魷魚遊戲就是一部抄襲日劇的拼裝劇,而且劇情多處不合理。(雷)

去針對劇情如何如何,去鑽牛角尖,真的就好笑了!

我是覺得 魷魚遊戲 是一部寓言故事,甚至覺得有些部分很符合台灣的現狀

要說不合理,我比較記得的就拔河那段,坐電梯上到比賽平台,看那距離應該也不用一分鐘,哪有時間去塞下老頭解釋拔河獲勝訣竅的那些話,所以終究不就是戲劇嗎,要怎麼演都行,真用真實生活邏輯去挑剔,比「看戲」這件事更沒意義!

不過劇中的一些涵義倒還蠻有意思的,主要在於編劇的技巧及拍攝出來的效果,都還不錯。有些我都有猜到下一步,但真正演出來時,還是潸然淚下..
近年已經不看日劇包含電影了,題材、角色、劇情邏輯同質性很高,也很矯情,除了像幾年前的「一屍到底」比較突破性之外,多數都很刻意性的題材..

不過韓國戲劇這些年的長足躍進,真的沒比好萊塢差多少

只是 魷魚遊戲 好像會再繼續?
不知道戲紅的時候,是不是還正在拍?如果是為了戲紅而延續,以劇情邏輯來說,我想第二季本身就是一種刻意了,除非劇情有另外發展?
悟宇道 wrote:
去針對劇情如何如何,(恕刪)


就好像在司機走出駕駛座去開後車門的那一瞬間,警察從汽車底盤混入車內假裝昏倒一樣。難怪那一段我一直看不懂。警察在極短時間混入車內就算了,我真正不能理解的是,司機又不是瞎子,怎麼可能會連自己車上載誰都不知道?所以我一開始是以為,警察不知道冒用了哪個參賽者的身份騙過司機而上車,又擁有某種神奇能力不被毒氣麻醉,但編劇並沒解釋警察是如何辦到這2點的。

但我覺得這類型的不合理倒還好。本劇讓我從頭到尾都沒有哭的關鍵是,編劇明顯早已經設定好各個段落的催淚小結局,但無法合理地將劇情導引到那樣的結果,只好用硬凹的。

1.「愛的教育」的「船難」以前我是看一次哭一次,看到都會背了。少年因為自己舉目無親,而少女還有親愛的家人,所以少年將求生機會讓給少女,完全合理。但魷魚的智英讓命給姜曉就不合理了,因為編劇照抄愛的教育,卻沒辦法合理化故事背景的根本不同處。魷魚所有的參賽者都是有不得不贏錢的壓力才冒死參賽,就只有智英「因為不知道要去哪」才來找死?想找死的人早就自己燒炭了,還等到組織找她參賽,再讓命給姜曉?莫非她參賽動機也是和主謀老頭一樣?第2季揭曉她才是真正大魔王?

2.看到夫妻得知即將自相殘殺那一刻,我馬上感到強烈的不合理。再怎樣你也不可能允許你在世上最親的人,和你一起參加被淘汰就得死的遊戲。

3.最大的不合理是男主角處處矛盾的行為,還有最後為求尚佑活命不惜放棄獎金(在大家都死光之後?),以及主謀老頭的參賽與其說是為了娛樂自己,倒不如說是為了讓命給男主角。

4.韓美女和流氓同歸於盡那一段,你不覺得和屍速列車很像嗎?但屍速的劇情合理,警世諷刺的意味也較濃厚。反觀弱小的韓美女如何有力氣拉流氓下去?她既然拉得動,何不推他下去就好,又何必同歸於盡?

至於結局當然是早就拍好的。如果收視不佳,就不會有續集,反正也沒人在乎;如果收視長紅,那續集怎麼掰都沒關係。第1季掰成這樣你也都買單了,第2季再多掰些又怎樣?

