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axwu123 wrote:
原來又是自住沒差的 ...(恕刪)
剛在講笑話, 希望有搏君一笑.
住宅不動產是個複雜的商品類別, 隨著北市住宅屋齡標準差不斷上升, 研究房市未來走向最好是把公寓, 中古大樓, 新建案拆開來看. 從建商加碼投資完整建地, 每年使照發放佔總戶數比偏低, 都更越來越困難, 新建案30坪以下小宅熱銷, 北市公寓單價2018持續下跌, 可以感覺出很多傳統分析變因未必適用於未來越來越複雜的物件購成.
你可以回去看張教授過去的言論, 他近年其實都沒有看空房市, 他一直是以地政與社會健全的角度, 判斷房市應該要下跌對年青人比較好, 副市長時期一直有在建言政府透過信用管制與稅制把資金從房市流清出, 不過內政部跟市府顧慮比較多, 不太支持他那套.
(2011年張教授喊空是逾期游資不該這麼多, 漲得不合理, 不過後續幾年美國帶頭的瘋狂QE不是房市觀察者可以控制的或猜到的)
國泰開發部, 政大不動產研究中心, 甚至包含遠雄開發部(前幾天對小宅盛行有發新聞), 戴德梁行(顏總), 這些單位都投入巨量人力在做數據切割分析, 說出來的話比某些商總建商或網路名人有根據多了. 與其相信被記者斷章取義的文章, 不如去看國泰跟張教授每季合發的季報.
國泰與張教授共同發表房地產指數
如果覺得太難看不懂, 就跟著專家走, 買新拋中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