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學習階段: 確實是不用買到繪圖卡, 初學/學習中 的圖形 其 點/線/面 在一般顯示卡上都可平順運行
2. 一般使用者: 也不建議購買, 就如同主文所說, 會用到特定程序的機會幾乎沒有, 買了也是 浪費錢而已
再來就是有疑義的,
1. 以 MAYA 來說, 其即時預覽可以馬上知道 RENDER 出來的成品, 當中如有不滿意或和業主想法有落差時可以即時修正,
說不重要, 真的想不出哪點不重要, 而這只是其中之一, 不然 MAYA 原始開發者不會這麼無聊去跑這塊, 要知道, 每多一
項功能, 就要多很多時間去抓蟲
2. 每個模型/模組, 都有 點/線/面 模式, 當切到線模式時, 會不會造成調整困擾, 最明顯的就是, 要有交會, 卻是分離的
要分離的反而是粘在一起??? (精度問題)
3. 在未經驗證的 DRIVER 上跑圖, 比經驗證 DRIVER 上跑圖 出現 UNEXCEPTED ERROR 的機率還要高, 試想能忍受這樣的意外嗎
最經典的是出現 "程式執行無效, 即將關閉"
4. 關於電腦是否要用高階規格, 這點要看 開發規模, 若為大場景, 若用一般 I7, 能接受它算一個圖要好幾分鐘甚至數小時的嗎,
不然為何 HP, DELL, 聯想 的 中/高端工作站會配 2-WAY, 甚至是 4-WAY 的系統...........
以上是現時有想到的, 若再有其他的, 日後再行補充
重點是: 看使用者使用量, 場景大小, 精緻度, 而不是一昧否定繪圖卡的價值
et034264 wrote:
先說一下認同的部分...(恕刪)
即時預覽的部分,看使用的狀況了
但即時預覽和最後算圖的落差還是很大
要給客戶看畫面品質,個人的經驗,還是算一張final的靜態圖比較OK
(但這要看專案的狀況而定了)
線模式你是指的反鋸齒的作用嗎?
它的作法是讓線更粗,反而更看不出來重疊的地方
(抱歉現在找不到對照圖了)
遊戲卡和繪圖卡的 Driver 我不清楚它們是否有驗證上的落差
不過軟體出錯的問題太多可能了
mrmowmow wrote:
別再誤人子弟了繪圖...(恕刪)
你好
能讓預覽更好看,也代表操作可以更順暢
抱歉沒在文章中說明到這點,我就是不覺得"預覽好看"是繪圖卡的重點
所以才特地說明,反駁官方網站上強調可以讓預覽畫面更好看的這點
你的影片中 Quadro 繪圖卡確實效能比較好
但主要拖慢的的是面數極大的物件(例如那雙手),再加上顯示材質
通常製作上面數不用到那麼多也可以有相同的品質
影片中的編輯預覽品質是設定在 High Quality,(且可能是開 View Port 2.0)
高品質預覽跑的就是GPU即時算圖
Quadro 600 支援 OpenGL 4.4,另一張遊戲卡只支援到 OpenGL 4.2
我想速度上的差異可能是在這邊
但目前大部分的遊戲卡也都支援 OpenGL4.4了
或許可以用現時的兩張卡再來比較看看
但如果真的需要時常編輯超高面數的場景、同時開高品質預覽
那的確買繪圖卡比較好
你的觀點我補充到文章裡了,感謝
夜貓子喵小妞 wrote:
另外請問一下,個人...(恕刪)
這兩套軟體用一般顯卡就可以跑得很順了
因為他們不怎麼依賴 GPU 算圖 ( 除非你 AE 時常用到 3D 的功能)
TITAN X 已經絕對夠用了
如果想省點預算,建議買在低階一點的顯卡也很OK的
tallchin wrote:
同意你說的!小弟公...(恕刪)
抱歉這篇主要我是針對動畫軟體
工業設計的軟體我不熟悉
如果可以列出您所提的兩張卡的型號
會比較方便比較之間的落差是否確實是繪圖卡獨有的優勢
感謝
但是以一個做過算圖的過來者告訴你,
複雜的圖編輯時間不短的,
假設一張圖用遊戲卡編輯要用120小時,
當中更新預覽圖佔一半,
而用繪圖卡只要用三分一時間更新預覽圖而且能提供更真實預覽效果,
那只需80小時就編輯完成,
我可以坐少40小時在電腦前。
即使因此用較差的cpu令輸出時間增加,
這些時間我都不用坐電腦前等候,
絕對好過在電腦前坐多40小時。
我明白學算圖的人都想快點見到成果願意編輯卡點特效少點,
但是到工作時就會想快點編輯完成寧願讓電腦慢慢算也可以,
反正輸出時老闆問可以回答電腦處理中,
快慢只是老闆的問題不用你替他擔心的。
總括而言,好的繪圖卡能減少你的編輯時間,
好的cpu能減少輸出時間,
你只需考慮你想快點見到成果還是想坐少點在電腦前,
你自然會選擇到最佳答案。
關閉廣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