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零組件供應商來說,蘋果其實是一家很奇怪的客戶,也許是為了產品的保密。
很大多數的品牌廠商,下單給代工廠,很多都是有至少兩個供應商甚是三家以上的供應商,
為了恐怖平衡,取得最好的採購價格跟風散供應量的風險,讓三家以上的供應商進AVL,是很合理且自然的。
這有個好處,認證的三家供應商,分別要求有120%的產能可以供應,當需求只要100的情況下,35, 35, 30的分吃SHARE是很合理的,因為產能大家都有20%的空間可以供貨,當偶而需求超過100時,很容易的找到一家或是兩家供應商增單。而為了充飽這20%多出來的產能,就有供應商想降一點點價格,帶進更多的訂單,讓獲利的總金額可以增加。當需求只剩下80時,客戶還可以直接威脅供應商,價格最低的兩家,分別吃42跟38,第三家沒任何訂單。如此,價格將有機會壓到最低。
蘋果怪的是,很愛只用一家供應商,最終的系統組裝是富x康一家,上游蘋果認證的零組件供應商,很常只有一家供應商,最多兩家,60%, 40%分。
一家的時候,報價給蘋果的價格都會是流血價,流血價是,沒有大量產,不知道良率跟利用率到底會有多高,報給蘋果的價格很難確定未來大量產時會不會賺錢。有時候雖小,良率低利用率低製程的變更增加成本或是工時,原本以為可以靴海的報價,變成做越多虧越多也是非常有可能。
非常多或是更多的時候,供應商為了進去頻果這個看板客戶,報出去的價格都是做越多虧越多的價格。
為了老闆不賠錢跳樓,當然要逼出所謂的效率跟紀律讓產出可以到最高最大,擠出獲利來;跳樓的就換人跳了...
--
Using Numb3rs, we can solve the biggest mysteries we know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