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 不能沒有你 —— 他們說很感人,我說很蒼白

CROCKETT wrote:
我也覺得樓主是活在自...(恕刪)


我覺的這樣說,我有點不能接受,你仔細看我的言語了么?

人可以亂散發同情之心,但不要因為你的同情而害人。你知道到同情那個父親,但他的女兒呢?

如果我的父親是個沒地方住撿破爛的,長大后的我希望他能把小時候的我送到福利院、或寄養家庭,讓我有個正常的童年,接受正常的教育,如果我將來有能力我會反過來贍養我的父親。而不是因為小時候的我因離開父親就會哭鬧不配合,就又讓我去陪我父親撿破爛。任何小孩子離開父母都會不高興都會哭鬧吧,但小孩子懂哪個是真正的好和壞呢?

當有人說現在的年輕人 如何 如何 怎樣 怎樣
個人心裡總會想 是怎樣的社會和教育把他們教成這樣
那他們的師長不是更該下十八層地獄
這樣的社會環境不也是大家造成
每個人也是社會中的一份子
當指責別人時 自己也同時站在審判台上 不是嗎

並實並不是沒同理心
對導演的出發點個人也沒偏見(雖然不是戴導的big fan)
而是當今社會上就是有些自私的人
不問我為國家做了甚麼
只問國家為我做了甚麼
有看過更弱勢但更堅韌而活著的人 在台灣社會底層比比皆是
雖然有人又會說這又是晉惠帝的說法
但是看看台灣人民選的政治人物和立法諸公們 又為弱勢人民做了些甚麼
誠實說
個人一直覺得台灣與其說是法治的社會 更像是人治的社會
希望以上發言的諸公能貢獻更多一己的力量 讓台灣更好 則是天祐台灣吧

個人只是無法贊同這位父親的作法
也希望不要因為這部片 成為大家效法的對象
雖然大家一直強調他是弱勢族群 沒受過甚麼教育
但個人覺得真正的愛是一種天性 不需華麗語言修飾 不需任何外在包裝
或許大家覺得把小孩當成自己的資產帶往死亡 也是他無知的愛的一種表現 那我就無言了
以上離題了

不過也希望鼓勵一下樓主
當自己的看法 無法附和主流觀點時 有時是給自己更大成長的空間 未必不是好事一件
說真的,就算撇去劇情的爭論點
這片男主角的演技可說是可圈可點,很久沒看到這樣的演員了...
Canon機身鏡頭年份持續整理 ericanon.blogspot.tw
來01許久
總是默默潛水 欣賞許多大大的嘉言
但看了這篇言論
著實令我忍不住動怒
看著這一篇充滿歧視性的言論

我覺得樓主應該是中國來的
似乎不瞭解現在台灣社會處境與想法
台灣社會應當要逐漸邁入福利國家的境界了
例如健保制度
代表多數沒生病者 負起照顧生病者的責任
片中的父親 受限於社會環境的差異
或許日子過得辛苦 但原則上沒有人能夠直接剝奪他撫養小孩的責任
(除非誰把握能代替他擔任更好父輕的角色???)
健康的社會是要讓孤苦無依者皆有所養
而不是把他們剃除 (除非你有希特勒的思想??? 那你也準備受制裁了)
在中國 有許多貧民從百萬人中力爭出頭的故事
但也別忘了有更多默默無名的犧牲者
如果樓主還是覺得片中主角是鳩由自取
試想一下 把你自己同理一下 說說你有何更好辦法吧
小弟可能比人虛長幾歲.....這電影所謂的真實故事我的確在電視上看過
印象很深刻,那天橋我在這事的前幾天才從那經過
但這不是重點

有幾個問題想請教Qiaosu 兄與各位

首先,能否請問您為人父了嗎?

其次能否請問你,若假設你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與受良好的教育
但到了8歲的時候
母親忽然的意外過逝,家中瞬間背負巨債
你會選擇留在父親身旁和他一起渡過.....還是要他把你送到所謂的福利院與寄養家庭
繼續那正常的童年與正常的教育?

