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前幾天週末,北京的友人剛好有空,問我有沒有想去哪個地方走走。想了一想,還是想往歷史課本上讀到,記憶中一直想去的景點。考慮了一下,想起了人家常說的那句話~盧溝橋的獅子,數也數不清,那麼我們就去盧溝橋數數看到底有多少獅子吧!


在朋友開車的帶領下,我們來到了北京西南豐台區的盧溝橋紀念公園。剛到停車場的時候就看到路邊都是一個個刻滿字的圓墩,本來以為是夜間會發光的照明設備,後來停好車走過去一看才發現,這是二次世界大戰日本侵略中國時暴行的一些記錄。當然啦,都已經這麼多年過去了,我們這一輩也沒有經歷過那段時代的悲劇,不會有太沈痛的哀傷,只是看著這歷史的傷痕,總覺得有種惆悵就是了。

風景區的入口對面就是重建後的宛平縣城(今盧溝橋鎮),讀過歷史的朋友們應該都還記得,日軍正式侵華的開端就是七七事變,在1937年7月7日,盧溝橋的日本駐軍未通知中國政府就逕自在中國駐軍陣地附近舉行所謂軍事演習,並稱有一名日軍士兵於演習時失蹤,要求進入宛平縣城搜查。中國守軍拒絕了要求後,日軍向盧溝橋一帶開火,並向城內的中國守軍進攻,掀開了中國抗日戰爭的序幕,這也就是七七事變。

先買票囉,拍照紀念一下。票價20元人民幣,也許有人會覺得就是一座橋而已,要花台幣100元來購買門票有些貴。不過想想小花費可以讓我走在歷史的軌跡上,一步一腳印跟隨前人的腳步,還是相當值得。

紀念公園景區一角,右側這邊的造景記錄了古代人們造橋維修、在橋上活動等生活的畫面,左側則是抗日戰爭時與日軍對抗的場景。

廣場中央還放置了對日抗戰時國軍使用的大砲復刻模型,這也吸引了不少遊客在這邊拍照留念。

紀念公園中央走道,遠方那就是宛平縣城了。這走道也是歷史古蹟啊,石板都被古代的車輪給摩擦到有凹損的痕跡了。人說滴水穿石,這堅硬的石材要能磨出這麼明顯的軌跡,又是幾百年的時間才能完成啊!


園區中央左側這邊有個橋頭小市,本來應該就是商店街吧!但是隨著盧溝橋這風景區的沒落,已經完全荒廢了,只剩下入口處還有三三兩兩的小攤販而已,冷冷清清。朋友也說了,盧溝橋這風景區現在會來的幾乎都是老人家,經歷過那段苦日子的那一輩,年輕人除了國中小學校固定會帶來社會教育外,幾乎都不會來了。慘,那我想來盧溝橋,是因為我也是老人家了嗎?

而橋頭小市對面這邊則是盧溝橋歷史博物館,這邊有相當豐富的史料與文獻,如果來盧溝橋景區旅遊而且時間充裕的話,建議可以花時間詳細看看,會有不少收穫喔!

在盧溝橋歷史博物館裡面還有一位抗戰英雄在這邊長眠,這位金振中先生在歷史課本中並沒有被提及,大家都只記得當時的團長吉星文。墓碑上題著了『抗日民族英雄國民革命軍第29軍37師219團三營營長』。前面提過,日軍在七七事變侵華時,是中國守軍第29軍37師219團予以還擊,這位金營長就是在當時率領軍隊抵禦日軍的英雄之一。


在歷史博物館中還有不少庭園造景,別忽略掉了,這都是在解說盧溝橋的一些構造,讓大家更了解古代中國人的建築技術與智慧。例如這邊解說了盧溝橋在結構上相當特殊的部份~橋墩的造法。盧溝橋橋墩下面呈船形,迎水面用石塊砌作分水尖並且包覆鐵皮,外形像一個尖尖的船頭,名為斬龍劍,其作用則在於抗擊流水或是冬天流冰的衝擊。

