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祝你好孕, 生小孩紅包兩萬.實質利多19.5萬.


frainlll wrote:
1. 出生 2000...(恕刪)


「助妳好孕」專案

http://born.igd.tw/policy.php

每一胎都有, 並非以戶為計算單位, 是以人為單位

若預期生養兩位小朋友, 不無小補..
台北市如果是夫妻雙薪買得起房子再能夠無虞地生小孩(ps.還要能生得出來)都已經像小弟年過40了,抱歉地說,能夠在台北市買個2房或公寓都需千餘萬,如果沒有所得稅超過21% (198萬)級距的實力,上述事情可能無法同時發生,抑或得買在萬華或北投,東湖的舊公寓(甚至套房),才可以勉強跨過買房+祝你好孕的門檻,話說,年收入接近 or超過 198萬的家庭, 兩萬+2500 元/月大概是支木桿的錢+少下一次場的錢,這種補助,沒差啦......
為什麼小小的一個台灣,生個小孩補助方法卻有10幾種,每個縣市都不一樣。

同樣的新北市市府也已提出每胎補助2萬元,待議會審議通過最快100年3月後即可正式上路
不過 社福政策不應該全國統一標準嗎?
一堆縣市苦哈哈 連公務員發薪都有困難 大台北二都 卻享受這麼多額外的福利 真的很看不下去
KKS60 wrote:
台北市如果是夫妻雙薪買得起房子再能夠無虞地生小孩(ps.還要能生得出來)都已經像小弟年過40了


若你年過40歲, 30~35歲結婚時, 最近一點時間是2000~2005年, 我沒記錯的話, 仁愛路與光復南路一帶巷弄內5~10年華廈價格每坪約30萬, 公寓大概每坪24~26萬之間, 應該不至於現在才要買房子才對

在北市生活, 最大支出與房貸有很大關係, 若沒有房貸, 一家三口, 一年花費大概45萬, 加上其他保險與雜項約15萬, 60萬應該足夠了, 其實若自己煮菜帶便當, 小孩有長輩幫忙帶一下, 一個月含交通費, 大概只需要5000元, 因為我有過一陣子是這麼過生活, 也不覺得過的辛苦, 反而覺得吃的很健康, 更重要是一年下來, 省蠻多錢的, 現在外食機會多, 反而身體比較有毛病, 過去一年三口人, 全部大概是40~45萬就夠用了

現在房價高漲, 為了一間屋, 進行高房貸, 其實這才是侵襲生育率的主因, 對現在未滿30歲的年輕人來講, 確實是不太公平的




Cena_John wrote:
一堆縣市苦哈哈 連公務員發薪都有困難 大台北二都 卻享受這麼多額外的福利 真的很看不下去


百億花博都可以做了, 這個福利每年也不過30~40億, 應該還好..

看來將會有一堆新北市居民戶籍要遷入台北市了


道格吐司 wrote:
百億花博都可以做了, 這個福利每年也不過30~40億, 應該還好..

哇! 財大氣粗 就是不一樣呀 30~40億好像跟衛生紙一樣

道格吐司 wrote:
看來將會有一堆新北市居民戶籍要遷入台北市了


是喔 不過台北市人口好像年年流失 新北市好像年年增加耶

為了得到這一胎兩萬的補貼 多花數百萬 數千萬 去買台北市住 我想理性的人不會這樣幹吧

而且一胎兩萬的補貼新北市也將要實施啦

台北市不動產現在是投資為主的市場 不是自住為主的市場了

交易量高 推案量高 但住的人越來越少
Cena_John wrote:
是喔 不過台北市人口好像年年流失 新北市好像年年增加耶
為了得到這一胎兩萬的補貼 多花數百萬 數千萬 去買台北市住 我想理性的人不會這樣幹吧


不需要吧, 掛個戶籍一年就可以拿到補貼了

有人甚至掛到戶籍在金門, 除了補貼外, 還有三節加一加有1萬多, 如果是當地生活, 補貼就更多了, 不過應該很少人會因為這樣子就搬去金門, 目前北市這補貼政策, 雖比不上金門當地幼稚園到國中所有學雜午餐全免與高中大學各項補貼..

北市經費真的是頗不合理, 整個從稅制,分配...等等, 都充滿很多不合理, 現在的政府就像是一個大型印鈔機, 不知道這筆債, 以後找誰要..

其實公告現值制度早就應該要改革了, 應要建立一套評鑑機制來反應當年度市價, 然後再進行課稅, 畢竟不動產增值是一種公共財, 這種變相鼓勵投機炒作的制度, 根本是一種惡法, 雖然合法卻易導致貧富差距擴大, 從強制徵收角度看, 這也易引發公權力強奪霸佔人民資產的問題, 這對憲法精神而言, 無疑是一種毀國的惡法, 或許是有些人目的正是打算摧毀現行的憲法架構..
道格吐司 wrote:
不需要吧, 掛個戶籍一年就可以拿到補貼了
有人甚至掛到戶籍在金門, 除了補貼外, 還有三節加一加有1萬多, 如果是當地生活, 補貼就更多了, 不過應該很少人會因為這樣子就搬去金門, 目前北市這補貼政策, 雖比不上金門當地幼稚園到國中所有學雜午餐全免與高中大學各項補貼..


大哥想的實在周全 小弟不如你
有些父執輩的親戚住中部 南部
逢年過節 相聚聊天 就不難瞭解為何中南部的人 跟台北人想法差那麼多
資源分配差異如此之大 怎能不產生隔閡

Cena_John wrote:
有些父執輩的親戚住中部 南部
逢年過節 相聚聊天 就不難瞭解為何中南部的人 跟台北人想法差那麼多
資源分配差異如此之大 怎能不產生隔閡


台灣本來就沒有甚藍綠問題, 那些都是政治術語, 主要問題在於資源分配上頭, 常聽到一些即得利益者天天要人守法, 卻不知道自古以來, 從來就沒有甚麼叫做合法亡國, 民主做不到公平, 那麼這種法制必然是惡法, 惡法當然要推翻, 有甚道理好持守的?

當我們談法制與民族情感, 若不從理性面出發, 有甚意義? 好處都給講法制講民族情感的人拿光了, 掠奪完不公平的一代人外, 還透過舉債繼續掠奪下一代, 這有甚理性可言? 根本連基本人權的理性思考都沒有, 談甚法? 談甚民族情感?

最常要別人理性思考的人, 常常都嘛眼中只有自己家族的利益, 假的啦..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