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tallings wrote:那代表以前的年代大家都在背解法、背操作方法而已背後的原理沒人在乎,反正又不會考 不是我一直認為建構式數學的方式 適合教邏輯能力比較強的學生對數學資優的學生 確實能夠打好基礎但 對一般學生來講 反而容易攪混例如 小花有100元 買15元奶茶 又買20元三明治之後 小花還剩多少元??大家想到的答案是 100-15=85 85-20=65 所以剩65元但 建構式數學的答案是 15+20+( )=100大人當然沒有問題 但對於邏輯一般的小小學生來說 就是難以理解為何越來越少的東西 要用加法來處理才剛剛建立的越加會越多,越減會越少的基礎概念 容易搞混難怪有人說建構式數學 犧牲掉的是中段班數學能力的學生(以上個人見解)
Irene1058 wrote:...(恕刪) 我沒研究過建構式數學,我也不知道樓主問的問題是不是建構式數學所以不予置評不過,就找錢這件事來說,東西方的邏輯真的很不同東方人就是先用減法把答案算出來,然後一次給你西方人的想法是,你給我 100 元,我也要給你 100 元現在已經給你 35 元了 (35 的東西等價於 35 元)然後我再給你 1 1 1 1 1 10 50 元湊到 100 元
ENJOY HTC SENSE wrote:剛在小侄子家,看小侄...(恕刪) 這個還不到可以討論數學的程度,先把象棋或跳棋當人或麵包,讓他自己說明一下題意,才比較能搞清楚問題在哪兒...我女兒小學時也是這樣,反正看到數字,中間就隨意用符號連接起來... 不過這位同學的問題還不只符號隨性放而已
bernie_w39 wrote:這個還不到可以討論...(恕刪) 我用畫圖,畫二十一個麵包,然後告訴他分七天連連看。至於乘法我就不知道該如何解釋。哀!為何題目不是:小明一星期內吃了二十一個麵包,平均一天吃幾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