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設性的問題)如果房子的價格因為股市的修正或是央行的大動作而下修一成時,你買不買房子?

joe13579 wrote:
低利率, 是炒作的?...(恕刪)

誰跟你說,低利率是炒作的?
『也是炒作題材』=『炒作的』的嗎?
虧你想得出飛機是煎出來的?.......你大概是第1人!



至於每坪200萬說法, 這也很奇怪, 真的每一間屋, 都是幾千萬起跳? 1千初頭萬的房子, 還是很多, 家庭年收入只要達到150~180萬左右, 這樣的房價付擔, 應該是還好, 以現在雙薪家庭來看, 平均年薪約75~90萬, 這樣的人, 很少嗎? 我看是不少呀 !!

至於每坪200萬說法,是在對應專家說的供不應求情況的抬高售價;你幫幫忙點,有看清楚嗎?

再就,雙薪家庭夫妻所得150~180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吧!
仔細算算,年薪75萬,也就是月薪5萬,這在公務來看,很正常;可就一般人來看,卻也未必永保可幹到退休。
拿去年金融海嘯來說,竹科一些電子新貴休無薪假時的窘況,一堆新貴都變成了新『跪』階級,在那邊哭天喊地的,又是跑某張老闆家前抗議。
就你所說的,撐下2、3個月?真行嗎?

當日常生活開銷的用品都在漲,就你薪水不漲時,泡沫不會出現?
10幾年前,薪水一個月5萬,
油一公升,不超過20元;
糖一公斤包不到20塊;
奶粉2公斤裝不到300元;
米一公斤不到15元,
.........
如今,現在價格都已漲成怎樣?而薪水又漲了多少?

再過幾年,物價會如何變動,沒人說得準,
而以我國過去10年到現在的國民平均所得,你說有增加嗎?

你認為,當國民所得的跟不上房價的漲幅時,不會有泡沫化?

誠如你說的,台北市買不起,可以買台北縣、桃園......,
如果不是因工作、就學...家家有本難唸的經,誰願意多花大額鈔票的去買市區鳥籠般的舊屋,
而不買大又便宜的郊外透天厝!








joe13579 wrote:
台北所有屋主, 都是投資客?

我看大多數都是自有屋, 且很大比例都持有超過10年以上, 否則以現在的價格, 買得起的人, 有幾人呢?
...(恕刪)



長期低利率+高槓桿+寬限期

我相信很多手上有一點錢的人都買得起

別忘記低利率逼了不少定存族出來阿



順便節錄個新聞好了:

吸北市換屋族 3000萬宅熱銷 投資客搶進市中心屋2周賣光
2009年12月08日 蘋果日報
【柯玥寧、楊茲珺╱台北報導】台北市預售案近來以總價3000~6000萬元、坪數45~ 75坪換屋產品賣最好,客群以投資客與換屋族為主。..........................................房地產業者表示,目前北市換屋型新案買方,竟有高達8成是投資客。何志正指出:「兩岸互動情勢持續加溫,加上香港房市經驗,是投資客與換屋族搶進的主因。」永慶房屋研展部協理黃增福表示,對投資客來說,由於賣方惜售與抬價,目前在中古市場已撿不到便宜,但在預售市場卻能以1~2成的自備款先卡位。
瞬幻夢影 http://blog.yam.com/hahasue
女子正 wrote:
誰跟你說,低利率是炒作的?
『也是炒作題材』=『炒作的』的嗎?
虧你想得出飛機是煎出來的?.......你大概是第1人!


這部份, 我確實誤解了, 對不起 !!

但低利率是一個事實, 是一個強而有力, 且具有強大影響力的炒作題材, 畢竟買屋不是靠嘴巴喊, 是用錢買 !!

女子正 wrote:

至於每坪200萬說法,是在對應專家說的供不應求情況的抬高售價;你幫幫忙點,有看清楚嗎?
再就,雙薪家庭夫妻所得150~180萬,說多不多、說少也不少吧!
仔細算算,年薪75萬,也就是月薪5萬,這在公務來看,很正常;可就一般人來看,卻也未必永保可幹到退休。


失業率確實是一個問題, 如果長期維持著高失業率, 房價確實有修正空間, 這在哪一個時代都是一樣的, 且這樣的狀況真持續發生, 會引發很多社會與政治問題, 在這樣情況下, 要大幅升息的可能性很低, 因為經濟不能脫離現實社會與政治等問題, 這都是一體多面, 密不可分的 !!

女子正 wrote:
當日常生活開銷的用品都在漲,就你薪水不漲時,泡沫不會出現?

股市或商品買賣, 有公開的平台, 量與價, 是明顯的, 泡沫資金能夠確實計算出來 !!

