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wind_tw wrote:紅燒乳"豬" , 北平烤"鴨" , 砂鍋"魚"頭竹、芽、芋三大名菜那一段重慶大轟炸蠻好笑的,包括:「完蛋啦!完蛋啦!外面一片漆黑.......一片漆黑?????一片漆黑.....門沒開當然是一片漆黑(好像是這樣....)」 小錯誤是"完啦,重慶完啦,一片漆黑"沒有"蛋"
jerry su wrote:好多人真是熱鬧....開張啦饅頭.....饅頭.....野蠻頭......雞雞饅頭.......雞雞頭.....喔................挖麵線...(恕刪) 哇~~攤販都來啦村口外頭賣麻花的父子沒來嗎?
RX99 wrote:四郎探母那一段是恨好笑可是我聽這聽著其實一直覺的有一股淡淡的哀傷不知道有人跟我一樣的感覺嗎...(恕刪) +1 too一開始聽四郎探母沒啥感覺,過了幾年後有天晚上心血來潮想聽,就關著燈睡覺前聽,因為關燈心也靜,就很融入劇情彷彿自己就是四哥回鄉探母,聽著聽著眼淚就掉下來了。相聲要人笑很簡單,要人哭很難,要人笑中帶淚那還真相聲表演的最高境界,四郎探母做到了。
mchammer wrote:哈哈,想不到這麼多人...(恕刪) 1. 整個"那一夜"是一個時光回朔,在每個段子前都會開始播放屬於該段時空背景的歌。"記性與忘性"就播了"妳是天空的一片雲"是徐志摩本人寫的詩改編的歌。2. 他當時走路時動作很大,搖臀行進間也把鳥籠甩得很高。所以到目的地時甩得太用力鳥死了
gt82025 wrote:有套圈圈兒的 撈雞魚...(恕刪) 嗨~~什麼阿 這是?我不管你們那條街到底戒嚴了沒有起碼我有一事不明..............在這兵荒馬亂的時候,你究竟在哪裡?這時裡面的人往外擠,外面的人往裡衝。我在大門口當中,就這麼前腿弓,後腿繃!拉拔成這個姿勢。
那一夜,我們說相聲的簡介說明===============================一九八五年三月一日,一個新劇團【表演工作坊】的新舞台劇《那一夜,我們說相聲》在台北市南海路國立藝術館首演,由賴聲川導演,李立群、李國修演出。到如今,這一齣戲已經融入台灣社會的文化意識,成為八0年代台灣劇場創作的一齣代表作。《那一夜》的演出,當時掀起了社會對國內舞台藝術的熱忱,又同時發動了保存傳統民俗的運動,而後演出現場的錄音帶問世,一時之間,【表演工作坊】說相聲的聲音遍滿大街小巷,頻繁出現在廣播電台節目及計程車中,「精緻藝術」和「 大眾文化」做了一次巧妙、空前的結合。《那一夜》試圖藉「相聲」這一個正消逝中的藝術形式,來反映台灣現代社會中許多事物和觀念的快速消逝,正是評論家馬叔禮說的「用相聲來寫相聲的祭文」。劇本由非傳統相聲編劇賴聲川構思,非傳統相聲演員李立群、李國修參與創作,其模擬及再創造新相聲藝術的挑戰如此可見。經過七個月的創作及排演,《那一夜》已經成為台灣現代劇場的經點作品,在幽默逗笑的表面背後,隱藏著深沉的哲思。對國內正在摸索方向的現代劇場而言,它注入了突破性的觀念和形式;對正在衰落中的傳統民俗,它給予了再生的希望;對大眾文化而言,它賦與「娛樂」這兩個字更深的涵義,成為一個多面、多元的刺激。台北原計演八場,結果應觀眾要求,加演五場;中南部原計演四場,加三場。總共演了二十場,打破近年來舞台劇連續演出的紀錄。後來欲罷不能,不得不喊停,才推掉主辦單位又安排的十幾場巡迴演出。編劇︰賴聲川規劃完成的集體即興創作導演︰賴聲川演員︰李立群(王地寶)李國修(舜天嘯)舞台及燈光設計︰聶光炎服裝及造型設計︰靳萍萍舞台監督︰鍾寶善技術指導︰張贊桃佈景製作︰王德全錄音︰一流錄音室舞台技術︰雲門實驗劇場音效技術︰穩立公司製作人︰許博允執行製作︰徐思潔首演:3/1/1985 台北國立藝術館演出:3/1/85-3/7/85 台北國立藝術館3/13/85 台中中興堂3/14/85 高雄中正文化中心3/16/85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3/17/85 屏東縣立文化中心3/25/85 中壢中原大學3/26/85 中壢中央大學3/27/85 新竹清華大學3/29/85-3/31/85 國父紀念館4/13/85 台南市立文化中心4/15/85 台中中興堂演出場次︰25場觀賞人次︰約 32,000 人--------------------------------------------------------------那一夜,誰來說相聲----------------------------------01 台北之戀02 電視與我03 防空記04 記性與忘性05 終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