最後,警察搞了半天,揭發了2號主謀是他哥哥,那又怎樣?又不是我哥哥XD。別人我不知道,我是沒興趣看第2季他要怎麼掰下去。
SoYulDd
我現實過得不差啊 看到 沒內容的文章 才會加減噴一噴 好文章都是稱讚的 你不找找自己的問題嗎 那麼多人噴你耶 找找自己的問題吧 別只會回嘴
loquacity
沒辦法,您的留言實在太高深莫測,我實在看不懂,只好以您留言的方式回敬,畢竟向您這大師學習回嘴的方式,肯定是沒錯的。而別人的留言我看得懂,所以我也就認真回了,真是不好意思。
我們在這邊討論劇情不合理,抄襲日劇等等也不能改變事實上就是人家就是紅了呀
錢賺到了
知名度也賺到了
這才是拍劇的重點
演員也會希望自己的作品受到大眾的關注
且,有哪個製片或金主會希望錢花下去但最後是血本無歸?
loquacity
就茶餘飯後的笑談。其實製片方也希望引起話題,最好是大家一起討論下去,熱度不墜他才有賺頭。看影片不是看完就好,而是邊看邊罵,看完了再大家討論一起罵,或是一起捧,或是有人罵有人捧,這樣才爽。
loquacity wrote:
就好像在司機走出駕駛(恕刪)

先說,第二季原則上我就覺得不合理是因為再回去遊戲,掛掉的機會很大,而要是再像所有戲劇一樣,主要角色子彈就是打不到,刀子都只有輕輕畫到,怎麼樣都死不掉那樣,就真的太誇張,第一次勉強可以用運氣或其他角色有心安排去合理化,第二次就真的不行了..
所以我可能會看劇情如何,要是拿第一季舊酒裝新瓶,那就真的不用看了
(那如果主角回去,導演大方給他領便當,主要角色轉移呢?)

劇中其實不合理的地方滿多的,就像你說的警察混進去的過程,不過每個人都有自己合理化的思考方式,無法合理化就算了,去演出那些細節不是很必要,所以就用剪接的方式快速帶過吧,這是戲劇常用的技巧,常看得到!其實有時候現實中的不合理才更讓人百思不得解!
(劇中有大概呈現參賽者上車的情況,就車子到了人就上車,開車的「工作人員」不會特別查看,也因此沒特別算人數吧,這樣能合理化嗎?)

夫妻必須在遊戲中自相殘殺
有什麼不合理?為什麼不合理?
沒錯,你質疑自相殘殺的不合理,不管在戲劇中或現實生活中,都是正常思想邏輯下無法為人接受,但你不能一直待在戲外,要以戲中「遊戲裡的邏輯」去思考啊,有人說的沒錯,雖然參加的人是自願的,但進去之後很多的狀況都是無法選擇的,只能完全按照遊戲規則走,不然就是都死啊,沒有什麼誰不予許誰死,那個遊戲也就是要自相殘殺啊,也是在大家找完配對者之後才宣布那個規則的啊,所以有什麼好不合理的?你怎麼不想夫妻為什麼就一定都要在一起,不會去找別人配對?只是從這個方向去想,就沒完沒了啦!

其實從開始看,我一直都覺得還好,就算有些劇情很殘忍或很血腥,但我都是一種「自作自受」的想法,直到兩個女孩的彈珠遊戲,才讓我掉眼淚,應該是由於兩人聊天的內容,了解到兩人的背景,人物得到更多資訊得以立體化真實化,感受也變得更充實..
不然彈珠遊戲應該是最揪心的,但其實其他配對的包括主角和老人、尚佑和外勞以及夫妻,我也都覺得還好

韓美女那個不是「拉」,她當然拉不動那個噸位不小的男人,也推不動,再回想看看,她是用什麼動作讓兩人同歸於盡的?那段戲不是一閃而過,應該還有印象吧?