房市交易, 是不公開, 且不對等, 量與價, 是看不出來的, 虛假的量, 無法看出實際泡沫的程度, 只有結果紙包不住火的時候, 才會爆開來, 一拍兩瞪眼, 很多人會以銀行在房屋放貸程度, 來評估計算, 但我所知道的是很多人是不需要借這樣多錢, 因為低利率, 且貸款年限很長, 工作薪資足夠負擔房貸狀況下, 總是希望多留一些現金在手中, 以防萬一, 所以銀行的爛頭寸也不少 !!

另外, 對已經購屋的中老年人來說, 他們成本低, 無貸款或貸款少, 影響不大, 以10年前的房屋自有率來看, 超過7成都是有屋族, 資產泡沫, 對這些人來說, 是說不通的, 這跟居民儲蓄率有關, 歐美居民習慣了借錢消費文化, 這是很大的不一樣 !!

所以這一波主要影響力, 在青壯年居民, 在北市上班, 想成家, 要離工作地點近, 要付出龐大的未來代價, 這一群人的財物槓桿比較高, 做多項的投資理財, 也不願提前償還房貸的人數還不少, 可也有不少人是擔心未來有個萬一, 多扣一些現金在手上, 方便應急, 甚至有人乾脆選便宜一點的區域, 少貸些錢, 上班辛苦些, 假日快樂些, 也是有的 !!

房市交易資訊不透明, 在不知道確實的價與量, 有這樣多的狀況可以猜測, 100間中古屋, 10年前, 進價成本35萬/p, 近年來, 5間成交50萬/p, 對原住戶, 我是不知道泡沫了甚 !!

我認為符合泡沫條件的範圍, 在建商這幾年推的預售屋與新成屋, 這部份衝擊力道強, 但這些動不動就3000,5000萬的好地段房子, 跟大多數人, 有甚關係呢?

炒作的地段, 炒作的物件, 有特定的範圍與特性, 並非是全面性的, 就拿桃園市好了, 10年中古大樓, 10萬/p不到, 還要它泡沫甚? 有泡沫嗎?

可見得, 泡沫不是全面性的 !!



joe13579 wrote:
房市交易資訊不透明, 在不知道確實的價與量, 有這樣多的狀況可以猜測, 100間中古屋, 10年前, 進價成本35萬/p, 近年來, 5間成交50萬/p, 對原住戶, 我是不知道泡沫了甚 !!...(恕刪)

這段話,
也許你認為沒有泡沫化疑慮;
不過我的看法就截然不同,
何故?

當一個家庭的資產並沒有隨年增長時,
這批過去用35萬/p買進的人,
現在來說(對應50萬/p)應該說賺到。
但,
你有沒想過,當他們把房屋賣掉之後呢?
要不要去尋找新住宅?
能不能找到低於行情價,汰舊換新?
以現台北市的新成屋交易來看,實在很難!或許再買中古屋還有可能,但這樣賣舊換舊也未必滿意的折騰下又何必?
賣台北市的住家,換成台北縣的新屋,卻又有幾人願意?
因而造成,擁有台北市的戶主,是『賣不得』的窘境,而不是『惜售』心態!
我哥有2戶台北市房子,目前他的心境就是如此。

我哥家雙薪1公務員,夫妻2人月入將近20萬,前些時候也只能再買進一戶林口遠雄60坪+2車位,無緣敢侈想再進一戶台北市30坪(60萬/p);畢竟他們再過3、5年就需退休,沒有工作收入,只能靠退休金+台北一戶房租償新屋利息。
為何如此?他們也想過,退休金+房租扣除償還利息後,能不能因應物價逐年高漲日常開銷,是個未知數?

看看
幾個工業大國 的經濟前途,
美國、日本、英國...現在如何?
它們那個不是把房價堆高之後,國民所得跟不上房價的苦果!
更不用談歐洲最具話題的PIGS困境了。
那香港售屋的天價,為何沒泡沫化?
回想97之前,不是也曾經歷泡沫危險;所幸,大陸接收之後的尚能得到彈援,如亞洲金融風暴之時,索羅斯就在此役斷翦;但現在香港居民卻要為那些外資的炒樓苦其上百倍。

過去20年前買房的人,都可以很慶幸,因為那時20年前~10年前薪資是有增長的;

10年前買房的人,如今只能阿彌陀佛,因為那段期間薪資與日常開銷的物價波動尚可接受;
近1、2年卻物價卻一直往調漲,未來經濟.........你敢預測會愈來愈好?還是持平?最不敢想像就是......,誰都不願想了!

天災+金磚四國的崛起,搶耗了多少資源,
這也是為何物價居高不下。
更不用談搶了多少工業大國的工作飯碗,逼使它們經濟力日益溥弱;
..........

