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積分:232分
文章編號:87787633
個人積分:1453分
文章編號:87792113
dualceleron wrote:
< blockquote...(恕刪)
那位S大是長期不看好淡水的發展的,我們可以把他的話反過來看看。
1. 利多出盡:輕軌、影城
輕軌、行政中心、運動中心等基礎建設與設施,已經讓淡海新市鎮的第一個蛋黃區在中山北路二段到濱海路口這段成型,同時坎頂里的人口數已成為新北市的前三大里,使這裏的房價穩定成長,目前實價登錄更顯示,此區的房價站穩25萬/坪,由於僧多粥少,買方需求量大,相信很快就能站穩30萬/坪的房價。
影城座落於商業區,他設立的第一個原因是建商看好這區的發展,並為吸引海洋都心的淺在買家,而第二個原因則是相信淡海大橋通車之後帶來的效應,所以在淡海大橋臨通車之際極有可能會再有一波的買氣。
2. 建商風評:寶佳、宏盛、寶路
新市鎮的建商以寶佳、宏盛、寶路為大宗,其中寶佳從早期的地雷戶到如今的好品質,也算是與新市鎮共同經歷共同成長,加上目前建商無精品不出的脾性,每一出手往往會成為新市鎮的新的地標。
走在新市鎮,會發現這裏的建築錯落有秩,頗有走在國外小鎮的感覺,對於想要添購新房的人,這裏的生活環境無疑是最大的誘因。
3. 少子化:包租婆房子租不出去
在少子化嚴重的現代,無論是淡江大學、真理大學、淡江中學還是聖約翰周遭學區都不受影響,加上輕軌所帶來的便利性,學生們已不在侷限在學校附近找房子,而是將目光放在了輕軌延線的社區住宅,所以以往新市鎮的租戶族區的結構也產生了變化,更加速了新市鎮不少社區週邊的發展。
以新市一路的麥當勞全天座無虛席為例,延路還有更多的咖啡廳等,更能體現新市鎮人口有愈來愈年輕的趨勢。
4. 成交行情與買價愈差愈多:現在行情只有1字頭
從實價登錄可以看的出來,新市鎮1字頭的房子愈來愈少,而且多是偏向於老舊的公寓為主,而一些口碑好的社區在房仲那掛件的比例經常低於10%,甚至有不少社區只有不到5%的掛件率,除了可見政府打房的成效之外,也說明了目前新市鎮的發展較少受到投資客的影響,對於長期房價的發展反而是更健全的。
5. 又冷又塞車:
隨著輕軌的啟動,進出新市鎮的車流已經有所控制,隨著淡海大橋的通車,新市鎮的塞車問題可以得到進一步的緩解。
同時長年新市鎮多強風、冷天常受東北季風影響導致環境偏冷的氣候,也因為新市鎮的造鎮有成而得到了相當明顯的改善,不少房子在冬天的時候室溫都能保持在14-16度以上,大大的改變了人們對新市鎮又冷又塞車的刻板印象,這也是目前新市鎮的買氣、房子的成交量都一直能長期名列新北市各區前茅的主要原因
所以,話都是人在說的,對於Sway那著長期對新市鎮有偏見的人來說,只要撿到一片樹葉都可以說成森林大火,即不願意心平氣和的去了解實際的情況,只會用著自己的名氣和印象說事的人,他的話,笑笑就好了吧
個人積分:1453分
文章編號:87794193

本來是想在底下留言的,寫到一半發現話太多了,所以就拉出來講講吧。
寶佳集團,旗下有不少的公司,尤其是他們又擁有大筆新市鎮的土地的情況下,早期新市鎮的建案多有他們的影子,而且大部份留下的名聲都不太理想,所以早些時候我在新市鎮找房子的時候,也會特別的繞過寶佳的房子,但寶佳集團底下的公司真的是太多了,有的時候看似毫無關係的名字,查了之後才發現還是他們家的。
例如,新浦東,建設公司是協和建設,當年的地下室坡度問題還有公設點交的不順利等等,都曾在這個留言版上佔了些位置。
又例如,捷運悅境,是勝旺建設的作品,但這個建案卻顯少聽到有什麼負面的消息出來。
所以這是一家龐大集團常會出現的問題,有的分公司做的好,有的分公司則會給集團拖後腿。
Gray大您說您朋友買在A7的房子出現了問題,是否是指桃園A7重劃區的案子呢 ? 這聽起來很像是早期淡海新市鎮的翻版。
記得大概是在2-3年前吧,我有發現到寶佳集團在新市鎮推出的建案的口碑就開始變好了,以前常見的問題或是糾紛也很少再被提及了,後來有小結了一下這些建設公司應該是寶佳集團口碑比較好的公司的傑作吧。
也許是我買的是預售屋,也許是我會站在工程師的角度去看房子,比起新成屋,我更傾向於預售屋的形式,因為這樣我有機會了解到整棟房子的基本品質的把控,對房子做出可對客觀的評斷,當年我買房子時將相關的記錄放在討論區裏,還引來了建商的重視及回應,算是還不錯的買房經歷吧。
說到這,想起早期新市鎮有一棟制震宅,是由業內口碑不錯的建設公司承建的,但後來卻因為更改牆面材質,同時家家戶戶的門設計過小也引起過不小的糾紛呢。
所以說,買房子真的是種玄學,但我還是蠻相信慎選廠商至少房子的品質會比較有保障一些的。
還是老話, 除非戰亂, 好地段 , 蛋黃區 , 房地產價格只漲不跌的. 淡海新市鎮整潔, 綠化, 山海河交會,
美景處處有, 生活機能便利, 淡江大橋, 淡北道路完工通車後, 將與輕軌, 公車四通八達暢通無阻.
