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ammimg wrote:羊毛還是會出再羊身上...(恕刪) 反過來看 你要買的人 你會買嗎?你會接受這種算法嗎?買方都希望越低越好....就像你買預售你也會很計較公設比不要太高不列入權狀銀行會願意用哪種方法貸款給你....銀行又被央行逼 鑑價 與成數 都很保守......
一堆人買房子都不看現場的嗎 ?你的房子有雨遮、格局方正、採光好、視野好...,有那麼多的因素影晌,自然來看的人會有評斷你開的價格他要不要,光是介意人家的廣告一坪多少,我一坪多少,誰是光看廣告開價就買房的啊...這些文字遊戲只是給別人炒作話題而以
changtimwu wrote:我是公務員, 我贊成...(恕刪) 其實要告訴你一個殘酷的事實就是公務員從很久很久以前就要繳稅了現在免稅的是軍教回到正題取消雨遮的登記是讓消費資訊更加透明化和房價是扯不上關係現在總價一千萬的房子不會因為雨遮不登記在權狀內就變成九九九萬雨遮不登記影響最大的是建商因為就沒辦法隨便沿著大樓外觀蓋一圈後就在每戶裡灌個一、兩坪進去
aaha wrote:其實要告訴你一個殘酷..取消雨遮的登記是讓消費資訊更加透明化和房價是扯不上關係現在總價一千萬的房子不會因為雨遮不登記在權狀內就變成九九九萬雨遮不登記影響最大的是建商因為就沒辦法隨便沿著大樓外觀蓋一圈後就在每戶裡灌個一、兩坪進去.(恕刪) 片面取消雨遮登記,就算以前的權狀不會變更,仍然會損及已購入含雨遮房屋民眾權益,過去五年內的新成屋幾乎都有雨遮,這是政府挖洞給老百姓跳,只要你買新房根本就沒選擇,雨遮登計在權狀裡也沒啥不合理的,反而產權清楚明白,只是計不計價,如何計價的問題.那是另一個議題,不合理,你可以選擇不買單阿.雨遮計入容積率,先買的沒損失,想買還沒買的也不用擔心被騙(因為應該少有建商會犧牲高價的室內面積去換低價的室外),唯一權利受損的是建商和地主有人說只算實坪,這樣你更不知道建商平攤了多少公設的價格在你室內每坪的單價裡,甚至公設比你都算不出來取消雨遮的登記,絕對不會讓消費資訊更加透明化,反而更加不清不楚.甚麼都標示的清清楚楚,才能讓房價資訊透明,如果我告訴你有一間三十坪的房子成交1000萬,另一間環境同樣條件的房子只要950萬應該算便宜吧?但我卻忘了告訴你(權狀也沒有寫)1000萬那間有十坪的露臺五坪的雨遮,所以你買了950萬那間(因為同樣權狀30坪),這樣算撿到便宜嗎?
changtimwu wrote:我是公務員, 我贊成...(恕刪) 我覺得該賠阿!不然也不會有加的一定比繳的多的說法,軍公教不用繳稅,是因為當初薪資偏低,政府所想的補償措施,你想免稅也可以去當軍公教阿(除非你連軍校都考不上),這做法現在明顯不合時宜,應該改,但是不應該沒有配套就取消,違反政府的誠信,不過反正政府也沒啥誠信可言了啦.這只是政府又一個背信的例子, 把它當常態來舉例真是爛透了.
jerry898901 wrote:片面取消雨遮登記,...(恕刪) Jerry大的說法我蠻認同的,有些"必要之惡"反而能讓消費者清楚知道錢花在哪裡(建商大多沒良心,一定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消費者不會撿到便宜啦).此外如JERRY大說的,明白物件之間的條件差異,才能將錢花在刀口上.建商要吃的飯不會變少,政策變化只是讓建商吃相比較秀氣或比較難看而己.已經買雨遮的人也不用太灰心,我住過沒雨遮和窗窗有雨遮的住宅,不得不說雨遮真是好用,防曬/防潑雨/玻璃比較不會髒/預防窗框久了漏水,有些人還放些盆栽添綠意情趣(前提要請大家鎖緊或釘牢植栽盆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