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為和華碩都是國際知名大廠,
都是華人企業(一個是中華人民共和國的,一個是中華民國的)
都是科技類企業
都是世界500強之一
業務范圍與研發中心都是遍布世界各地
都是私人公司
華碩筆電世界排名NO.2
華為綜合通訊設備制造世界排名NO.2
華為2010年全球營收:284億美元
華碩2010年全球營收:100億美元左右
華為:1988年創立
華碩:1989年創立
請問誰比較厲害一點?(不要跟我說他們兩公司一點關係都沒有,其實關係很大,一個是給電信營運商提供設備,一個是給終端用戶提供設備)
小弟還真的有點對您的問題提問方式納悶?
因小弟在電信業與PC周邊製造業都作過工作
您這樣的問法很少見
以3C的分類來看
Communication, Computer, Consumer Electronics
雖然互相有介接溝通與交互運作的部份
但都是不一樣的產業屬性
特別是華為最早是從電信設備起家 (我記的是這樣滴~)
電信業用的東西跟 3C 又是不太一樣的
因通訊 Communication 跟 電信 Telecommunication 在產業上看有不同的地方
雖然華碩也有作通訊設備, Switch, Hub, ...... 還有關係企業華電聯網也有在作電信設備
甚至作到線電視設備
但基本上這兩個集團發展基礎不同, 策略不一樣
您所謂 "誰比較厲害一點"
是要從那些層面去作比較基礎呢?
Rubon 3rd
華碩與華電聯網有緊密而特殊的合作關係,
一般公司沒辦法跟華碩合作去競標中華電信機上盒的案子......
鴻海、華電聯網法庭和解 商場新激戰
工商時報 2009-07-13
【林淑惠、呂俊儀/台北報導】
鴻海、華電聯網達成和解,鴻海、中華電、華碩等相關公司訴訟也隨即落幕,華電聯網日昨(11日)在平面媒體登出和解廣告。根據內容,華電聯網、鴻海針對中華電信MOD機上盒相關合約之解讀有異的相關訴訟達成和解,使得鴻海、華碩、中華電等相關公司之間的訴訟也隨之落幕。
市場人士表示,這項大和解的背後意義重大,華電聯網與華碩的團隊,原本是中華電信MOD機上盒最大供應商,鴻海與中華電先行互撤告訴後、鴻海與華電聯網再度和解,顯示鴻海爭取中華電的MOD機上盒訂單,態度轉趨積極,將使得鴻海與華碩2家公司未來在爭取中華電信後續釋出的MOD機上盒訂單,競爭態勢轉趨激烈。
根據華電聯網刊登的和解廣告內容,因對MOD機上盒相關合約之解讀有異,致使用鴻海部份設計,而雙方業已相互捐棄爭議達成和解。
2年前,鴻海質疑華碩幫華電聯網代工的中華電信MOD機上盒,涉嫌(電子程式碼)抄襲,鴻海甚至慎重公告,對華碩、華電聯網、中華電等3家公司提起假處分,中華電、華碩、華電聯網隨即共同委任律師,向板橋地檢署提出反向假處分,後來經過協商,鴻海、中華電互撤假處分,但去年初,鴻海再向公平會檢舉中華電信招標程序「有瑕疵」,電子一哥摃上電信龍頭,在當時業界引起不小震撼。
2年來,經過多方協調,鴻海與中華電、華電聯網、華碩之間的訴訟,以和解落幕,但正要上演的卻是鴻海與華碩未來角逐中華電信MOD機上盒的激烈競局。
雖然中華電信計畫下修今年度MOD用戶數目標,由100萬調降至85萬,無意擴增今年度需求的機上盒採購數量,不過,高雄世運16日展開後,預期將擴增MOD用戶上線數,加上下半年將針對明年擴充MOD用戶需求的機上盒提前展開招標作業。
一般認為,原訂今年將近60萬台的機上盒採購量,由華電聯網及華碩以擴充案完成15萬台的採購作業後,除了今年不排除還會以擴充案增加機上盒採購訂單,中華電亦不排除下半年針對明年需求的34至40萬台採購量,提前展開招標作業,在鴻海加入競局,合勤、友訊、明泰表達角逐下,原本是MOD最大供貨商的華碩、華電聯網,未來面對的挑戰不小。
Rubon 3r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