淡北道路興建已經標出定案, 對淡海新市鎮房地產價格又注入一劑強心劑, 要吃"俗賽"的人,
讓你們失望了, 持續鼓吹跌價吧, 有用嗎?
恭喜所有淡海新市鎮居民 , 因為您的選擇是睿智正確的, 十二年前的新市鎮只有"甜水郡" 這一棟建築物,
現在已經高樓美屋林立.
" 淡北道路工程標案今(5)日傳出好消息,以66億元經費順利開標,後續將進入評選作業階段,若順利決標,將有望在今年動工。該案自今年2月首次招標,至上月止歷經2度流標,新北市新工處調整工期、招標文件及經費後,終於有廠商投標。
全長5.45公里的淡北道路,北起淡水淡金路與中正東路口,南迄台北市大度路,全線包含平面道路、2座高架橋梁、2處地下車行箱涵以及自行車道棧橋,以分流原則增設路廊,可望解決淡水往來士林、北投間交通壅塞的問題,因此也被稱為「救命道路」。"
個人積分:232分
文章編號:87796252
個人積分:1453分
文章編號:87799394
dualceleron wrote:
我覺得還是要相信Sway...(恕刪)
引用文章的內容
最後,陳傑鳴說,目前房市前景不明,「產、學」空方多於多方,房價這麼高,薪水多年裹足不前,建議想購屋民眾,購屋前先掂量一下自己的荷包,還要看一下購屋區域機能成形處於哪一個階段,才不會讓自己買在高點,後悔莫及。
我覺得這才是這些專家看衰目前房市的原因,至於文中的房市冷清及道路工程這兩個論點,前者是大環境的問題,和政府的政策,國際局勢,兩岸關係等等密不可分,這是屬於台灣目前的實際狀況,而後者就感覺比較像是湊數字了,淡水這十幾年的發展裏除了輕軌這項建設之外,就只剩下淡海大橋這個在建工程,說明白點就是淡水對外的交通就從來沒有好過,這和所謂淡水太冷、太潮本質上是一個論調,所以每有一個對外道路工程啟動,我認為就是一次的加分項目。
這些專家如果想要了解淡水和淡海的發展,就應該靜下心來分析看看這十幾年來淡水的人口和房市的變化,我不是專家,只憑記憶和大家分享一下。
約在2011年的時候,當時淡水的人口數約為14萬人左右,印象中好像還要再低一些,這一年前後兩年是淡水房價最熱絡的時候,也是房價最瘋狂的時候,房價從前兩年的12萬/坪,到10年的17-8萬,然後是11-12年的22-25萬,還曾一度衝破30萬大關,之後隨著全台房市降溫,大概是在18年前後,又開始出現有18-9萬的預售屋開賣了,那時淡水的人口數已經來到了17萬附近,然後全台經歷了疫情的洗禮,淡水的人口成長並沒有放緩下來,到2023年6月民政局的資料顯示,已經來到了19萬人。相當於是以每年4千多人的幅度在穩定的成長著,而此時新市鎮的房價也已經站穩了25萬/坪的關口。
細觀這十幾年的變化,我習慣以2011年的人口和房價當做是一個基準點,因為那是新市鎮迎向政策紅利的一年,那年包含輕軌、家樂福、行政中心、運動中心等的陸續啟用,讓新市鎮享受到了第一波紅利一直延續至今,也因為底蘊夠深,所以我認為新市鎮的房價才會相對其他地方要來的穩定許多。
所以真的要建議這些專家靜下心來,先問自己一句,為什麼淡水的人口數這十多年來增加這麼多?為什麼原本名不見經傳的坎頂里短短十數年間成了新北前三大里? 而且佔整個淡水人口的1/8。是不是因為淡水的條件客觀來說可以滿足許多人的關係呢 ? 所以大家在評估比較之後,更願意選擇來到淡水定居,享受這裏的環境和人文風情。
房價本來就有高有低,當做投資那一定有風險的,我認為這些所謂的專家從這個角度來看房市是無可厚非的,而對於一般選擇自住的朋友來說,我覺得首先要考慮的反而是環境是不是自己喜歡的,那些所謂的不便對自己的影響有多少,然後房價是不是自己能夠負擔的起的,價格是不是在一個合理的範圍。
這十幾年來,我就只買了一間房子自住,慶幸的是自己很早就下了決心,而當時大家在討論的話題到現在還是那幾樣,而房價卻已從17萬漲到現在的25萬了~~~~~~~~
不好意思,最近心情比較反骨,所以看到些奇怪的文章,就忍不住的留言多說了兩句,還請大家見諒
為提供您更優質的服務,本網站使用cookies。若您繼續瀏覽網頁,即表示您同意我們的cookies政策。 了解隱私權條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