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自即刻起,自行退出此論壇

UR-ASS wrote:
九嬸的精神還一直留在01納牌~ !!
周遭不難看出精神永留 甚至早已回來~
歡樂無限迴轉 納智捷不能沒後繼來吹
2020-05-26 14:50 #380



隔壁樓有神奇的發文!!!
真的是奇文共賞了
" 全世界的銷售量,這我不知道,我也不想知道,因為我人在台灣, 不是住在世界各地,"

不想知道LUXGEN全球銷量, 想必是鴕鳥心態了
這就是LUXGEN粉絲日常
22october wrote:
隔壁樓有神奇的發文!(恕刪)


以管窺天
發大財最近都沒看到,是否這次是默默的退出論壇?不發文公告了?
TrashGen wrote:
發大財最近都沒看到,(恕刪)


很快就又受不了出現了啦!
因為她覺得她不出來就沒辦法增加討論熱度,就沒法多一些訂單啊!
她看她自己是很重要的銷售欸!
沒她亂放話不行呢?
16吋鋁圈 wrote:
很快就又受不了出現了啦!
因為她覺得她不出來就沒辦法增加討論熱度,就沒法多一些訂單啊!
她看她自己是很重要的銷售欸!
沒她亂放話不行呢?

助攻王很快就會出來助攻了,繼續殘害納牌⋯
TrashGen wrote:
發大財最近都沒看到,(恕刪)

分身與惡的距離被管妹抓去關了,當然要低調點
could5566 wrote:
分身與惡的距離被管妹(恕刪)


你知道的太多了!
94533821 wrote:
應該有2年了,來這兒!
感到痛心的是01這裡,不像是一個車論壇
真正的車主,根本無法發揮。
站方不知何故,縱容這些納黑寫手,真正的車主少之又少,而我也無力招架這些寫手。
我相信這裡不是我走了,就會平靜,相信只要有車主在,還是一樣,因為,從2年前剛進入時,就如此。
而這次的S5金卡納測試,應該說就是我很早就想離開的最後一根稻草。
我發了S5金卡納測試eco問題,也發了第二次澄清文,澄清文裡文章也寫的很清楚,並不是質疑站方,而是站在一個納智捷車主的角度。
但很可悲的是,納黑不斷的扭曲文章,刻意塑造我對站方質疑和不公。
更可悲的是身為一個論壇站長,蔣先生,竟也下來留言下方文章給我。
各位想想,我會去嗎?如果主角是你,你會去嗎?
蔣先生的動機為何?
沒關係,我也不妨礙你們,我選擇自行退出。
在此也跟在這裡的納智捷車友,雖然肅昧平生,但常常幫我說話的車友,感謝你們。
也跟你們忠告,這裡已不是我們車主的地方,去別地方吧,幹嘛來這受罪呢!
很多這裡支持納智捷的,等我們下一代UP5的,明年在社團見囉,拜!
納智捷,加油!
.............(恕刪)


94533821兄:

良藥苦口阿!!!

不用生啥氣……是金子一定是會發光啦……




這群人一個也沒有買過URX,卻能把URX說的頭頭是道.........

