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統整各種文獻中對於陰謀論的詮釋,大概可以將陰謀論者的舉措歸納成下列幾個重要特質:
1. 經常致力於填補某些事件未被充分說明的特定細節,例如由於疫情期間事態緊急、時間有限,於是有些無法詳述的細節就會成為陰謀論者放大檢驗的目標。
2. 經常把替代觀點建立在不成比例的稀少證據上,例如99%的證據支持A,僅1%的證據支持B,但陰謀論者會以一種不知哪裡來的信念苦苦地琢磨在那1%的證據上。
3. 經常在形成替代觀點之後就情感氾濫而理智退散,例如毅然決然地選擇支持B之後,從此只看見B的好、A的壞,並且開始用情緒的方式跟語彙攻擊A,其他同溫層的人也會跟著鼓譟應援。
4. 經常形成內在規避檢驗機制來保護替代觀點的安全,例如認為A是個大陰謀,所以B現階段會缺乏證據是必然的;因為A是大陰謀,所有支持B的有用證據早就被破壞了;因為A是大陰謀,所以對於B不利的證據當然都是早就被設計跟安排好的。
...
( 引用自:黃俊儒, 防疫號角下的陰謀論之亂:當「校正回歸」召喚了「政治回歸」, 聯合報 07 Jun, 2021, https://opinion.udn.com/opinion/story/6077/5514677 )
再以新冠疫苗為例:
叫某人去施打尚未有三期研究結的國內某新冠疫苗,某人的意願會高嗎?因為某人會考慮它打了該疫苗之後是否安全、是否真的有效而所疑慮,會不會打了的效果跟打生理食鹽水差不多?
還是會有人認為打生理食鹽水就 「感覺」可以有效預防新冠肺炎了?我想應該沒人會這麼做才是。還是某人會選擇更有效的莫得納還是 BNT 疫苗?為什麼這些能在國外會被說成是更有效地預防?
為什麼會有這樣子的偏好與現象?因為 evidence talks,有實證的證明,不是嗎?
( 當然,實證並不是醫療整體考量的全部,它只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環。 )
現代醫學,都應強調實證的應用,而不再是憑藉「感覺」或憑個人或少數人的經驗。
在此我想強調我並不是完全否定中醫或其他傳統醫學,因為它們在某些方面的確仍是有其效果、甚至是優於現代醫學。而是現代醫學更是講求「證據」的應用,對於實證的應用上是更為科學化 ( 具高度的可驗證、可再現性 ( 即可預測性 )、可量化性 )。我也再強調「科學化」並不是真理,而是在現有基礎上,不斷摸索式地、想辦法不斷接近真理罷了。
現代醫學已經領先好幾步了,期望中醫或其他傳統醫學也能逐漸迎頭趕上。
最後,雖是如此,有些人認為中醫在哲學、觀念、方法上,和西方科學是全然不同的。在科學上,簡單來說,是「不可共量的」,因為兩者有完全不同的語言與概念,會因此充分誤解中醫,所以沒辦法以西方科學的角度來審視中醫。
中醫有「氣」、「毒」、「濕」、「實虛」、「陽陰」等等現象,似乎也是目前沒辦法科學化實證的觀念。然而無法證明的,它們就不存在嗎?顯然不是如此,至少我本人是實實在在體驗過「氣」的存在。
屁了這麼多,我還是希望死忠支持中醫論述者不要去全然否定現代醫學,相反亦是。過與不及,皆不是好事。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