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enjie0810 wrote:
TVBS也在唬爛ht...(恕刪)
我看新聞的解讀是:
因為我們位於地震帶..所以榜上必有名!
《華爾街日報》:全球14座高風險核廠 台灣4個全上榜
.....以全球4百多個營運中的核反應爐的地理位置,以及1百個規劃完畢或正在興建中的核反應爐位置,加上美國地質調查所1999年的一份研究及「全球地震災害專案」與「瑞士地震研究所」所提供的相關資料,測定每個核電廠的地震風險。.......
若排除天災的話..我認為美國最危險!

痛恨美國的恐怖組織不知道有多少..美國應該廢核才對!
澳克拉河馬 wrote:
隨便連結,你更懶.我...(恕刪)
我看你連看都沒看,就隨便回
底下這些人你有比他們專業嗎?
黃秉鈞 (台大機械系教授、新能源研究中心主持人)
謝啟大 <--前深藍立委
李界木 <--前環保副署長
======節錄台大教授的文章===== (連數據都有,還叫不專業嗎?)
就目前已成熟的瓦斯引擎或燃料電池技術,以1kWe發電量的熱電共生系統為單元來推算,每單元每年可發電約8,700度(以每度電2.8元計,價值約24,000元)。
如參考美國GE公司的HomeGen 7000型燃料電池系統技術規格,其發電量為7 kWe,發電效率0.29,回收熱能6.6 kWth,熱電共生總效率0.75以上。因此,1kWe單元之系統可以回收0.94 kWth的熱能,每天可以製造約485公斤(或485公升)的60oC熱水。
亦即,只要每天熱水(60oC)使用量達485公斤之場所,便可以裝設1kWe單元的小型熱電共生系統。其瓦斯用量為0.32 m3/h,換算成燃燒熱為3.4 kWth。而一般家用的瞬間瓦斯熱水器之燃燒熱為22 kWth,需2.1 m3/h之瓦斯流量,故現有家用瓦斯管線可以承擔到約7 kWe的發電系統。
如裝設一百萬個單元(1kWe/單元),每年便可發電約87億度,約為核四每年發電量(156億度)的百分之五十六。
廢熱回收每天製造約485公升60oC的熱水(一個6口家庭所需),每年可以節省獨立製熱水的瓦斯量960立方公尺,價值約10,000元 (單價10.6元/m3)。
因此,發電與廢熱回收之總收益每年約34,000元。而發電所需的瓦斯量每年2,800立方公尺,花費約30,000元。
合計每年可節省燃料費用4,000元。這種小型熱電共生系統的大量生產成本,可望達到每千瓦(kWe)單元新台幣30,000元左右 (按: 以美國通用電氣公司將推出的HomeGen 7000 7kWe燃料電池熱電共生系統售價約3,000美元,約新台幣90,000元,上述成本估算仍很保守)。不過,要個人投資新台幣30,000元的設備去獲得每年約4,000元的收益,一般人是不會做的。因此,必須有政策配合。
核四約花費1,700億元,而上述一百萬單元(1kWe)熱電共生系統的投資約需300億元,只佔核四預算的百分之十八,卻可以提供核四的百分之五十六的發電量。即使考慮超小型熱電共生系統的壽命為15年(核四為40年),以40年週期來算,即使每十三年更新一次設備,一百萬單元超小型(1kW)熱電共生系統含更新兩次(共300萬台)需900億元,也只佔核四預算的百分之五十三。
什麼叫全黑? 這次日本遇到的就是全黑啦!!
人家日本起碼是被海嘯撞上才黑,我們還沒遇到海嘯就全黑啦
阿不就慶幸核四還沒開始運轉,不然我們應該也是第五級
jwlin222 wrote:
就說台電裡面有人為了錢膽大妄為
改設計的目的為何?
竟然這麼厲害,那台電乾脆外銷核電廠阿
追究起來,就是想要得到發包權,且可以因更改設計,追加預算
之前還有因電線設計不良導致火災,得重新發包,又追加了一百多億
大家還相信核四比核一二三安全?...(恕刪)
更改原設計是有一定的原因目的及程序.
(因為原設計至今已多久了? 原規格的東西市場上一定還有嗎? 即使有, 價格呢? 任何變動通常又是連鎖效應....)
核1~3全部都是台電工程處自力興建組裝.
核4時,因為之前民營化及縮減國營事業壓力下, 原台電工程處建廠經驗豐富的大批人馬已解編(打散至各部門或被IPP甚至國外電廠高薪挖角).
台電已無能力(人力)自力完成, 因此以包商為主力, 在經過停復建過程中,原大型較具規模的包商又垮了.
復建後,國內較有實力的包商也因前車之鑒及爛尾厝的問題不願進來淌混水.
因而產生現在多如牛毛的問題.
而台電有豐富建廠經驗的資深工程師/主管多在這幾年退休,
台電內部即使高掛升官加薪的條件,有意願去核四者也是少之又少.
甚至高薪聘請已退休之資深人員也是乏人問津.
在停復建後,基本上核四就是高技術門檻的"爛尾厝"
就算是一般工程"爛尾厝"也是不易收尾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