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9續航力誰強?tom's HARDWARE說三星!

rjchardljn wrote:
又瞎扯了一堆

人家只是說他的看法也不需要這樣啦
RainbowLion wrote:
自從我16號晚間最後...(恕刪)

其實從科學角度來看
這實驗一點用也沒有
就像很多人做的實驗一樣

這事件不用從物理原理來看
光樣本數不夠這項就不能拿這個實驗結果來做分析
因為雖然可能這家公司沒造假
但其中一台是機王甚至兩台都有問題

如果真的要稱這個是合理可信的實驗數據
首先必須隨機取大量樣本
並且做多次實驗
然後取完平均值後把極端值剔除
看就我看大多數網站上的實驗數據並沒有達到這樣標準
所以其實我覺得這個網站是不是作假這件事沒有意義
因為從頭到尾這實驗並沒有達到科學標準
也沒辦法認定這結果是正確的
http://www.tomshardware.com/news/iphone-6s-a9-samsung-vs-tsmc,30306.html


joonee88 , October 17, 2015 2:23 AM

You know that Taiwan is not "All Asian pacific countries"? Heck, its not even recognized as a country in many places. But that's a topic for another day. And no, no one is returning their phone here in the US for this -_-...


joonee88 這傢伙應該是南韓人,竟然大言不慚,一個人就代表全美國人
rjchardljn wrote:
http://www...(恕刪)


可以去macrumors.com等論壇去看看. 已經有很多美國人打算去退換機了, 包括一些社群或論壇的主導人(如LinusTechTips). 說實在的, 網軍打的越兇越急. 就代表事情已經很嚴重了.

如果是古早古早以前的務實實驗的確是要做大量的實驗數據出來分析。
不過不好意思以我的經驗,現在大部分的行業都沒有人這樣做了。
大概最有可能還必須有要夠多實驗組的只剩下製藥的實驗了。
而且實驗組數認真討論起來都還是有限。

現在學術界沒錢搞夠多數據的實驗。尤其是越貴的實驗越少組數據。
像奈米級的研究,有錢能做個三組實驗就該偷笑了。
不光是台灣如此,國外其實也都差不多。
光看各國際期刊內容就知道大部分的實驗數據都沒幾組。

產業界隨便舉個汽車產業,有公司肯做個幾台原型車就已經夠誇張了。
哪次汽車產業不是後來出槌以後才要整批招回維修。
這裡指的不是福斯不合格的配件,我指的是會炸死人的安全氣囊事件。
以高田安全氣囊事件來說,很明顯公司也沒事先爆個幾百顆安全氣囊來測試。

拿現在討論的手機產業來說,哪間公司會有幾百隻手機跑過全面測試後才上市??
跑完對手都出新一代手機了。
像國家檢驗機構,就拿台灣為例,NCC送檢需要送幾隻手機過去??
我猜蘋果絕對沒拿上百隻送檢過,雖然每次他的手機搭配組合大概至少就這個數字。
還要再多組實驗驗證,至少也要送上千台才能符合你所謂的要求。

手機是很多項零件組成的,認真討論整組測試都會誤差值存在。
即便如此,我們還是可以觀察趨勢跟現象是否正確。
這部份不拿理論出來分析可能原因,難道求神問卜找答案??
就拿一開始冷卻派的藍蘋果問題,我一開始直覺就是加工的問題。
後來看了主編解說查了資料,才知道問題出在哪。
難道我也要學冷卻派的,什麼假設都沒有就只有一罐冷卻劑貼圖就贏了??

知識不像你想像中那麼沒用,重點是你該怎樣去使用它。
其實不用扯太多多科學驗證的東西。這邊專業的人士很多,講越多只是越露餡而已。

以科學的眼光來看這個測試,就是一個字,Cheat...