這電影我沒看過
不過就之前對這新聞的印象,這父親並非沒有能力照顧自己女兒
他並非無牌的潛水夫生活也沒電影裡講的那麼刻苦
而是在政府的官僚體制下
他沒有辦法擁有自己女兒的監護權
最後只能在台北車站的天橋上進行這極端的抗議.....
我只能說樓主對社會的現實面太不了解了,很多事情不是努力就可以辦的到的.就像你說為何男主角為何7年了都不去考一張潛水執照,那你知道考照的資格嗎?要不要上課?報名費主角繳不繳的起?

依照劇中的情況他們連吃飯都有問題了,要報考潛水可能他女兒就先餓死了.

而且樓主一定沒有照顧過小孩,不知道撫養一個小孩要花多大的精力和金錢.主角小孩七歲,你質疑他七年都在幹麻?答案是:

照顧小孩

孩子還小主角難道可以丟下小孩自己去工作賺錢嗎?他只能帶著小孩一邊工作,那樣的工作收入絕對不會高,可以讓兩個人生存下去就很好了.這個男人絕對為他的小孩付出了許多,否則他大可讓小孩自生自滅不是?

你又說他們情況現實中不太可能出現,我可以告訴你這樣的家庭在現實實在太多了.只是你不曾接觸或者你只是看到新聞,所以不了解真正的難處在哪,有多痛苦.真正的苦要實際去體驗才會懂得!

你說小孩子沒學上,吃不好穿不暖,還要作苦力.這樣很可憐.那你一定沒有看到劇中小孩和父親分開之後,從一個活潑開朗,還有一點笑容的孩子,變成不發一語表情冷漠的樣子.你覺得小女孩他快樂嗎?

她要的只是和父親在一起生活,就算吃不飽,穿不暖也沒有關係.樓主你把自己認知的幸福,套用在小女孩的幸福上,這是非常自以為的心態.

最後你說導演避重就輕的陳述事件,其實並沒有.導演非常明確的表達出,僵化的制度是極其有害的.

尤其是政府機關,不能對於百姓的請求,只想用法律條文來是推託.當然公務員們也有他們的難處,但是否可以在能力所及的範圍去嘗試幫助人民解決問題呢?若是連嘗試都不肯,這樣人民納稅提供政府開支和用選票選出來的政府有何用?

因此我總結來看,樓主的發言實在過於膚淺,若要發表類似的言論就請在多下點功夫,找找資料,並且接觸一些自己生活環境以外的事物,否則只會讓你像一隻坐井觀天的井底之蛙.

最後送你一句小胖老師的名言:


加油,好嗎?

Qiaosu wrote:
如果我的父親是個沒地方住撿破爛的

請不要歧視沒地方住的人,很多人到現在也是買不起房子的耶。什麼是撿破爛的? 人家做的是資源回收,是您永遠不會去做的而且比在01打嘴炮對社會更有益的事。


chad0724 wrote:
長大后的我希望他能把小時候的我送到福利院、或寄養家庭,讓我有個正常的童年
什麼時侯該將小孩帶離原生家庭,在台灣已經有很多的規定了,也許不完善,但也持續的向前邁進。不過絕對不包括小孩看不起父母這一項。另外,什麼叫做正常的童年? 物質的享受嗎? 強制父女分離來換得物質享受就能得到正常的童年?


Qiaosu wrote:
但小孩子懂哪個是真正的好和壞呢?
小孩子可能真的不懂好與壞,但是小孩子都知道要拿走他的玩具一定有經過他的同意。更何況是拿走父母呢?