正港URX車主的肺腑之言囉;↓


以往都只是在01潛水看文章,尤其是一些商品的實際使用經驗參考. 論壇的目的不就是分享實際使用心得及各知識,專業交流,找問題解決的地方,但反而在這版越來越難看到這類有建設性或參考性的資訊.
第一次發個文分享URX 2個月近1700公里的使用心得,供有在考慮購買SUV 5人或7人座車型的比較參考. 因本人舊換新貨物稅減免可用的期限今年4月要到期,所以從之前家中使用的11.5代Altis欲替換成SUV為以後較長遠的考量包含家中使用人數增加甚至結婚有小孩時,休旅車的空間比較適合且以往就比較偏愛大空間的車型.所以前1,2年就已開始陸續觀察上市新車直到今年1,2月是必要開始最後決定選擇.基本考量的點有:
中型SUV+大空間
ACC等主動科技
中等以上操控性兼舒適性
上下車的高度(希望不要像傳統SUV過高需要用蹬上去的,尤其家中長輩行動不便需要好上下車的)
實際試車比較過的名單有:
Honda CR-V (雙田的業務果然最老練臉宵唯和銷售技巧好,本田業務也是唯一聽我想是山路就讓我跑山路的品牌)
Luxgen URX (找了不同營業所試了3次笑到噴淚 )
Mazda CX-5 (試車只能回程才讓我試開,去程業務開邊介紹,但短距離根本試不出甚麼,車價稅金也偏高)
書面或靜態比較的: Toyota RAV4
最終是在CR-V和URX做最後決擇,由URX出現勝出,原因在...
URX隔音
相較CR-V加速引擎拉轉聲明顯
較大的中控螢幕
CR-V車機看起來雖不算小,但實際可視螢幕大小只有7寸相較原本Altis上9吋螢幕還小
外型設計
URX上下頭燈的新式設計雖不是第一個車型這樣設計,但整體搭配下比例+L型組成的日行燈卻非常好看有型,對比當時相同類似設計的Kona, Santa Fe,甚至拿照片給對美感比較有sense的廣告業朋友選擇,URX外型也是勝CR-V.
第2排座椅的高度和不能前後滑移
實際乘坐CR-V第2排座椅高度偏低,覺得大腿會懸空有點像坐矮板凳,但同座椅高度的RAV4 應該是椅子內凹設計,大腿支撐感好於CR-V. 反觀URX第2排是劇院式設計會略高於第1排,大腿支撐和視野感更好,滑移也多了空間彈性調整的功能.
所以試過3次試車後,便在2月和業務簽下訂單,為了爭取在3月中時能特別喬到生產中的車,趕在4月舊換新補助到期前完成購入人生第一台自己買的車.


其實在購車選擇的過程剛好去年10月URX上市,原本觀察名單中的U6 GT沒有的ACC補上了(雖然還不是期待的全速域ACC),且還多了一個7人座的選項,第二排可前後滑移,所以在年底台北車展有特別觀察比較7人座SUV的第3排空間,發現URX 的第3排空間算是名列前茅,加上第3排椅背還可傾斜的設計+椅墊+椅背傾斜+空間的"整體"乘坐舒適性以我172 cm的身高覺得勝過Kodiaq, Santa Fe, CX-9, RX...等等,且出入時第2排傾倒是連椅墊也翻起向前,第3排的出入可更方便些,唯一除了在第3排乘坐時,坐右邊的座位腳可以伸到第2排椅墊下,但左邊座位不行是我覺得可惜的地方,當然第3排椅子的皮質和高級感Volvo XC90和Mazda CX-9都更好,但空間沒有更好且車長5米上下多27公分,價格也貴非常多, Honda Odyssey 第3排是3人座,空間不錯但坐第2排反而不能伸到第1排座位底下我很難接受,價格也多了51萬和以前主管開這台就說可惜有點沒力. 若是Luxgen URX與M7第3排比較我是覺的差異沒有很大,但URX 1.8渦輪引擎+ACC+SUV look+車長短12 cm,除非你很常需要乘載7人要滑門,不然我建議考慮URX油耗也更好也比較帥笑.

所以有考慮7人座車型特別第3排空間可參考以上和自己去比較看看,同價格在1百萬出頭7人座有ACC+電動尾門+keyless+電子手煞車+Auto Hold也只有Outlander (Sienta車長才4260 mm,扭力才17.5kgm實在很難乘載7人的空間和重量吧),再上去至少要多150萬左右等級的Tiguan Allspace和Kodiaq車型,才有相似動力/環景/抬頭顯示可對比,但歐系車的保養費,維修費和零件價格及耐用性我沒有那充裕的經濟能力能承擔風險,還有第3排不如想像大就大家自行取捨,何況URX已有似歐系操控,和近日系的保養和零件費不是嗎.