而盧溝橋的建築也是中國古代建築技術的完美呈現,盧溝橋橫跨永定河,始建於中國古代金朝(1189年六月),13世紀,馬可‧波羅來中國時,在他的遊記裡就十分推崇這座橋,說盧溝橋「是世界獨一無二的。」並且特別欣賞橋欄柱上刻的獅子,認為獅子們與橋共同構成美麗的奇觀。盧溝橋兩側石雕護欄各有140條望柱,柱頭上均雕有石獅,形態各異,據記載原有627個,現存502個(好像看過很多版本的數字?)。目前橋上的石獅多為明清之物,也有少量的金元兩朝遺存。「盧溝曉月」從金章宗年間就被列為"燕京八景"之一。

櫥窗中也展示出了多樣從永定河河床中出土的各項歷史文物,包括連結橋身用的腰鐵、震河的鐵犀牛以及腰牌等等,都是有相當歷史的文物了。


盧溝橋的兩端也有大量的碑文,多半都是歷代皇帝所題著。盧溝橋西元1444年重修。由於清康熙年間永定河洪水,橋受損嚴重,不能再用,大量古蹟在洪水中銷聲匿跡。1698年重修,康熙命在橋西頭立碑,記述重修盧溝橋事。橋東頭則立有乾隆題寫的「盧溝曉月」碑。

在歷史博物館中也拍攝了金元明清各朝所雕刻的石獅像,分析其特色,各朝的獅子都有其特色。另外盧溝橋的獅子除了大家知道的多之外,雕工之精美也是讓人讚嘆。獅子有雌雄之分,玩弄小獅子的是雌獅,踩著繡球的則是雄獅。有的大獅子身上,雕刻了許多小獅,最小的只有幾釐米長,有的只露出半個頭或一張嘴,所以要數清盧溝橋上到底有多少獅子,還真的是不容易啊!

盧溝曉月的奇景在這次白天的旅遊當然是無法親眼所見啦!不過沒關係,在歷史博物館中也特別用全景拼貼的動畫來呈現一年四季的盧溝曉月美景,稍微彌補一下我的遺憾。
按這裡檢視外部影片 (按這裡在新視窗中開啟影片)這份美景也用影片跟大家分享一下囉!

接著看到的是馬可波羅遊記對於中國與盧溝橋的各種記錄,而且還翻譯成多國語言的版本,向世界宣揚了中國自然景觀、文化、建築等各方面的優美。不過想想,該不會就是這本該死的書把中國形容得太美好,所以之後列強就開始侵略中國吧?

接著這文獻資料比較讓人難過些,就是當年日本發動七七事變時軍隊的攻擊路線,以及國軍迎擊以及轉進(撤退的美化版)路線。這邊也有不少日軍侵華的史料,對於歷史感興趣的朋友可以仔細看看。

庭園造景這邊也配合展出了大刀雄風的浮雕,記錄了當時國軍大刀對迎戰日本侵華的帝國軍。不過人家日本當初從明治維新後就全面西化,軍隊也都配備了現代化自動武器,光憑大刀怎麼打得過,所以抗戰初期國軍節節敗退也不是沒有道理的。

離開盧溝橋歷史博物館後,我們就準備正式來踏上這座曾在歷史舞台上有著舉足輕重地位的盧溝橋吧!

這個石碑是記載著清康熙三十七年(公元1698年)重修盧溝橋的經過,由於字跡已經斑白,所以不太能看清楚了,還好在博物館中有碑拓,在那邊就已經先看完內容了,哈哈。

清朝乾隆皇帝親筆御題的漢白玉碑「盧溝曉月」四字,乾隆這傢伙走到哪寫到哪,許多歷史古蹟或是文物都被這傢伙簽了名蓋上了印章。

盧溝橋的兩端各有石獸守護,靠宛平縣城這端東端是頂橋獅,兩隻石獅子用頭頂著橋墩,造型古樸,相當沉穩。

另外兩側的橋頭都有一對華表,華表頂端有雲紋橫牌,上方有石獅子,橋東側這邊的石獅名為望帝出,意思就是目送皇帝從盧溝橋出北京。而橋西側華表頂端的石獅子當然就叫望帝歸,看著皇帝回到北京城的意思。

介紹了這麼多,終於要踏上我所期盼的盧溝橋了!糟糕,稍微看了一下,果然遊客都是年齡偏大的老人家啊,看來不認老都不行了。下回朋友問我想去哪邊,說想去工體旁的夜店會不會比較像年輕人?

