產值近2千億 國產車被預言5年玩

其實整個汽機車產業的法規跟稅金都應該重新在制定與規劃!

台灣用高進口稅金來保護國內汽車產業,然後又用一堆政策跟法規來限制車廠和汽車改裝產業!

從台灣出口多少汽車改裝品和零件,結果自己國內卻對改裝嚴格的限制~

當整個世界潮流往區域性的國家合作,台灣似乎還在過去自我保護的模式!

要不是和泰在台灣的銷售量跟產值夠大,你覺得政府和媒體會重視嘛?

如果是鈴木或是馬自達來抱怨汽車產業,我想政府也只是漠視而已!

勇敢的人才能走到幸福的終點~

imgood wrote:
更可怕的是還在哭做...(恕刪)


台灣與大部份國家都沒FTA, 台灣組裝車外銷沒關稅優勢, 擺明的就是只能在島內賺.

像這樣的組裝業還能賺很大, 不都是靠政府保護, 及全民的血汗補貼, 重點是還都是拿不出碰撞安全測試的車, 對台灣消費者百害無一利.

chia0801 wrote:
韓國一般民眾購車第...(恕刪)


30幾年前飛鈴第一代(裕隆第一台國產車,其實只有車型自製,那時裕隆也保護20年了)大家相當支持,很多計程車都換,路上車不少,後來二代(我那時要買人生第一台車),實在無法支持
其實未來比的是電動車的效率.而車用電池發展才是重要關鍵.
幾年後因環保空污問題.所有內燃機車輛將會被電動車輛取代.這是全世界一致的方向.
我們如果能盡快搶得先機.把車用電池發展出能提供超長行駛里程的全新製造技術.那才有機會翻轉車輛工業.
知名的Tesla特斯拉電動汽車內部電機多數都是委由我們代工製造的.只是目前看來我們還是只適合代工生產.
重點就在於缺乏對MIT的認同感吧
別講得一副電動車不會有汙染一樣
電從哪裡來? 還不是從電廠來
電廠主要不是吃核能 就是燒煤燒天然氣
燒煤的空汙比燒汽油還可怕 台電對核能的管理又ooxx

然後也別把台灣的純電汽車的技術想得太完美
台灣或許有不錯的電池技術 但是電機呢?
Tesla砸錢不是砸假的 歐美日各國車廠的研發也不是吃素的
何況 電動車或油電車除了動力系統之外 也要有能力整合或開發車體和供電系統
後兩者台灣通通沒有
至少 嚴董應該沒有吧


bmw_m3 wrote:
還是趕緊發展UCAR...(恕刪)
至於汽油汽機車原本就是應該逐漸淘汰的產品,汽油產品所產生的
空汙與噪音也汙染了台灣一百多年,也夠了


看了一個很多外國人來聊天的節目,其中有個韓國人說,其實他們不是愛國而愛用韓國貨,而是以前在韓國,韓國貨就是比較便宜,而且服務據點多,所以造成大家就直接買自家的東西。
願聞其詳
Tesla的驅動馬達是貴廠生產供應的嗎?

DYaccent wrote:
知名的Tesla特斯拉電動汽車內部電機多數都是委由我們代工製造的...(恕刪)
DYaccent wrote:
來我們還是只適合代工生產.
重點就在於缺乏對MIT的認同感吧


台灣的市場太小, 無法支撐一個自有汽車品牌. 20年前, 比照韓國去搶美國的低階市場, 還有機會, 現在是完全不可能了.

台灣與大部份主要市場國家都沒簽FTA, 像東南亞國協, 真要打進這個市場, 是我, 也不會從台灣出口, 而會從陸廠或當地設廠.


所以台灣根本就應該開放市場,拿掉關稅障礙, 充份競爭了, 這才是對消費者最有利的.
請GOOGLE "富田電機"

你會有所收穫的
汽車國產保護當初根本不全然是為了保護這產業, 比較像是幫助「某人」比較像, 當初政策跟本是為了某家定的, 所以為何保護了二三十年, 為何還是這麼不爭氣, 因為當初是官商你跟我好, 我跟你好在搞這產業, 當然這種產業跟外國一比,就沒有競爭力, 到了現在 除了高喊國產車不能消失, 會有人失業時候, 這些大老闆有差嗎? 照樣開名車, 過爽爽, 更諷刺的是這些大老闆還不開自己家的車子, 這還不明顯嗎? 國產消失後, 對他們來說沒差, 繼續跟國外談代理, 銷售維修也是他們在賺, 對於這些車廠, 他們永遠是老闆, 怎麼改變他們都是那個樣子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