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這個個案的問題點,主要在於A廠對故障B的誤判,且誤判為需要更換要價五萬的車用電腦,至於車主放棄維修,車廠要求給付檢測費800,畢竟A廠也有幫車主找到問題A,所以倒也尚可接受,如果希望車廠單純檢測不能另收費,應該於施測前提問商家,雙方先行講好吧。EFI 電腦的硬體有無故障損壞,其輸出、輸入控制及整體運作是否正常良好,也是有專用的儀器,可以施測的,這不是您、我,乃至於是第三者,個人能夠口頭說了就算的事。所以當車廠判定是電腦需更換的故障時,其實,車主是可以明確要求,如果更換電腦之後,問題仍然沒有獲得解決,最終證實是車廠誤判時,五萬應該由車廠自行吸收。這樣,就不用害怕花冤枉錢。1.車輛維修業者或車主,看到醫師為病患看病診療需要掛號費,所以客戶送修車輛也要收(應給付)掛號費?修車的計費方式,毋需與醫師醫療診斷,相互比較甚至相提並論,因為兩者根本就不對等,如何相提並論?醫師需要通過專技考試及格、收入普遍高於修車技術人員、醫師醫療分科細密程度遠高於車輛,醫院需要的大空間遠高於保養廠,醫療用儀器的價格成本、種類也遠高於修車儀器....,所以醫師與修車技術人員兩者如何相比較?只能說各有專業,人非全才,一日之所需,百工斯為備,如果有醫師及修車技術人員兩種選項的話,再笨的人也會知道,能當醫師當然是要選擇當醫師。2.車輛檢修,許多裝置零組件(例如燃油幫浦、怠速馬達、各種傳感器等皆然)之故障良好與否,都是有一定的檢測確認步驟,可資最終的判(確)定,只是施檢者本身瞭不瞭解、懂不懂,具不具備應有的檢修專業學識技能及理論實務經驗、有無必要的儀器設備等,並無模稜兩可、似好似壞的空間,當然也不會是任憑施檢者臆測的情境,是故,如果檢修內容是屬於以上,可以肯定判定的範圍,又沒有一次修妥修好,這樣的收費,就不是合理的收費,但倘若車輛之故障,是屬於較難以診斷出原因,且少見的疑難雜症,例如油箱出油口之設計不良,導致只要油量降低至一定的程度時,車輛行駛中的波動,會明顯影響到出油量,終至引擎要轉不轉的怠速不穩,無法行駛的故障,因為這種情形少見,修車廠通常需要連續測修個幾次,車主也需要連續進廠測修數次,如果需要檢修個2、3次或4次,依次合理收費,個人就覺得是比較可以被理解及接受。又例如,屬於同一間歇性故障,之多次性的檢測維修收費,就需要視個案決定,因而有些間歇性故障,明顯易見也易測,有些間歇性故障不是那麼的嚴重,極輕微時,可能就比較不是很容易顯現而被檢測得到,這種的多次維修收費,可能也可以被理解及接受。3.插電腦叫碼,只是眾多檢修方式中之一種,修車業者對於客戶車輛上門求診,應該是就車主要求的送修檢測方向、範圍,施以整體上的診斷及檢修,如果確認最終沒有修妥修好卻又收費,個人覺得不是合理的收費,最低限度至少要就該故障檢測範圍、方向,做到明確告知車主的程度,維不維修由車主自行決定。至於插電腦叫碼收檢測費方面,車主應該自己斟酌施行「插電腦叫碼」的必要性,因為畢竟插電腦叫碼,只是眾多檢修方式中之其中一種,叫碼出來之後,故障碼只是提供診斷方向,施檢者還要有判斷問題之所在的能力,才會有能得以真正完美解決問題的可能性,只單會插電腦依電腦判定更換零件的業者,根本不值得車主委修。4.電噴系統的檢測,一般常用的方法:(1)故障徵兆現象判斷法:從發動機的故障徵兆,依個人學識理論基礎、檢修實務經驗判斷出可能的故障點,排除之。(2)故障碼檢測法:用OBD診斷儀器讀取與清除故障碼,以判斷出故障的大致方向及可能的裝置,逐一檢測確認之。(3)測試燈檢測法:檢查傳感器、執行器是否有電源供應及相關電路的通、斷路是否正常。(4)萬用表檢測法:使用高阻抗的數字式萬用表檢查電阻(例如可變電阻、磁電式等類傳感器)、電壓(例如有源傳感器運作時,自身可以產生電壓)、電流(例如燃油幫浦、噴油嘴等裝置耗用電流量),分析找出異常的數據流。(5)示波器檢測法:根據波形之分析,判斷電噴系統故障。(6)模擬法:用傳感器模擬儀器來取代模擬車用電腦的輸入信號,依據故障現象的消失或存在,來判斷感測器好壞。(7)零、組件替代法:對於可疑的傳感器或裝置,經由置換換上已確認是良好零、組件的方式,來查找出故障之處。(8)燃油壓力表:檢查燃油幫浦之運作是否正常。(9)人為刻意增減空燃比:檢查氧傳感器之運作是否正常。(10)真空表(槍):檢查進氣系統有無不當洩漏、汽門運作是否正常、排氣系統有無阻塞(檢查進氣壓力傳感器、大氣壓力傳感器作用是否正常)。
A根本沒把東西修好還要洗車主修電腦5萬車主到了B廠,修了同樣的1萬5零件(那A廠有沒有修??為什麼還要再修一次?)然後B廠把車修好了,根本不是電腦問題...不過也好啦~花800+15000看清A廠以後不要再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