其實我還滿討厭看韓劇的,電影是有看過好幾部也都覺得還不錯,但還真的沒看過韓劇,這部影集算是第一部吧,老實說也是衝著孔劉,之前電影看過一些他演的,欣賞他的演技,結果他只是頭尾客串,不過短短的演出仍然精彩,我現在看電影或看電視劇,演員演技是我的重點!
另外當然這部戲也拍的和我印象中的韓劇很不一樣,算是以拍電影的手法攝製,質感很不同,所以我才能看到結束

第1季掰成這樣..
其實很多戲劇都是掰的,戲劇也是一個想像發揮的空間,很多得大獎的電影掰到比魷魚遊戲還誇張都有,就看你能不能入戲,去拿到戲劇創作者想傳達的涵義,而不是一直處在戲外,用現實生活去比對比較哪邊合理不合理,要這樣就真的不要浪費時間了,而且浪費時間是自己的事那還好,很多好的戲劇因為很多觀影者無法入戲理解,便將戲給批得一文不值,那才是誤殺忠良了
loquacity wrote:
當然夫妻參賽前不知道會自相殘殺,但是已經知道淘汰就會死了。問問你自己,你會允許你媽或你女兒,和你一起參加淘汰就會死的遊戲嗎?要像阿里一樣,先安頓好妻兒,再孤身犯險才對吧!

呵!

啊他們就都在遊戲基地裡,是要怎麼安頓啦!
阿里的妻兒不在基地裡,他當然能給錢叫妻子回自己的國家去啊!
你好像有點想太多,又有點想得不夠?

而且彈珠遊戲或者說不管什麼遊戲,要先找好搭配的隊員「之後」,才會再進一步公布遊戲的規則,這時才知道要自相殘殺也來不及啦,誰會在「之前」就知道要跟搭檔決勝負!再像你說的先安排如何如何,你又怎麼「預先知道還沒公布的規則」,而去試想對策呢?
2人搭檔,就算夫妻不一起搭檔,也是要找別人搭啊,你還記得搭到最後只有韓美女落單嗎?是因為人數這種不可抗力的原因讓韓美女無法參加遊戲才得以逃過一劫,如果最後有偶數的人數執意不找人搭檔,那會怎樣?我不知道會怎樣,你知道嗎?就拿主角456來說,他如果不跟001搭檔,會發生什麼事?

所以我發現,你會用 事後諸葛 的方式去質疑劇情,我是覺得那很沒必要,也很奇怪,那就是你沒進到戲劇的宇宙裡,時間及意識沒跟劇情的推進同步,看過後「用已知的結果去批判未知的當下」,那實在有些莫名!

所以,好萊塢很多電影你不喜歡,可能也是如此!

好萊塢很多電影感覺是拍來消化合約的,但就算如此,或許可以說歐美他們對人性的感受知悉,並且以精巧不誇飾的編劇呈現出來的能力,還是高過亞洲戲劇,就算整體戲劇不受好評,裡面一些橋段的感人程度也不會少!
我現在看電影,是可以跟畫面中角色同步落淚的,不是我誇張,連我自己都感到驚訝,所以感人的戲我已經看很多,而且不是感人的戲很多,而是我能很投入的去感受,不過「感受」這件事很主觀,也很受觀影者個人的生活經驗累積,但不代表就只能理性的分析而無法有所感受,戲劇本來就是感性多於理性,比重抓好看戲也能看得心有戚戚!
悟宇道
SoYulDd 看戲就是進到戲的邏輯,可以偶爾跟現實邏輯比對,但沒必要去鑽牛角尖,戲是戲,不要把戲當真實了,是不是[微冷笑]
悟宇道 wrote:
呵!啊他們就都在遊戲(恕刪)


不是啦!木頭人那關死一堆人之後,大家才知道被淘汰就會死,於是投票解散回家。阿里就是在解散之後回家安頓好家人,再孤身回來一搏的。

同理,那對夫妻在知道遊戲會死人之後,也回家了,所以不在遊戲基地裏。他們和阿里或其他人一樣,都是回家深思熟慮之後,決定再次回來參與遊戲的。

您可能是誤會我質疑夫妻2人在彈珠關決定搭檔一事。不,我從不質疑這一點,我質疑的是夫妻根本一開始就不可能決定2人同時參與魷魚遊戲。

夫妻確實不知道會自相殘殺,但他們已經知道被淘汰就會死。所以他們在遊戲基地外決定再次參與魷魚遊戲前,是怎麼討論的?

