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事攝影器材被消費的經驗

通常一些知名店家,就是人滿為患的
要嘛就是價格真的沒的比,隨便問都是他最便宜,服務就普普
要嘛就是服務好專業夠,客人把貴一點的價格當成是買售後服務跟買前諮詢

當然,這是站在一般消費者來看
一般正常的消費者,上面兩種店家通常都可以接受
但是無可厚非,從澳洲騎機車上街的客人一定有
我就常常在店裡看到一些這種客人,連我是買家我都覺得他的要求很不合理了
但是我通常都會留下來看店家是怎麼做處理的
這可是很好的評鑑機會呢....

開門做生意尤其是服務業,真的不是那麼簡單
從產品近銷存到成本獲利還有服務跟專業,甚至是業務推廣跟滿意度
要維持營業是不難,但要能做大跟名氣響,真的是要下工夫的

台北的這幾家知名相機店,實際去過的人就知道,什麼叫叫人滿為患
真的不誇張,連我回南部遇到親戚在玩相機的,都知道什麼億華的,什麼達人的
可是,在網上隨便搜尋,好幾篇也是罵到不行,說是產品貴服務濫的

所以,我覺得主要是店家的經營理念啦
對的起自己,賺的到錢,對的起大部分的客人
對我來說這就是一間好店了

littleq wrote:
覺得大大的故事挺有趣...(恕刪)


作功課真的是很重要的一環

價格是一個很特別的問題

因為每間店家的進貨成本大不相同

有時候真的賣價逼近成本價了

卻還是有客人嫌貴

或者是拿網路上的價格來打實體店面的價格

消費者心態看到買的價格比網路上還貴

心情一定會不好

連我自己去跟同行買小野人的包包

後來發現比網路價還貴

心裡面不知道罵了幾次髒話



基本上,如果一筆生意沒有什麼利潤

我想,服務的品質會很快速的流失

很諷刺,可是卻是真實的







mark0826 wrote:
通常一些知名店家,就...(恕刪)


畢竟人怕出名豬怕肥阿

只要一有名

所有的問題都會被放大檢視

有時候仔細去看網友的抱怨

其實也沒有什麼大問題

頂多是溝通上不良

畢竟消費者跟服務業的立場差太多了




我也來分享一個經驗
曾經有位客人買台電腦
全部選好配備後,算出總價給他
她大娘很阿莎力的說"好"~直接打開皮包算起錢來了
我心想"這位大娘還真有氣魄"
她算好錢遞給我,我馬上覆點一次
居然發現跟總價差了"一萬"
我說"小姐,這邊的金額不對喔,還差一萬塊"
她說"就這樣啦,你就算我便宜一點啊!!"
我說"怎麼可能啊,一台電腦才三萬多,怎麼可能便宜你一萬"
她說"你就少賺一點阿,不然你把別人的算貴一點,然後便宜給我"
我說"小姐,這樣好了,這估價單你拿去,找別家店交易吧!!我做不起你的生意"
她說"你什麼態度啊,叫你們老闆出來~~"
我說"就算老闆來也沒辦法做這筆生意,真的很抱歉,如果你堅持要用這樣的價格買的話"
她說"太過分了,我百忙之中抽空來買台電腦,你居然不肯算我便宜,@#%^........"
就這樣看到一個近乎神經病的大娘嘟嘟囔囔的邊唸邊走出去
當下我們店裡所有人,包括客人,表情都是一樣的~~

過了大約半小時
她又走回來了
這次就沒多說啥
乖乖的把錢點齊....

可能在別家店被人很狠修理過吧!!
總結說來
第一個case是誠信問題
第二個case是態度問題
第三個case是誠實問題
第四個case是知識問題
第五個case是修養問題

一樣米養百樣人

我也分享一個案例
某商品明明已經是死豬價了
跟他說要380元
結果他丟下350元後
就把商品拿了就往店裡走出去
若不是老闆大喝一聲叫他停下
並且說我東西不賣你
不然就真的被"搶劫"了!
世間上就有這種人
軟的不行就來硬的
有時服務業也不能一昧的軟下去
該硬就硬...但前提是價錢公道...童叟無欺

當顧客的也要有sense...不要強人所難
殺價是一要的...殺過頭兩邊都不爽
店家不賣就到別家買
不然你是要強迫別人一定要"少賺"或"賠錢"賣給你喔!

換個立場想想...交易要搞得愉快一點嘛!
最近常在看兩岸的文章,我還沒有去過大陸
不過聽說那邊開價很不誠實,所以先殺一半、再殺一半是理所當然
不殺的人是凱子跟傻B

覺得台灣大多數商品的價錢,是蠻合理的,在某篇故事我得到解答
(博漢區我就不敢這樣說了,在那邊被騙過)

在大陸他騙你沒差,還有一大堆人可以做生意,沒有信譽沒差,還有很多傻B
在台灣小島就不一樣了...
我的 Flickr http://www.flickr.com/photos/odinq/ 目前很冷清
有些客人真的是把殺價當成興趣

最怕就是那種殺完價還說我要考慮看看的

不過服務業

好客要做

澳客更要做阿!!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