若是考慮5人座SUV比較,其實今年我會更想等等看大改款的Kuga,因為它根本像是新版或升級版CR-V,有更大的螢幕尺寸,第2排可前後滑移,CR-V最有賣點的Honda Sensing相對Ford Co-polit360有Level 2水準還更多功能,說安全和操控性也有,渦輪引擎+省稅金+國產,外型也不差,後座空間看起來改善很多(還有試坐Focus可得知)且隔音好,也可惜等不到那時實際比較還有1.5 3缸渦輪引擎是否帶的動Kuga車重待驗證.

以下URX優缺點分析
優點: 除以上已經提到的隔音,大中控螢幕,外型設計,第2排座椅的高度和前後滑移...還有:
ARD抬頭顯示器
有些人會不習慣前面沒有傳統儀表板在方向盤內,但我更快習慣抬頭顯示的儀表板,何況都不需要低頭瞄一下就必須視線移回前方車輛.
內裝質感
URX我覺得是Luxgen到目前內裝設計最好看有質感的車款,放眼到與其他車款比較,飾板幾乎全部是軟皮質,視覺和觸覺都有高級感,車門的方射狀銀色細線條飾板讓我想起似曾相似賓士的內裝.這樣80~100萬左右的SUV沒幾台能做到或根本不會輸.
操控和舒適兼具
駕駛操控如歐系車,彈跳抑制良好,開山路可感覺懸吊行程較長,該有的側傾還是會有但穩定和感覺極限高.相比原Altis就很跳也是我一直想換車的原因(我就不解大家都說T牌很軟像坐船,新代Altis感覺卻很硬很跳阿)
座椅舒適度
其實第一次靜態賞車一坐上去就覺的椅子柔軟性很好卻也有支撐,雖然包覆性不像較運動化的車,但偶爾開回Altis一比較就會發現A坐以來下腰部會痛不舒服,URX多了低反發舒壓泡棉真的坐起來很舒服.
ACC作動近柔順, 不論加速或減速
當前車煞車或有隔壁道車輛順順的插入,我原以為URX ACC會急煞,但在原有保持距離的情況下(我最常設定車距2格)會緩和的煞車(偶爾煞比較急),雖然有時我已遠遠看到車潮停止有車急煞閃雙黃燈和進距離急插入時我會忍不住自己先踩煞車. 提醒各位ACC很方便還是要注意前方狀況,不然出事是駕駛者的責任!!

缺點
非全速域ACC和無車道維持置中
尤其在開雪隧很常塞車時,有時就是剛好慢到10~20 km的時速前進,雖然URX的ACC其實可以在時速25 km以上仍作動繼續跟車(時速低於30 km 抬頭顯示器就會有黃色驚嘆號畫面跳出和聲音提醒要煞車),此時真覺得有全速域可以繼續跟或跟到停更好. 另現市面有車道維持置中的功能都有其限制,在彎度過大的情況是無法置中,每家可作動範圍的角度應該有點不同,所以考慮也不能完全太放鬆,相反可能擔心因為開啟車道維持就沒注意轉彎幅度過大會偏向隔壁車道造成危險,且一般要時速72 km以上才能作動似乎沒有車道維持稍能釋懷.
音響效果和音量
雖然不像有些其他車廠用上大牌的音響喇叭,但原音質調教實在有進步空間,預設的音效只能用"舞曲"這音效能帶出較好的低音和高音,若自調的等化器卻也調不出自己想要的音效. 建議納智捷好好督促車機廠商做車機音質的調整,起碼發揮這喇叭最佳的效能.
另外在使用藍芽音樂時,總覺的音量都要開到25以上才比較大聲(最大音量到36),上下調整1格音量差異很小,但若有系統音出現提示後反而音樂音量突然大了起來,明明音樂音量沒有調整,倒覺得這才是原本該數值有的音量大小.不知道其他URX車主有沒有發現類似這樣的問題.
相信以上2個問題若在改善後是可以透過軟體更新就可以解決,也希望小納能盡早改善.
車機車輛資訊和UI畫面美觀度
中控螢幕都來到12吋的大小有很多的畫面空間可以提供完整和豐富的車輛行駛資訊,例如啟動後行駛時間,距離,平均油耗,平均車速,加油後的平均油耗,車速等,這些是原Altis就有的功能而且擠在4吋的數位儀表板,URX有更大的螢幕空間可運用,可以一次呈現出來甚至加上圖表和每月歷史紀錄的曲線圖等等,如果系統在有剩餘的記憶體情況下可做到,科技感會更增加.
另外相關的UI介面,其實背景加個底色漸層,在小地方畫面的美觀度下一點功夫,整體車機的豐富度,科技感和精緻度皆會增加.我一直幻想如果車機可以多工做到分割畫面,例如畫面上方呈現導航,下方呈現空調或音樂控制畫面,還可選擇要多工的畫面有多好.
倒車影像顯示大小
倒車時中控畫面會自動切換成上面環景下面後視的畫面,由於上環景是直立的畫面,下後視是橫向畫面,車廠設計應該是為了維持相同畫面的左右寬度,所以造成下後視的畫面很小.想建議直接把下面橫向後視的畫面拉大到與螢幕同寬,不需要與上環景畫面寬度相同.