兩岸的差距不在物質不在金錢,在於價值觀。對於環境的關懷,對於弱勢的關懷,對於其他周邊事物的關懷,影響在這塊士地的人民的思維,當版主能看出這部影片觸動了台灣人心中那個角落,您就取得了認識我們這些人的門票囉。
chad0724 wrote:
個人只是無法贊同這位父親的作法
也希望不要因為這部片 成為大家效法的對象
雖然大家一直強調他是弱勢族群 沒受過甚麼教育
但個人覺得真正的愛是一種天性 不需華麗語言修飾 不需任何外在包裝
或許大家覺得把小孩當成自己的資產帶往死亡 也是他無知的愛的一種表現 那我就無言了
以上離題了

不過也希望鼓勵一下樓主
當自己的看法 無法附和主流觀點時 有時是給自己更大成長的空間 未必不是好事一件


謝謝鼓勵,只是交流看法而已,有爭論很正常,只要理性就好。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觀點,也有選擇自己的生活方式的權利,就像電影中的那位父親一樣。你選擇什么生活方式是你的自由,但對于一個父親,你應負起你的責任而不是自私的愛。

“或許大家覺得把小孩當成自己的資產帶往死亡 也是他無知的愛的一種表現 那我就無言了” 您的這句說的很好,我認為很多人的想法就是如此。

daftbear wrote:
小弟可能比人虛長幾歲...
其次能否請問你,若假設你從小在優渥的環境中成長與受良好的教育
但到了8歲的時候
母親忽然的意外過逝,家中瞬間背負巨債
你會選擇留在父親身旁和他一起渡過.....還是要他把你送到所謂的福利院與寄養家庭
繼續那正常的童年與正常的教育?


您好,小弟尚無子女。所述的故事讓人遺憾,但是否送到福利院與寄養家庭需看父親的智慧及實際需要。我想您并沒有完全理解我文中的意思。 個人認為如果沒有條件就不要勉強生,如果生出來沒有能力養就不要勉強養,如果如影片中主人公,在這種流離失所的情況下還就要生就要養,那這種父親我就不認為有資格獲得同情,導演把這個事件的某個局部放大來獲得社會的廣泛同情,我認為有所可議。

wantdogfood wrote:
我只能說樓主對社...(恕刪)


karlc wrote:
請不要歧視沒地方...(恕刪)


我覺得上面兩位好像沒明白我的本意,你們討論的方向不是我想要談論的。可能我原文的言語有些直接不婉轉,讓二位的偏離了焦點,變成了嘴炮。
“或許大家覺得把小孩當成自己的資產帶往死亡 也是他無知的愛的一種表現 那我就無言了”
本來不想回的
可是真的很懷疑這樣的指控的人有沒有了解前因後果
只是反射式的思考
本來不想點到底是誰的錯
把關懷的本意模糊

這位父親並沒把小孩當成自己的資產帶往死亡
只是一時衝動做出抗議的舉動(不認為他真的想死)
而媒體又沒深入去報導

最原始的問題是制度和背後的官僚
一個被母親遺棄有著親生父親的小孩
親生父親居然沒有撫養權
只是因為僵化的戶籍制度
這是可笑荒謬到了極點

當初設計成母親的元配有當然撫養權
就算他們無意撫養也不把撫養權給父親
的這些人
是最錯的

第二錯的是整個官僚系統鬼打牆的處理方式
拒絕給予這位父親任何行政救濟的機會

才是要負最大責任的

經濟能力根本是模糊焦點
這個父親不是因為經濟能力而沒有撫養權
而是僵化的戶籍制度
沒有前面兩者
事情不會演變到後來的地步


懂嗎?

不是因為同情這位父親所以這樣判斷
而是這個制度和背後的官僚
從頭到尾的就是錯的

可笑諷刺的是
一堆網友講的經濟能力和判斷能力等
以這位父親的情況
反而並不構成取消撫養權的理由

這不是更證明制度的可笑
官僚的無能嗎?


補充一點
一直譴責父親的網友
請你們搞清楚一的重點

跟一般父母帶著小孩跳樓的例子不同的是

這對父女不是因為經濟或是環境因素去跳樓的
而是因為制度和官僚逼到他們做出這樣的舉動來控訴官僚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7)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