很多政治因素+人禍糾結造成現今各國經濟的窮途末境,
也不是三言二語可蔽之,

林林總總,我看到的台灣末來,預判.......只能說誰來當家,都是相當艱困的。
泡沫化,是進行式,等種因後,才有苦果!不會在一夕間就出現惡果、而嚇到人。
內需不振,已正是泡沫化形成的前奏曲,
美日歐不是如此嗎?
大陸經濟,內需正火熱中,但他們的領導人,有不擔心嗎?

一旦控管會更加深依存它的周邊國家經濟疲弱,
台灣、韓國、日本正剉咧等.........





女子正 wrote:
這段話,也許你認為沒...(恕刪)



嗯!!!說得很好!!!!

我甚至覺得,全球經濟大崩盤機乎已成定局!!!!

積弊過深,難以反!!!!






你的問題裡有一個假設是不一定成立的
股市跌到七千點不代表房市會下降一成~
另外你問的對象(還在01尋尋覓覓的應該是還沒下手的居多)在前年去年股市跌到4000點都還在觀望認為房價會跌更低,你覺得他們會看到七千點就出手嗎?
我覺得不會勒~老是在分析觀望的永遠就是在分析觀望,因為他們等的是絕對低點而不是相對低點~
klaw wrote:
你的問題裡有一個假設...(恕刪)

沒關係,立論不管對或錯

現在殺了1000多點還是會比當初8300多時好談多了

至少許多的人已開始覺的"要反轉了"

但如果要買房子但還沒有買到的人依然還是不要急

當然現在能談到好價的就談,也就別等了

但如果真的談不下來

"或許"仍有很大的機會在下一波的股市下殺之中,

讓信心不足的多方把房子以低於行情價給賣了出來。

根據"水晶球"顯示

「未來將以"落日長黑"來展開多方的大屠殺

而且時間還不短

朝陽升起之日還在一個多月後」

不過,和先前一樣,這還是"水晶球"說的

和我無關,信者恒信,不信者也不要信,

錯了怎麼辦呢?

可以把"水晶球"打破,以視懲罰

最後,向各位拜個晚年、新年快樂!



joe13579 wrote:
...1千初頭萬的房子, 還是很多, 家庭年收入只要達到150~180萬左右, 這樣的房價付擔, 應該是還好, 以現在雙薪家庭來看, 平均年薪約75~90萬, 這樣的人, 很少嗎? 我看是不少呀 !!
...(恕刪)


從主計處家庭收支調查中可以知道, 台北市平均可支配所得是 126萬,支出96萬, 其中有一項房地租及水費約26萬,儲蓄30萬。加起來可以用56萬來買房子。這樣的錢可以貸款大約800~900萬。所以買一仟萬的房子,以目前狀況可以成立。但是必須
(1) 完全不儲蓄
(2) 完全不考慮升息
(3) 二十年收入不能降低 (以過去十年的趨勢,有難度。而且能達到平均收入,年紀也不小了,一旦失業很麻煩)
(4) 某些條件其實不太好,例如家庭成員平均只有3.x, 換句話說要養兩個小孩或父母的話,請降低預算。

此外,126萬裡面薪資收入其實只有90萬左右而已(就業人口1.4, 已含各種獎金)。所以拿薪水的還是要注重理財。但是如果錢都拿去繳房貸,拿啥東西理財? 自己創業? 成功率7%,好好考慮!
總之,"台北市平均收入買不起一仟萬的房子"。尤其是純拿薪水的。

joe13579 wrote:
...北市內, 因為人多需求多, 資金又進來, 自然就炒翻天了
...(恕刪)

所以台北市一年移出一萬人 請市長多注意。
poles1 wrote:
(1) 完全不儲蓄
(2) 完全不考慮升息
(3) 二十年收入不能降低 (以過去十年的趨勢,有難度。而且能達到平均收入,年紀也不小了,一旦失業很麻煩)
(4) 某些條件其實不太好,例如家庭成員平均只有3.x, 換句話說要養兩個小孩或父母的話,請降低預算。
...(恕刪)

容在下再補充.......
5.未來20年日常開銷的物價,不會漲。
6.小孩不補習。....很嚇人的開銷
女子正 wrote:
這段話,也許你認為沒...(恕刪)


+1
同感^^
破解房價

本來有間新成屋屋主要賣,我想買,
一問仲介說沒了,我說"賣出去囉,這麼快?"
仲介說:"屋主不賣了,要自住"

原來屋主預售時買約18.9萬,2009年底交屋,
房價到30萬,
哇賺好多,賣掉賣掉,可以賺幾佰萬也,
再去買間房,

屋主:"看,現在房子怎麼那麼貴,都開35萬,40萬的,
有沒有天良呀,1年多前我才買18.9萬,地點又沒我那好,
算了算了,自己住吧,不賣了.........."

真實案例,應可解釋,為什麼自住不能算在內,
屋主是賣家,也是買家的心態,
房價是不是會有泡沬?
別再問了^^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