只要有1人獲勝,2人的經濟危機就能解決,所以1人參賽就好。2人都參賽,萬一1人獲勝另1人死掉,豈不是遺憾終身?如果夫妻很相愛,那麼1人參賽死掉,另1人在外面再自殺就好了。總之絕對不能2人一起參賽。

那該由誰參賽?最理想的情況,是夫妻衡量一下誰比較強,再由那個人獨自參賽就好。如果無法決定誰比較強,就用抽籤決定誰參賽。

前面有網友提到,最後有可能是多人勝出,那麼如果夫妻2人勝出,就可以分得2倍的獎金。可是這樣做的機率我算給你看:

木頭人那關已經死了255人,有255億獎金。假設存活的201人全部過關,每人可分得1億多韓幣 = 兩百多萬台幣,劇情有說參賽者都有數十億韓幣鉅額負債,這點小屁錢無濟無事。就算沒有負債,也沒人會為了兩百多萬台幣去玩生存遊戲,我還不如去搶銀行,成功了還賺得更多,失敗了也只是被抓去關個幾年就好。

所以要死到只剩10人,每個人才會分到1億台幣。單獨1人參賽,勝率是10/201=百分之五,獎金1億台幣。2人一起參賽,2人都勝出的勝率是(10/201)x(10/201)=萬分之三,獎金合計2億台幣。

如果是你,你會賭百分之五的勝率拿1億台幣獎金呢,還是賭萬分之三的勝率拿2億台幣?別忘了輸了的話2人就得死。

至於好萊塢電影我著墨不深,因為我是屬於普羅大眾,我比較喜歡看像魷魚這種一看就懂的片,不喜歡看那種太深奧的片子。
簡單說可能出去了發現現實中活著也是苦死,遊戲雖然知道會死但可能覺得這個絕路比較乾脆
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決定
阿里決定讓家人回去
夫妻可能決定同時一起再回到遊戲
劇就這麼短
不可能把每個人的決定都拍出來
就重點帶幾個要角就好

如果是你,你會賭百分之五的勝率拿1億台幣獎金呢,還是賭萬分之三的勝率拿2億台幣?別忘了輸了的話2人就得死。


這是一個挺典型的把自己主觀意識帶到別人身上,每個人的生活經驗不同決定不同,就像某個韓綜拋出類似的問題問嘉賓,有人回答知道要死就不會去參加遊戲,有人回答反正現實困難也是等死乾脆就去參加遊戲賭一下機會。
就像有人質疑主角贏了可是獎金都不花,有人覺得沾滿別人鮮血換來的錢很有意義所以花得很爽但有人就是會有罪惡感而不敢花那筆錢~

至於一直在探討警察怎麼可以這麼好混進去我也是覺得沒什麼意義~因為編劇就是不想要在這個地方交代得太清楚呀~世界上一堆劇集混進去組織就像喝白開水一樣容易
我看到玩命關頭系列才知道原來開車這樣撞大家都可以好好地從車中爬出來還幾乎毫髮無傷,好不現實
loquacity wrote:
2.看到夫妻得知即將自相殘殺那一刻,我馬上感到強烈的不合理。再怎樣你也不可能允許你在世上最親的人,和你一起參加被淘汰就得死的遊戲。

所以你上面這個「不合理」,說的是進入(再回到)「魷魚遊戲」這個獎金遊戲裡?

那也一樣啊,就算是大家投票解散回家再回到遊戲,那時候都不知道遊戲規則會怎樣變化啊!