以上是我使用上的心得,到現在也沒有遇到任何的車輛問題,或許我算人品好的吧...哈哈自己說.

當初購買前的精密計算和考量比較其他廠牌的車款,如果你在考慮各家的SUV,以每年平均行駛1萬5公里左右,URX一年的油耗與CR-V相比也只差5,6千塊,以URX的動力,車重和有7人座選項,我是可以接受. 在我開URX 1700公里的實際油耗,APP算平均有10.4~11.4/km(車機顯示的平均油耗忽高忽低,目前平均有7.9l/100 km,等於12.66km/l),高速約6成市區4成.因為我大多時間尤其市區是開Eco模式,開山路或需要比較靈敏的油門縮短路途時間才開一般模式,雖然Eco模式下的動力差非常多,所以老話一句油耗決定在各位的右腳和常行駛的路段和里程. 各種類型的車在市區走走停停的情況都不會多省油(原Altis在市區有時也只有8~9km/l),現在油耗好的車都是在高速才真的很省油. 如果你每年行駛公里數很高都2萬以上,那油耗才是你考量選擇順序要提前的.

還有折舊率的部分,如果你會持有7年以上,URX也就是你可以考慮的車款,因為7年後的折舊率和雙田差不到5%.
妥善率的部分URX延用U6底盤+引擎+變速箱,即大項的零件是共用,又U6是納智捷裡銷量最好最穩定的車款,實際觀察的妥善率沒有傳言的那麼差,所以我也比較放心.(我不懂有些人很愛提URX不過都是用舊底盤引擎,明明都要邁向油電車或純電車的世代,誰願意投入龐大資金開發全新的汽油引擎,賣沒多久又會被越普及的油電或純電打很慘無法回本,最可行的策略當然是用現有的引擎做最佳化; 這底盤實際產生的操控和舒適感到現在都有競爭力,對於新又起步的小車廠是很合理的產品規畫和成本攤提啊…有空再寫一篇為什麼對一個國產自主的廠牌有片面誤解的文章好了)

經車輛配備比較+車價+7年整體保養,油費,折舊後的綜合考量我才選擇URX. 市面上沒有完美符合所有人的車,每個人購車的需求和偏好的優先順序不同,和太多人取得資訊的方式和真實性有限或片面參考,造成一個產品的銷售和形象有落差. 如果我的實際分享有幫助你做購車資訊收集的參考,那就是原本論壇最基本目的才是.


資料來源:freshchris車友資訊
chernann wrote:
還有折舊率的部分,如果你會持有7年以上,URX也就是你可以考慮的車款,因為7年後的折舊率和雙田差不到5%.



例如?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3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