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性的問題)如果房子的價格因為股市的修正或是央行的大動作而下修一成時,你買不買房子?

100868 wrote:
惠譽:台房市恐泡沫化...(恕刪)


這兩天仲介傳給我好多新房子,不知各位有沒有相同的感覺>
100868 wrote:
李信佳指出,市場利率過低,使過剩資金追逐有限資產,亞洲地區包括中國、香港及新加坡的房市飆漲;台北市房地產價格自嚴重急性呼吸道症候群(SARS)後,即二○○三年至今,年複合成長率十一%,去年北市房價更上漲兩成,值得高度警戒。


台灣房市, 長期以來, 成交價格並不透明, 如果以表面數字做為分析依據, 這樣的結果, 有參考價值嗎?

我很懷疑 !!

750~1000萬的房子, 在大台北區域, 依舊很多, 光北市30萬/p的中古公寓, 也是不少, 如果硬是拿少數高價位的樣本, 以偏蓋全, 失真度是相當高的 !!

所以我建議購屋自用的, 先看屋, 反正不花錢, 這點很重要, 下鄉調查, 才知道狀況到底如何, 甚某某分析師, 他們整天在辦公室, 能知道甚? 我非常的懷疑 !!

就我所知道的, 很多價位開高高, 成交慘西西, 掛高價賣, 等了很久, 一直沒成交的, 也不少, 這樣能夠說是泡沫化?

100間, 平均掛100萬/p, 成交5間80萬/p, 能夠說其餘95間, 資產泡沫?

這些分析師, 該去問問這些屋主, 他們當初是花多少錢買的, 他們的看法, 絕對會有180度大轉彎 !!

進價, 30萬/p, 掛75萬/p, 好吧, 泡沫掉, 變成50萬/p, 屋主還是賺20萬/p, 看清楚, 是賺, 不是賠, 只是少賺 !!

這一點, 跟很多區域的房市泡沫化, 有很大的不一樣 !!

買新屋, 預售屋, 或許衝擊是真的大一些, 但要講住了10,20年的屋主, 他們泡沫掉甚? 甚也沒泡沫掉, 跌掉6成, 他們還賺到自用10,20年的租金, 有賠甚? 我看要賠很難 !!



joe13579 wrote:
台灣房市, 長期以來...(恕刪)



這裡的房價泡沬是指由熱錢堆出來的高房價, 一旦資金退潮, 那堆出來的部份是要修正的.
pych wrote:
這裡的房價泡沬是指由...(恕刪)


破沫永不破滅
joe13579 wrote:
買新屋, 預售屋, 或許衝擊是真的大一些, 但要講住了10,20年的屋主, 他們泡沫掉甚? 甚也沒泡沫掉, 跌掉6成, 他們還賺到自用10,20年的租金, 有賠甚? 我看要賠很難 !!
...(恕刪)



你這個說法對自住很久想拿房子出來賣的屋主是成立的

但是對於不停轉手不停接貨不停賣出的投資客來說

是不成立的

因為只要一旦流通性陷阱成立(也就是賣不出去),剛好又碰到泡沫崩潰,價格跌至他們的購入價之下,當下就賠得慘兮兮(槓桿玩太高的尤其死得慘)

至於台北這一兩年來的漲勢,主要是誰炒出來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吧.....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HaHaSue wrote:
你這個說法對自住很久想拿房子出來賣的屋主是成立的

但是對於不停轉手不停接貨不停賣出的投資客來說

是不成立的

因為只要一旦流通性陷阱成立(也就是賣不出去),剛好又碰到泡沫崩潰,價格跌至他們的購入價之下,當下就賠得慘兮兮(槓桿玩太高的尤其死得慘)

至於台北這一兩年來的漲勢,主要是誰炒出來的,我想大家都很清楚吧.....


台北所有屋主, 都是投資客?

我看大多數都是自有屋, 且很大比例都持有超過10年以上, 否則以現在的價格, 買得起的人, 有幾人呢?

換屋, 填個幾百萬, 這可能, 或是拿回幾百萬, 搬到外縣市, 這也有可能, 沒換屋的, 會賠嗎? 我看很難 !!

近幾年, 買屋的, 風險確實比較大, 這樣的風險, 與是不是投資客, 無關 !!

至於誰炒出來, 這樣說法是奇怪的, 好像有一個人, 刻意炒出來的, 這是奇怪的, 真正原因是低利率 !!

低利率, 誰創造的? 最早期, 是美國開始的, 台灣央行跟進, 現在大家都喊要升息, 但動了嗎? 美國其實只要象徵性意思升一點, 市場預期心理, 就夠瞧囉 !!

