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北市的高房價是錯的

stephen02 wrote:
就如大家最愛的房貸支出不要超過可支配金額的1/3來說好了(還有另一說是家庭收入的1/3)

這個就變成了大家的最愛,不論什麼樣收入的家庭也都用這個

但其實在收入金額未確立的情形之下,談1/3真的很有問題


當然他的原始意義是想要讓支付貸款的人有足夠的金錢生活才用出了這個比例

但當如果收入只有20000的人,用1/3,收入300000的人也用1/3

你不會覺的很好笑嗎?

你會不會覺的這個收入300000的人也準備太多的生活費,而收入20000的人也準備太少了吧!
...(恕刪)

大推~我也一直反感這個1/3很久了...
1/3只是一種感覺(就是大約1/3,2/5,3/7,有時候甚至可以是1/2
每人情況不盡相同)

不是一個"標準"
jjhuang.tw wrote:
地球住不起可以回火星...(恕刪)

那不是適合我的環境
所以我會多賺點錢
儘量住到我想要的地方
??
haa0107 wrote:
大推~我也一直反感這...(恕刪)

買房子到現在
房貸支付的比例從一開始的100%到現在的25%
支付金額卻增加了2.8倍..

一個月賺3萬
房貸1萬
剩2萬可以花

一個月賺10萬
也是花2萬
可是可以負擔到80%的房貸
??

dulinsu wrote:
既然是二手公寓,那就不能以高公設比去還原,因為台北市很多老公寓,也都是接近零公設的。


那位仲介好心一點, 提供台北市及台北縣房市二手屋平均成交價吧
我相信高房價是建商和投資客造成的
我同學就有建商和投資客

以需求來說的話
房價是不會漲這麼多的

但是漲這麼多是好的嗎?
我相信最終他們會受傷最重

因為只有"投資的需求" 而非"居住的需求"
造成的上漲 就是泡沫

最終投資客也要"獲利了結"或是"認賠出場"
這時就會引起大回檔!
因為實際需求者只付得出沒有泡沫的價錢

我的同學就沒有前面的人說得這麼有錢
所以投資客絕對還是要出貨的
不可能永遠能非高價不賣


為什麼以前台灣的房市投資永遠不會賠錢?
那是因為人口一直成長 經濟也一直成長
這些因素 今後都已經不再成立了
所以這波資金潮退去之後
房市一定會回檔


PARTY IS OVER !

但是很多人還是沉醉在往日的美好時光呢
willk wrote:
這麼多人對日本東京房...(恕刪)


老實說,我對您比較的立足點有點懷疑.

有沒有東京市中心的新屋房價來比一比?
或者東京市中心的二手屋與台北市中心的二手屋來比.
東京市中心請比山手線內的房價, 請勿拿大東京都的房價來比.
最好是拿銀座跟大安信義來比, 這樣比較客觀.

別老是拿台北市中心新成屋的房價去比東京外圈的二手屋好嗎?
至少要拿銀座的第一豪宅新成屋來跟台北市帝寶級的比, 或拿新宿都廳或表參道附近跟信義計劃區來比,這樣還差不多.或者拿原宿和西門丁來比比, 我相信價錢都差不只好幾倍.
No14 wrote:
我相信高房價是建商和...(恕刪)


不曉得是不是真的
不過言之有物
贊同+1

chou1223 wrote:
老實說,我對您比較的立足點有點懷疑.

有沒有東京市中心的新屋房價來比一比?


你要不要回去看原文..看仔細一點再來question
chou1223 wrote:
有沒有東京市中心的新屋房價來比一比?
或者東京市中心的二手屋與台北市中心的二手屋來比.
東京市中心請比山手線內的房價, 請勿拿大東京都的房價來比


Willk兄文章中,是有提供東京都與市中心區兩者的二手公寓價格,分別各為每坪49萬台幣、與每坪94萬台幣。

之於大東京都數千平方公里的面積,台灣合適的比對範圍是大台北地區的北市加上北縣。至於數百平方公里這個等級的東京都市中心區,則可以是以台北市的範圍做比對。

willk wrote:
你要不要回去看原文....(恕刪)


你選個池袋五分鐘左右的房子, 要不要再找個池袋車站正旁邊的房子來看看.

有時差個五分鐘, 就是差很多, 我們又不是那邊的人, 誰知道那個房子是不是蓋在什麼嫌惡設施旁?
或者有什麼問題?

你要不要先找一個池袋最高級的房子來看看一坪多少再來比較.

在台北我們因為行情清楚,隨便都知道哪裡賣貴哪裡便宜,在東京就容易有盲點.

在大安森林公園旁邊也有一坪五十多萬的房子, 也有一坪200萬的房子.這樣比太籠統,有沒有view就差很多,
建南變電所旁的房子賣你40萬你都不敢買.

銀座也有一坪3000多萬台幣的房子不是嗎?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5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