衡發展嗎? 敬邀您加入我們連署的行列。

訴求:落實多元入學,完整三年學習,厚植學生實力。甄選入學、指考分發,名額各半。

說明:
一、AI產業興起,科技界大老同聲呼籲「關鍵是人才」。數位轉型人力缺口能否補足,將影響台灣是否能成為科技大國。中美貿易戰方興未艾,台灣面臨未來三十年最難得的經濟發展契機,對理工領域人才需求殷切。然而,現行大學入學制度造成高中學習不完整的問題,已直接衝擊人才的培育,更令人憂心台灣如何提升全面的國際競爭力。

二、109學年度大學入學考試簡章已公告,考試(指考)分發核定名額比例仍僅23%,與108學年度幾乎相同,國立大學理工科方面的指考核定名額比例更低。如此嚴重失衡的比例使得學生及家長不得不把握高達七成的甄選入學機會。由於學測的時間在高三寒假,而考試範圍除國文、英文外,只有高一及高二的課程內容。於是高三上的課程因準備學測,高三下的課程因準備甄試,都沒有認真學習。不完整的學習造成大學生(特別是理工科)學力低落的現象。雖然111學年度的申請入學時程延後到五月中辦理,但學測時間仍在寒假,如果甄選入學的比例仍高,恐難以解決學習不完整的問題。

三、繁星推薦的初衷是為了要照顧偏鄉弱勢的學生,但現已逐漸演變成有些有錢有勢家庭的舞台,變相鼓勵了機會主義。個人申請的主要功能在於提供學生學測考不出來的能力有發揮的機會,但甄試審查的公平公正性始終不能讓家長放心,未來採用學習歷程檔案後恐加劇軍備競賽。可操作空間大的甄選入學導致各種升學亂象頻傳,去(107)年發生申請入學甄試撞期之亂,今(108)年則有二階甄試嚴重超額之亂,多元入學的精神蕩然無存,長期的高中學習不完整更影響了個人的發展及國家的競爭力。

四、教育部曾訂出申請入學以不超過45%為原則的規範,但許多大學大幅擴增申請入學核定名額,使考試入學比例已低於20%。教育部曾承諾將嚴格審查申請入學名額,但依據公告的109學年度招生核定名額,顯已跳票。109學年度大學生源將減少約21000個, 各大學搶學生的動作恐更為激烈。教育部及招聯會罔顧民情與國家發展需要,令人失望。

五、我們認為高中學習應完整有效,多元入學有其適性的意義,但必須要能落實。大學入學制度要做到公平、公正、公開、適性,並彰顯「努力才有收穫」的公義價值,甄選入學及考試入學的管道必須均衡發展,比例各半。

https://docs.google.com/forms/d/e/1FAIpQLSetY1HOXZolenB_P_dhd65-gBW7I6nmdS5-dzPevdIFHBTHzg/viewform
vegesmile wrote:
現行的學測當第一次成績,即X成績,
之後讓學生把高三下的課程上完,

制度已經改了,以後只會有一次考試,
甄試或分發都用這個成績.

怎樣改都差不多的話,
實在講維持原來的聯考就好了,
省錢又省力,學生不用南奔北跑的,
要報名費、車馬費還要住宿費等。

甄試制度對筆試能力較差的學生有利,
有些能力不是寫寫考卷就能判別的,
比方從小玩程式的軟體高手,
大考可不考程式這種東西,
或有人對考古很有興趣,相關知識也豐富,
聯考排隊制度篩選得出來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3)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