但, 真的會大幅升息嗎? 還在等崩盤的, 恐怕有得等了, 前面已經說過, 10年前, 北市新屋, 35萬/p, 現在新屋80萬/p, 會瞬間變成35萬/p嗎? 人生沒有幾個5年,10年

joe13579 wrote:
至於誰炒出來, 這樣說法是奇怪的, 好像有一個人, 刻意炒出來的, 這是奇怪的, 真正原因是低利率 !!

低利率, 誰創造的? 最早期, 是美國開始的, 台灣央行跟進, 現在大家都喊要升息, 但動了嗎? 美國其實只要象徵性意思升一點, 市場預期心理, 就夠瞧囉 !!
..(恕刪)

低利率也是炒作題材!

升息,將是泡沫化的開端。

不過真正原因,還是在於國民所得與屋價不成比例逆成長。


有些電視專家,就是喜歡把『供需』拿來做為不會泡沫化證明.......我很想請問那些專家,

不如把現有房屋每坪再調高到200萬好了!
我想看看縱然房屋供不應求,以現在國民所得,不會泡沫化.................
這次 P I G S 搞成這樣 升息??? 我看有的等了...... 就算生息! 能生多少???

P I G S 又把大家嚇暸一身汗了, 我看又是應該 持續寬鬆貨幣供給 努力營造經濟緩慢復甦...

或許會打壓熱錢 可是打一打 壓一壓 各國政府也不敢一下子讓 房市 股市崩掉....!
新台幣要這樣繼續不值錢下去,一坪200萬是早晚的事
低匯率護出口,高房價護內需,求得平衡
沒有賺外匯路的就乖乖追逐台幣遊戲

市場有大方向,好好管控震盪,向上震盪,水平震盪,向下震盪.......哈哈哈!
女子正 wrote:
低利率也是炒作題材!

升息,將是泡沫化的開端。

不過真正原因,還是在於國民所得與屋價不成比例逆成長。


有些電視專家,就是喜歡把『供需』拿來做為不會泡沫化證明.......我很想請問那些專家,

不如把現有房屋每坪再調高到200萬好了!
我想看看縱然房屋供不應求,以現在國民所得,不會泡沫化.................


低利率, 是炒作的? 這說法就像 : 飛機, 是煎出來的 , 真不知道怎理解呀 !!

不需要講一些讓人聽不懂的話, 就講講最簡單的,

買屋, 要用錢買吧, 買方的資金, 可以拿過去累積的錢, 買斷, 或是先跟銀行借出未來的所得, 貸款來買, 還有第三條路嗎?

有房貸的自用型買方, 當初買屋, 有可能買一間屋後, 手上一毛錢都沒有? 大多都會留一筆現金款, 扣在手上, 以備不時之需, 有些是一年, 有些是兩年, 就算升息, 只要工作持續, 省點用, 撐個5年都沒問題, 真正會導致大問題, 應該長時期的高失業率 !!

至於每坪200萬說法, 這也很奇怪, 真的每一間屋, 都是幾千萬起跳? 1千初頭萬的房子, 還是很多, 家庭年收入只要達到150~180萬左右, 這樣的房價付擔, 應該是還好, 以現在雙薪家庭來看, 平均年薪約75~90萬, 這樣的人, 很少嗎? 我看是不少呀 !!

如果年薪不足, 可以選擇700萬左右的房子, 在北縣也是一堆, 拿過去房價來比較, 當然是現在高, 但拿所得來比較, 有些房價, 真的未必很高, 稍高, 是有可能的 !!

台北以外, 像桃園市, 每坪10萬的房子一大堆, 桃園市的家庭年可支配所得, 是高於北縣的, 我記得是接近120萬, 以40p計算, 10年中古大樓, 450萬左右, 可以買到實坪30p左右的房子, 外加一個車位, 足夠四個大人的生活空間了, 比值是4倍不到, 台灣房價, 貴在哪裡?

拿過去10年前, 北市公寓23萬/p左右, 600萬左右, 房價所得比值5倍來比較, 喊高房價, 這是有問題的 !!

問題不在房價, 是在都市規劃出問題, 像林口, 一旦有了捷運, 對買方來說, 等於多了一個選擇, 不過林口還有一個問題, 就是捷運是高架, 且很多住宅區域離捷運都還有一段距離, 當地的區間公車, 應該多設計一些在上下班時段, 密集發車, 路線經過各大型住宅社區, 如果再結合當地大型賣場,市場或學校路線, 應該會產生更大的便利性, 這一些都是中央或地方政府能夠做到的事, 這些區域房價, 很高嗎? 不高, 只是工作交通不方便, 那就可以說明, 為何一堆人要擠在北市內, 因為人多需求多, 資金又進來, 自然就炒翻天了!!

錢不夠的, 長期忍受交通不便, 是沒道理的, 但這不是房價問題, 是政府長期資源分配不均, 都規與交通規劃沒有站在長遠性考量, 短視近利下, 導致現在狀況, 花的錢很多, 但成效有限, 這才是問題所在 !!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