這就是聞名以久的盧溝橋上的獅子啊!一整排看過去,真的是非常的壯觀。至於盧溝橋上到底有多少的石獅子?官方數字都有好幾個版本了,據說多次清點數字都不太相同,所以我還是放棄,就用最常見的501或是502當答案吧!耶,那這樣到底是501還是502隻?





真的不是我偷懶不想算,不是一個橋墩一隻石獅子這麼簡單啊!有許多造型有趣的石獅子,像是一家三口嬉戲,或是腳下踩一個,背上又趴一隻,真的是非常難數,難怪會有數也數不清的評價。






前面提到,兩代盧溝橋八百年的歷史,橫跨金、元、明、清、民國五朝,悠久的歷史也顯示出各朝文化的差異。這在盧溝橋的獅子上就可以看出端倪,可以看到盧溝橋上的石獅子有著各種不同的特色,代表了每個時代的美感與工藝設計。

在一些看起來比較古老的橋墩上,可以看到黑褐色的液體噴灑痕跡。大陸人不吃檳榔,說台灣人跑到這邊來吐檳榔汁也不太靠譜,看起來也不像鐵鏽的痕跡。我們兩個人猜測,這會不會就是當年在這邊戰爭的時候戰士們留下的血跡?

再來一張獅子團體照,你看看你看看,光橋墩就這麼多了,每支橋墩上的石獅子數量還不定,怎麼數啊!盧溝橋全長266.5公尺,橋身的石雕護欄上共有望柱281根,一眼望去,真的是非常壯觀。

盧溝橋的橋面中間有一段鋪上了舊橋面的遺址石板,現在看到的盧溝橋在一九八六年底重新整修過,為了紀念,把舊橋面的部份建材沿用,所以中央這段可以看到明顯凹凸波浪起伏,這當然也是歷朝來來往往車輪刻劃上的歷史歲月痕跡。

回頭望去,除了有兩側的石獅相迎,遠眺也可以看到宛平縣城。以前的皇帝所看也是這樣的景色,現在我回程時也有石獅望帝歸看著我走過盧溝橋,相同的場景,不同的只有歷史的變遷,以及歲月的點滴。

在一些護欄破損的地方也可以看到之前的修繕補強方式,增加了鐵榫連接,這個在永定河床出土的文物中也可以看到,在中國古代當時就是相當成熟的技術了。



一些歷史比較久的獅子,經過幾百年的風化,面目已經斑駁,頗有淒涼的美感。想想也非常動人,自然的景觀除外,我現在看到,踩到的部份,正與幾百年前古代的人相同,透過這關係,把原本相差數百年的人們串連了起來。

緩步跨過了盧溝橋,我們來到了盧溝橋的西端,這邊同樣有著石碑記錄著盧溝橋的歷史。


橋西的華表以及石獅望帝歸,可以看到華表石柱與石獅上都已經相當嚴重的剝落了。具考察橋西這邊的華表可能是金朝就已經完成,一直保留到現在的文物,應該是非常珍貴,可惜沒有看到中國當局這邊有妥善的加以保護,希望別隨著風化跟人為的破壞,讓這幾百年的歷史文化就這樣消逝了。

盧溝橋西的護橋石獸,前面那邊提過西側這邊是頂橋象,兩側的頂橋獅與頂橋象都是金朝最初的原始之作,除了有藝術美觀的價值外,本身還有抱鼓石的功用,可以穩定橋身。不過也相當的可惜,同樣沒有很好的保存,還可以看到父母讓小孩爬上去玩。

這次來到盧溝橋,除了假日出來散心,其實更重要的是完成自己的心願。也許我們這一輩當時國立編譯館的教科書洗腦得比較嚴重些,對於八年抗戰雖然沒有實際經歷,但是總覺得是一場影響中國歷史的重要戰役,身為中國人(這其實沒什麼好爭議,就說是從小被洗腦的觀念,不認同沒關係)總想來看看對日抗戰的起源點。當然先不論戰爭的殘酷,就工藝、歷史意義來說,盧溝橋也是相當值得前來一遊的景點。來北京旅遊的話,如果有時間,不妨安排來盧溝橋這邊,實際數數看有多少石獅子。最後就用這張盧溝橋的全景來結束這篇遊記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