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跟你感冒流鼻水,用衛生紙擦鼻水一樣,剛開始擦的時候都沒感覺,擦久了鼻子皮膚破了才知道原來擦破皮了,不論你用的是多高級的衛生紙,擦的次數一多一樣會破皮的
眼睛也是一樣,等你看久了閃屏,到最後眼睛肌肉受不了就視網膜剝離了,或是黃斑部產生病變
我只能說生產這種閃屏的廠商蠻缺德的,只考慮商業利益,完全不在乎使用者的健康
這種閃屏對眼睛的影響有時不是一時半刻就能察覺的,等你察覺了,那時可能也晚了
至於類DC調屏的oled只是在低光源下用DC去調整亮度,其他亮度一樣是PWM閃爍調整亮度,其本質一樣是閃爍屏幕

OLED屏幕除非你開100%亮度,這樣就不會用到PWM閃爍調光的方式,但這麼一來等於無法用調整亮度來省電

先說一下眼睛為何看了這樣閃爍的屏幕會很酸累,主要是因為屏幕不停的閃爍,眼睛的肌肉就必須持續的調整來適應光線的變化,雖然表面上看不到屏幕閃爍,但實際上oled調暗就會開始閃屏,而眼睛的肌肉就會持續動作,這種就像有種腹部段練機,是用高速振動來訓練腹肌,雖然你沒有自己用意識操控腹肌,但腹肌卻會隨機器振動同時持續的在伸縮,同理,你沒感覺到屏幕閃爍,但實際上眼部肌肉卻會隨著高閃頻率而一直調整,眼部肌肉一直動,眼睛當然會覺得很酸
而視網膜是眼部的感光元件是與眼部的肌肉相連的,每天眼部肌肉快速的拉扯視網膜,想不剝離都難,黃斑部位於視網膜的正中心,也會一併受到影響,視網膜剝離就會阻礙血液流動,沒有血液流動的視網膜上的細胞就開始壞死,最後造成失明

所以大陸人才會叫這種OLED的屏幕是瞎眼屏,但台灣這裡似乎很少人知道

以下內容摘自下面網頁連結
買新手機需要注意的事: PWM調光危害
IEEE 1789對於LED閃爍的研究
2015年一群IEEE的研究人員指出,100–400Hz的閃爍會對人類造成健康影響。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對人類有影響的危險因子總共有三種:
頻率 — 螢幕閃爍的頻率
閃爍指數 — Flicker Index,利用專業儀器測量出一個對人眼安全的亮度範圍,定義一顆發光體的閃爍危害指數
調變比例 — (閃爍亮度的最大值減掉最小值)除以(發光體最大亮度)
肉眼可以分辨出低於80Hz的閃爍,而其中 flicker fusion threshold,也就是人眼對閃爍無感的頻率,大約在60Hz-80Hz左右。當閃爍頻率太低的時候,即便短暫的接觸都有可能誘發羊癲瘋、抽搐與癲癇的症狀。長期接觸閃爍則對多數人都有影響,容易導致頭痛與視力衰退。
報告指出,15Hz-20Hz是他們認為最危險的閃爍頻率,日本於1997年的神奇寶貝節目中曾經有一段長達四分鐘的閃爍特效,內容大約是以12Hz的頻率不斷地閃爍藍色與紅色,這次事件造成大約650名兒童通報癲癇症狀。而科學家認為,相對於閃爍來看,螢幕的亮度也有很大的影響。人眼在暗處的 flicker fusion threshold僅有15Hz-16Hz,因此在較暗的環境中人眼對閃爍的敏感度會大幅下降,比較不容易誘發癲癇症狀。
人類的腦皮層與視神經對閃爍的靈敏度大約在160Hz,而視網膜對閃爍的靈敏度大約在200Hz。所以儘管許多OLED的PWM調光頻率約在250Hz上下,少數人還是有可能感受到不適,進而產生頭痛、煩躁、耳鳴的現象。
IEEE組織對於螢幕閃爍的標準非常嚴格,目前最無害的閃爍頻率被定義在3000Hz以上,任何在這個頻率以下的閃爍都有可能對人類造成視力危害。未來他們還會進一步研究調變波型與調變比例對視力的影響。


圖片來源: https://read01.com/gR6ek7B.html#.XXjcaWl-U0N
以下資料來自下面網站列有目前各廠商手機螢幕的閃屏頻率Hz列表,也可以利用查找功能來搜尋自己的手機,不過是英文網站
PWM Ranking - The Best Displays for the Eye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