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hila wrote:
看來我也該向s大一樣...(恕刪)
phila大大 我思考您的文章 下了一個結論 ~~其實這一切 都是大陸害的
大陸改革開放 台商台幹過去 賺錢比台灣快(因為人工便宜 大陸政策優惠 加上內地市場大)
而磁吸效應使得高薪工作轉到對岸 台灣附加價值降低 台灣的薪水自然停滯不漲
而在大陸賺到錢的台商 無法在當地買房(須跟人頭合資) 當然回台灣買房地產
而台商一年多不在台灣 首選當然是保值 其次交通方便 當然又是選台北市精華區與新板天母大直等
台商錢本來就比台灣上班族多 人民幣又升值 加上原住台北的父母也想多買一棟給小孩(遺產稅降低)
我從大陸回台 目前手上還有個一千多萬 也想再買一棟當做保值
但我住的大安區已經買不起 文山永和新店汐止等也要硬著頭皮買阿(不買以後又漲)
於是 就造成 用年收入 用GDP 用房租房價比 都無法解釋的台北房價現象了
就這麼簡單
stephen02 wrote:
在我買現在住的房子的時後,我的賣方換到了近百坪的新房子去住
他賣我的時後說了一句話
"你現在買,晚了一點,錯過了買房的好時機"
過了數年後的現在,又有人說我只是早生所以命好!
10年前你買房,當時的房價雖已有上漲,但就算是大安森林公園旁的房子,一坪也大概就40萬上下
而你當時買內湖,頭期款不到200萬
現在就連林口.三峽一坪都要價20萬以上,台北市房屋平均成交均價78萬/坪(先前看過的新聞印象)
所以並不是說你早生了十年所以命好
正確的說法應該是:"現在的年輕人跟十年前的年輕人相比,白手起家的壓力會大很多"
小弟比你小10歲以上,因為有父母的協助,在20多歲時就有了自己的房子
同年齡的朋友,其實買房的也還不少,只不過都不是在市中心,有買林口的,有買桃園的,甚至有放棄台北工作到台中買房的...
或許十年後他們有可能買台北市中心也說不一定,但是出發點已經有落差了
因為可能要背較重的貸款去擁有一個地段較差或條件較差的房子
也難怪現在有那麼多人對房價感到憤怒
最後,就算是你手上可能已經有好幾間房子,但在這個時間點,你還會想再買台北市區內的房子嗎?
魯魚斯 wrote:
而你當時買內湖,頭期款不到200萬...
最後,就算是你手上可能已經有好幾間房子,但在這個時間點,你還會想再買台北市區內的房子嗎?(恕刪)
大大,你可能有點誤會了
我十年前買的房子,我有說並不在內湖
而是在桃園的透天,所以自備款不用200萬(貸款七成)
我買內湖也是四年前的事了(所以我的賣方才會說我太晚了)
2002~2008,是我拼命兼差存錢的時後
2008~2009,是我買房子最多的時後
所以你會發現,我並不是買在什麼很低位置的人
只是以現在的眼光來看
還算是很低就是了!
2009以後,停止了賣出房子,買房子只買不賣
當然2009之後,如果房子都只進不出,現金也會用完(我並不是有錢人家出身)
你問我現在還想買房子嗎?
等我存夠了錢之後,我一樣會買
價格只要比市場價略低,就是我入手的標的
只是現在會比較難存一點
手上的房子總貸款數不少,所以相對可存的錢就會變少
再加上一間二房近2000萬的房子
由於打房的緣故,我能貸到的款項可能1200萬也不到
所以相對現金要準備的多一點
我現在就是處於無法再負擔一間新房頭期款的位置
這是要時間來慢慢存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