做實驗測試主要變因最重要的就是變數的控制。當測試CPU種類為主要變數的時候,其他的所有變因都要控制住,不然這個實驗完全沒有意義。除非你要做的本身就是多變數回歸的實驗。

這個測試如果當作論文發表,會馬上會被打槍的。

這兩張熱影像只凸顯出奇葩的環境變數控制實驗設計。

敢發表這樣的論文就是拿自己的學術生命開玩笑....
RainbowLion wrote:
自從我16號晚間最後PO文以後。
我決定出去玩個一天再回來看看這群人討論的怎麼樣。
現在讓我們來平心靜氣的看看這一天多出來的文章內容如何??

有人發表對這個評測自己懷疑的部分提出新的假設,新的理論,新的看法??
還是有人有提出新的知識新的理論,讓你覺得看完這篇文章有學到新的東西??
如果真的有的話,歡迎詳述你學到了什麼相關智識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論壇就該不吝分享,讓我們知道你學到什麼??

我倒是觀察到一些人文現象來跟大家分享一下。
這一天的文章,我看到一群當初強烈質疑藍蘋果提風扇說,冷卻劑說的。
這些人一直意志堅定不移,完全相信三星藍蘋果是冷卻造假的??
分析解釋,還是在鬼打牆的說就是冷卻,解釋的人就是三星派來的。
現在風向變了,馬上換質疑台積電的黃蘋果。
但是造成黃蘋果的假設,物理原理還有深入探討這部份在哪裡??
後來想想可能太強人所難。
還是不要要求這群人提出什麼理論好了。
不然到時候理由太瞎,我又忍不住出來反證。
等等當初不是推出一位專門工程師,還說自己冷卻劑應用這方面的專家。
人跑哪去了??現在換黃蘋果了,快點搬出吹風機,烤箱,還是電熱棒??
一群人等著你提出理論見解來救援阿。

提不出強而有力的證據,就開始最擅長的搞鼓吹要寄EMAIL去抗議。
這東西就跟年年發動寄信給白宮的行為一模一樣,人家會鳥你才真的見鬼了。
不過個人還是提一個優質良心建議,根據看這串文章經驗,先找個英文好的寫個範本出來吧。
不然收信的人,很可能會看不懂你們英文寫什麼,就直接扔垃圾桶了。

最後其實我一開始真正想討論的是兩種晶片為什麼會在各種測試方式下跑出這種差異性出來。
不過後來我很膽小的就縮起來不討論了。
因為在比較簡單的熱傳物理現象還有能量守恆,這部分就已經蓋到快200樓了。
如果要討論半導體製程,邏輯電路,還有程式設計。
可能要討論到iPhone 7上市還講不完。
這個議題對我來說只是玩票性質,單純感冒期間練練腦力用的。
我要把腦力用到真正對我個人有幫助的部分去了。

最後送給你們一些企業家的經營模式分析給你們。
順便解釋清楚這次事件的轉機跟危機。
蘋果現在的經營者是庫克,不是賈伯斯。
賈伯斯是完美主義者,對品質要求很高。
他有他自己的堅持自己的理想,寧可為了完美產品而犧牲獲利。
庫克是一個正常的企業經營者。
所謂的正常就是以獲利最大化的方式來經營。

庫克會不斷的分散訂單,藉由各廠商間的互相削價競爭來獲取最大獲利。
所以一隻iPhone6s的各種組合有上百種。
所以別肖想下一代台積電全拿,年年喊全拿,今天也喊八成,現在看來是五成。
如果三星真的以後都做不好,那當然三星在第二供應商的比例就一定會降低。
到這邊如果你就開心的話,那你的世界只有韓國+台灣那麼大。
我個人認為當三星比例降到一定程度,三星會變成第三供應商。
而另一個可以做高階半導體製程的公司,就有可能正式進入代工產業。
如果這件事情真的發生的話,最可能的是台積電必須削價競爭或是台積電變成第二供應商。
以之前金融風暴的慣例,到時候張董事長大概又要暫時退休了。^++^


感謝 R大 分享這麼好的心得

小弟誠心的想知道到底CPU是否有差....

