洋蔥果醬 wrote:
乾脆就分為短、中、長期調高 受補助博士的所得稅率 吧
5年沒有"有效經濟"研究成果,所得稅率+10%(假設)
10年沒有"有效經濟"研究成果,所得稅率+20%(假設)
20年沒有"有效經濟"研究成果,所得稅率+30%(假設)
你拿了國家補助,好幾年過去了生不出個屁,把國家補助你的錢再繳回給國庫
合理吧???
不然誰要花那麼多錢養個不事生產的米蟲
有本事就不要當個 拿這種30K補助條款的博士嘛~
去看看「引力探測器B」的故事吧。
http://zh.wikipedia.org/wiki/%E5%BC%95%E5%8A%9B%E6%8E%A2%E6%B5%8B%E5%99%A8B
人家一個基礎研究可以花四十多年去做,
其中一個零件,「當時最接近完美球體的陀螺儀轉子」,
工作人員就花了十年以上的時間。
照你的建議,不知有多少計畫會腰折?
Roger Shih wrote:
越看越心冷。
啥叫冷門?IBM 搞得一堆研究超冷門,研究出結果申請了專利,就冰著等以後翻身,等這冷門變成顯學的時候,他早已經準備好翹腳收錢。
台灣?冷門科系沒有多少政府資源就算了,還要被人酸要養他們多久?為何台灣只能跟著別人走?根本就是大多數人短視、歧視冷門、漠視非主流,最後後悔了再把責任丟給政府負責。
我沒有學歷,別拿既得利益者來壓我,嚴格說來我還只有專科肄業,不過我開始工作是八十年代,那時台灣沒有多少博士,就拼命往外找,多少博士歸國貢獻?上上下下、國內國外許多人才共同努力才造就了經濟起飛。
可是現在....難怪只能跟風了,舉國這種態度,可以搞研發、有遠見,才是有鬼。...
學術界還有個指數:論文被引用數
你可以說你的研究很偉大,只是冷門,但看看論文被引用數,台灣學術界到底做了多少重量級論文,被相關學者大量引用,又被大大狠力了打一巴掌,以前科技報導有介紹過,台灣就農業論文比較好,其他都是落後狀態
歐美先進國家,其擅長領域,論文被引用數都是很高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