一是不曉得遊戲規則的殘忍程度,二是人都會有僥倖心態,雖然在第一場遊戲幸運通過,也已經利用投票全身而退,但劇情也交代了很多人在遊戲之外的真實世界,也生不如死,兩相比較後又有能再回去的機會,便有放手一搏的想法,夫妻兩人可能就是諸多因素影響,才會決定兩人再同回遊戲,只是劇情沒特別交代兩人背景。
而那時候,誰知道會玩到不只可能睡覺時就沒命,還會跟自己的搭檔一決生死?

我才覺得阿里比較奇怪,在聊天中他應該知道可能會有他童年沒玩過,有所不熟悉的遊戲,同時也不確定他口中「老闆」的那幾個跟他同隊的人會不會回去,他卻怎麼敢再回去?

你覺得命重要,但劇中人覺得錢才重要,回歸現實你也不能否認這種人這種想法存在的可能性吧,而且夫妻同回遊戲,有沒有可能就是他們都想好了,不管是誰其中一人都會死(獎金只能一人獨得,前面已經講白這個規則),兩人一起是想希望在遊戲中可以的話就互相幫忙,再者就是他們夫妻有「兩個人」兩個機會能撐倒最後拿獎金,比起別人都只有「一個人」多了50%的機率..?


所以以自己的慣有想法去猜想合理性,真的沒必要,劇本就那樣寫啊,而且那些細節要顧及,又不是生活流水帳,那樣子拍下來90集都不夠,就像樓上網友說的,每個人都有他的理由,旁人看來不合理是旁人的事,他覺得是對自己有利的決定,自己可以接受就好,現實生活中也是如此啊,不是嗎?戲劇才可以讓你這樣指指點點,你會在生活中看到誰怎樣了,就說人家要怎麼做才對才合理嗎?講沒幾句你可能就被賞巴掌了?
tagahu_123 wrote:
簡單說可能出去了發現(恕刪)


您說得好,我們不應該用戲外的現實或自己的邏輯來看,而應該用魷魚本身的設定來看。

那麼,所有的參賽者都是負債累累、走投無路,並沒有一個是因為貪圖獎金而不惜拿命來賭的……除了讓命給姜曉的智英之外。但她也不是貪圖獎金,她是一個莫名其妙的存在,存在的唯一目的就是為了讓命給姜曉而已。

此外,所有的參賽者也都是把家人的福祉看得比自己性命還重要,而且也適用於那對夫妻,因為夫妻2人得知即將自相殘殺之後相擁而泣,而且丈夫在妻子死亡之後自殺。

那麼,在一個不知道最後有幾人能勝出的遊戲,在夫妻不管是1人勝出或2人勝出,都不能保證獎金足夠還債,只知道這遊戲被淘汰就會死的情況下,愛護對方性命勝過於愛財的夫妻2人,會做出什麼決定?

唯一的可能就是力勸對方不要參賽,我自己去冒險就好。

當然2人會搶著要出賽,所以最後妥協的結果就是抽籤,不可能2人一起出賽。理由是2人一起出賽的好處只有獎金增加,付出的代價卻是家人死亡機率提高,愛護家人性命勝於愛財的他們不會接受。

如果他們是愛財勝過於愛護家人性命的人,或是覺得不管誰死了都無所謂,只要其中1人勝出就能還債,那麼丈夫又何必在老婆死後自殺?

本劇的設定就是參賽者參加比賽並不是為了自己,全都是為了家人;不是為了貪財,而是為了贏得獎金給家人過好日子。

參賽者不見得在乎自己性命,但一定在乎家人的性命。

所以我並不是事後吹毛求疵,而是真的在看到夫妻得知即將自相殘殺那一刻,心中就出現了強烈的問號。

那麼,如果說夫妻2人一起參賽,是覺得可以相互扶持,保護對方性命呢?

這也說不通。因為在經歷過木頭人那關之後,他們就知道保護不了對方,反而在注意自己安危的同時,還要提心吊膽對方現在到底還有沒有活著?

而決定要不要繼續參加遊戲,正是在木頭人那關之後的事。所以,夫妻2人絕對不可能決定同時參賽。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