1.蘋果自己都有公告有2-3個百分點差異 (TSMC比較好)...所以TH是要打臉蘋果??????

2.TH 做出讓人質疑的報告... 小弟相信當然紅外線的反射差異一定有....
可是同樣的蘋果Logo,專業的測試竟然做出不同的反射差異...
相信有一定的變數,可是這個變數 TH 當然是要在控制範圍內.
要不然為何其他測試廠測出來都是藍蘋果的時候...怎會有顆黃蘋果? 材質不同嗎??
既然不準...那這種就不配叫做專業的測試報告...只能說是廣告.
這樣的測試數據...只能說當廣告看看...不能拿來當成專業判斷.

專業測試廠不能輕鬆的用一句"誤判"就輕鬆帶過.......
這種誤判是自己的 "操作問題" 或是 "反射角度問題" 等等應該都要注意到的東西
不準就是不準......怎麼可以說是誤判???
PS. 誤判只是不準的 修正用詞, 要人家忽略蘋果的顏色...應該是把測試變數修正到相同才是

3.TSMC 是否全拿A10 小弟也絕對抱持懷疑得態度.大大分析的經營模式是有可能的...
因為蘋果也在庫克的經營下開始大量使用對岸的產品...
想要中國這塊大餅.......自然就要...
再來 蘋果 是否會持續受到大眾的喜愛.....
就要看蘋果要怎樣玩了


謝謝

RainbowLion wrote:
如果是古早古早以前的...(恕刪)

你這個舉列不太合理
為何
因為你所說的例子是屬於非常昂貴的實驗
而且你所說的高端實驗器材
又有他們自己的誤差範圍的估計(幾個標準差之內)
而且今天並不是所有實驗都可以試驗幾次就可以得到結論
就我所知還是有許多實驗室需要經過多次測試才能排除誤差
你所說的少量測試即可證明那是某些學科
並不是所有學科都可以如你所說那麼容以得到結論
像材料科學也是需要經過多次測試才能知曉材料的性質
也許在高端實驗室是可以達到你所說的
但是這網站我並沒有看到所謂高端實驗室的標準

而iphone產品並沒有所謂太昂貴問題
而且就你所說
那不就代表一隻iphone可以完全證明所有iphone都是如此
這裡面還有手機公差等問題在
如你所說
那是代表這兩隻測試的iphone可以代表全體iphone嗎?

最新回報.

Tom's hardware把討論串裡所有質疑他實驗問題的發言全部刪除...好個眼不見為淨. 以後如果有人拿該網站的測試報告來跟我證明些甚麼, 我就直接判定零分出局.

Tom's hardware連結
久久連上回覆一下。
或許汽車產業,原型車沒做幾台,你會說價格太高沒辦法做。
但是換個角度想,拿一年車禍傷亡人數跟手機來做比較。
我會認為汽車應該要多花點錢做研發。
不過現在企業多花點錢做假的可能性比較高。

實驗次數現在大部分都是少到可憐的情況。
就拿你舉例的材料科學來說,大部分的材料實驗是做很多次沒錯。
不過那是多少年實驗的累積結果,以現在奈米級的材料科學早就沒搞很多實驗了。
材料科學應用最多的都是材料降伏前的線性區域。
要得到那個區域的數值,其實不需要做很多次實驗就可以確定了。
更慘的是產業界,也不會讓你去做一次材料實驗去得到參數。
有免費的用免費的,沒免費的就問供應商。
遇到不懂的供應商還會給你看起來就錯誤百出的數據。

最後公差是公差,趨勢是趨勢。
手機測試時微差距可以用零件公差來討論。
四隻手機在同時在GFXBench測出相似的結果,這應該已經算是趨勢現象。
只是看樣子根本沒人敢正視這個現象。

最後給某個英文很不好的人。
Tom's hardware的'Halo 5: Guardians' Supports Public Stats API
並沒有做實驗數據。
也沒有人針對這篇留言這遊戲實驗數據造假。
真是辛苦你移花接木的誤導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