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met wrote:
不是很能認同您的說詞...(恕刪)
用球迷進場看球的比喻或許不是很適合,但是如果回覆上我寫出要支持納智捷就買一台,這樣不被版友公審才奇怪,鐵定又扣我吹捧納智捷了!
我舉漢翔為例(當然又會被說納智捷又不是造飛機),當初製造IDF,培養一堆航空工業人才,IDF也是被說是拼裝機,被嘲笑揶揄IDF為I don't fly(第一代的網軍),後來因為某些政治因素,加上外購戰機,從250 架減產到130架,以至於提早完成生產而又無後續生產計畫接應,培養出的人才有大部分都韓國給挖走了,如果當初這些人能留在臺灣繼續研發後續機種,或許現在我們就不用這麼落魄,被老美敲竹篙(這裡又會被說用老美戰機很好耶!何必一定用自己做的戰機)。
目前國產車的車廠要生產新車款應該也是要國際原廠同意,而且還要配合其佈局時程,這樣處處受制於母廠的佈局,所以臺灣除了高規車款有機會與其他國家同步外,大家不也常常看到國際車展上有新車推出,就詢問何時臺灣才能上市? 臺灣到最新車款上市,快則半年,慢則只聞樓梯響,連影子都沒有看到。納智捷一旦收攤,可惜的是研發技術的流失,或許產值不高,但失去要再重建,可需要更多資源投入才行,試想那個車廠願意再孤注一擲?
TylerChang wrote:
華創與鴻海合作造車,(恕刪)
說了半天,你們納智捷到底要怎樣改變並真的身體力行,倒是說清楚一點!然後埋頭趕快做,不要放那些不入流的行銷出來亂咬亂噴!本質行為要是不改變,不回頭把過錯補正,那納智捷不倒真的台灣不會好,因為剩下來的都是這樣的人,當然不會好!
不要只會怪別人黑,自己拿出什麼東西不用檢討?
另外先搞清楚納智捷就是個賣菜的,不是種菜的華創,因為賣菜不會賣又賣不好,搞得種菜的只能被賣給別人,看看能不能讓種水果和種菜的能不能生出水果菜?
但再好的菜,要是繼續給不會賣只會怪別人不買菜都是網軍在黑菜又很顧人怨的人賣,一樣是了然!重點是明明就賣了有問題的大陸菜,死不承認又不妥善處理已經吃了勞賽的客戶,還把大陸菜灌了一堆泡沫,又叫客戶回去吃吃看,換作是你你還會去這家店買他們賣的菜嗎?
反而若真有新的水果菜,給別的真的會賣菜的人換個包裝換個牌子去賣,可能還比較有效果,這就是納智捷不倒不會好的理由!
最後留給你看發大財自己說的,先去搞清楚三角關係吧!
TylerChang wrote:
用球迷進場看球的比喻(恕刪)
Luxgen成立十年後的今天落得如此下場
不就是代表整個集團
的戰略或是戰術有偏差才會導致有如此巨額的虧損,
換另外一個角度來看,這些錢如果是投資台灣
在下列任何一項
整車風洞
大型試車賽道
大型實體車載資通訊研究場域
車聯網智慧號誌研究場域
車聯網自動駕車輛控制系統可行性模型驗證
那今天就算是虧損但是對台灣整體汽車工業
是有巨大的貢獻
但是Luxgen 反其道而行,花大錢送給外國人
風洞要送國外測
賽道要送國外測
自動駕車輛控制系統驗證要在國外做
在中國大陸杭州建立東風裕隆汽車製造廠和
杭州華創車電
對於落後於國外車廠的技術難關
有那一項裕隆集團內有人想要迎難而上攻克技術障礙
Luxgen在第一代車型上市之初,市場不也是給
它一個很好的機會,年銷售輛數超過1萬輛
如果Luxgen的戰略和戰術是正確的,會在十年後的
今天面臨月銷500輛都是一個關卡嗎???
本人多次提及希望Luxgen 儘速關閉
為在中國大陸的工廠,不要再資敵了
看您這麼有心,這邊再提出一點
供諸君評點一下
汽車工業的歷史上,大部份可以成功的
汽車品牌的創辨者不是工程師、機械師、賽車手出身。
就是創辨者放手放資源信任首席工程師去開發去創新。
舉例來說
Karl Friedrich Benz 創立Benz & Cie
Gottlieb Wilhelm Daimler 創立Daimler-Motoren-Gesellschaft
Louis Renault 創立Société Renault Frères
Kiichiro Toyoda 創立Toyota
Karl Friedrich Rapp 創立Bayerische Motoren Werke AG
Enzo Anselmo Giuseppe Maria Ferrari 創立Ferrari N.V.
Ferruccio Lamborghini 創立Lamborghini
Soichiro Honda 創立Honda
Elon Musk 創立Tesla
所以就目前看起來,Luxgen新的領導班子看不出
有那位是真的有散發出對汽車工業有無比的熱情
對技術的追求、對工藝的要求、對速度的渴望
一個汽車品牌的成功需要的是那種在賽車場上
就是要贏人的氣魄,只有懷有這種熱情的人
才能帶領同伴或下屬去克服種種技術難關
就算是近期的Elon Musk 也是常常的睡在工廠,
地點包括工廠地板,或是會議室桌子下
只有領導者這種工作到筋疲力盡的精神才能感動部屬
「鼓舞人心」、「激發士氣」最後才能
幫助特斯拉戰勝唱衰者
是自助後才有天助
是確立目標後不改初心
所以對抗您口中的納黑,不是叫大家不要唱衰納智捷
是納智捷自已要奮起、要知恥、要雪恥。
如果納智捷的高層經理人以廠為家,自願薪酬減半
以攻克技術難題為使命,出國比賽能奪取好名次
那麼納智捷又何懼後所謂的納黑。
以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