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麼說吧,當神將他的legacy留給了比一般人聰明一點的凡人時,就出現了iPhone X。
雖然第一隻iPhone是遺作,還是默默地成為了信徒(沒有到狂熱啦),有人說是炫富,有人說造作,但有多少人其實只是離不開那顆蘋果所代表的反骨精神呢?
2007 iPhone發表Keynote
或許現在的iPhone已經不是「領先5年的技術」,但5年後回頭來看,那些不可能何嘗不正是「別人能做的,我要做的更好,別人想到但沒做的,我要實現」的宗旨,領先即不可能完美,科技的世界沒有不可能,只是需要時間,需要時間適應,也需要時間進步。
懷舊一下,大家都累了,休息休息吧
戰文一律不回,謝謝
為什麼要追求ipod+iphone+internet communication device合為一體呢?這是當年使用者的需求嗎?
Apple對可預見的未來(如3樓大大所說),定訂了一個方向,這個方向比較像是創造一個使用者的"要求";當一個品牌有能力讓你覺得他所提出的追求,就是你所需要的,或是在短暫的未來希望擁有的,他就有能力可以"引領",引領不是指我先做了,而是前面提到這個品牌一直抱持的精神:「別人能做的,我要做的更好,別人想到但沒做的,我要實現」,當然他也有出錯的時候,失敗的時候,但人的喜好往往不是理性的選擇,對一個東西,一件事情的看法,有很多影響的因素,有些人反對某個國家,那個國家做的東西再好,再漂亮,再便宜,我就是不碰,反之亦然。
你喜歡的我不一定喜歡,你的垃圾可能是我的寶藏,對我來說一柄磨了十年,笨重但銳利的劍,或許比剛剛打造好,嵌滿寶石的屠龍刀來的合用許多。
迎合大眾可以很成功,但能讓你在無形中認同他做的就是你想要的,創造出需求,才是真正的考驗。
至於不想要卻還要強迫別人和他一起不想要的人,眼不見為淨就好。
Jobs留下的legacy,給了現在的管理階層很大的挑戰,但也為他們創造了一個如同信仰般的品牌,要怎麼才能無愧於蘋果這個名字呢?只要不是Jobs,永遠都會與期望有落差的,不一定是好與壞的落差,而是「不同於以往了」的落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