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莊副都心裡面的未來相關規畫及個案分析


simon9621 wrote:
<還有你講的李...(恕刪)


(也有紅遍國際的大導演李安,我們有這麼多的人才)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是你提的吧!所以我才想問你,你覺得李安假如沒有受到美國相關的教育跟訓練,他有辦法變成現在的李安嗎? 是台灣電影圈培養他的嗎?



(那時2000不知幾年前?台灣要行銷台影文化城根本走不出市場,沒有中國人能來,又沒有其他市場可以開發
,所以就像要造就李安一樣,不是那麼簡單?台影文化城頂多就爸爸媽媽帶小朋友去玩,滿足一下國內市場
,我這一輩子也才去過一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你以為台灣電影走不出去是因為這原因啊! 現在台灣的電影大陸 香港人都沒什麼人在看,甚至有台灣電影人為了溫飽需要去大陸影視業工作,大陸現在的電影事業比台灣還蓬勃發展,所以你以為在新莊蓋一個電影文化中心,台灣電影事業就能蓬勃發展,把所有華人客帶來新莊觀光,大陸客要看影展,要看影城文化園區,大陸做的比台灣還好,他們需要來台灣看啊!我看你所說的,可能只會淪為新莊炒房的工具。
在此真的必須對這個版不斷提供意見和貢獻的各位先進們說聲抱歉,後面這幾頁變成爭執的文章
而失去原本大家純粹分享意見和消息的園地,我本來都只是靜靜的看!但沒想到....

這幾個月看到Waffenss01先生的文章我是深感尊敬,覺得他的剖析是獨有見解,所以幾乎他寫的文章我都會
再三思考咀嚼

請容我最後一次任性!!呵呵!

所以我才說李安是異數中的異數,問題是你的想法是捨近取遠,捨易取難?我比如十個電影人去美國深造?

和十個電影人在華人圈中磨練?你認為在美國能走出市場有幾個?在華人圈中的有幾個?這不光是你說的

訓練學習問題?李安能多次拿下奧斯卡,可能努力,機運都有,但我講白點他可能是所有亞洲最有天分的導演

才有可能是萬中選一,候X導,豆X導,香港的陳可X導還是葉偉X導,今天這一些是華人圈中的導演的佼佼者

依你邏輯若送到美國培養,就會是下個李安嗎?

我是要說美國夢,或是成為全世界最好的,沒那條件就不要想,但今天市場是可以切割的,賺不到全世界,

就先好好想辦法開拓華人市場!

1.我印象好像是去年的金馬獎,國片得獎的幾乎寥寥可數,被很多人罵翻,說不挺國片,但我看到一篇報紙文章

敘述,為什麼兩岸三地這麼多不是台灣的電影願意來台灣參展比賽?就是因為金馬獎公正,大陸的什麼金雞獎?

你認為公正嗎?光看湖南衛視楊宗緯和林志炫和大陸什麼泉的?最後比賽冠軍,妳覺得公正?

2.其實台灣電影或影視也不差,這幾年是有在成長,也有很多好演員和導演和影片,而且也懂得開發

哪一類市場才有票房,很多偶像劇是對岸民眾津津樂道,而且我大陸的非常多朋友,都一直認為台灣很多明星

問我是不是常在路上遇到明星?問我為什麼你們台灣明星這麼多?我常常被弄得啼笑皆非,

他們非常愛看台灣的偶像劇和電視節目

3.101在開放大陸人來之前是虧損的.現在是賺錢的,故宮聽說建議晚上在去看,這兩個例子或許本來就是台灣一等一的地方,但就代表這是好的開始,是有帶來觀光市場的!!

金馬獎,台灣電影文化中心,或許還是要有更多的結合才能產生綜效?但我相信一切都是好的開始











simon9621 wrote:
在此真的必須對這個版...(恕刪)



1.你以為要培植一個電影產業,是蓋一個電影文化中心就好的嗎? 韓國政府培植娛樂產業,難道是蓋一棟相關的建築物就好的嗎? 人家人才的培育 環境的養成都是有計畫性的規劃,台灣政府是有什麼相關的產業政策規畫嗎? 如果沒有的話,一個電影文化中心不是你說的那麼簡單就能輕易的帶來龐大的效益。


2.新莊重劃區被政府規劃為區域的經貿中心,所以才會叫新莊副都心,而要成為一個複合式的經貿圈,其中一個很重要的地方,就是要有企業商辦的就業人口進駐,你以為101所在的信義計畫區都是完全靠大陸觀光客嗎?信義計畫區之所以能夠發展,是靠許多企業相繼進駐計畫區,進而帶來相關的效益才發展起來,他可不是打著一個觀光的名義就可以有如此的發展。


3.請你先弄清楚新莊重劃區的定位,蓋電影文化中心進而吸引觀光客,如果真能達到這樣的目的也不錯,但這絕對不是他的主要目的,先不管電影文中心效益的問題,如果沒有企業來進駐新莊重劃區,當初所規劃要形成的經貿功能喪失一大半,可不是蓋一個電影文化中心就能彌捕的問題,所以你的想法才是捨近取遠,捨易取難,與其想著靠蓋電影文化中心,但不知有沒有其他相關產業政策的配合,期望吸引華人觀光市場來讓新莊重劃區繁榮,倒不如關心企業進駐新莊重劃區的問題,所以相對金馬獎能為新莊帶來什麼,其實我更注意麗寶等相關企業是否會如期進駐新莊重劃區跟後續的效應,至少我認為這才是比較實際的。


(有紅遍國際的大導演李安,我們有這麼多的人才,請問台灣政府在一開始真的幫到什麼?)

這是你自己說的,所以我才想問你到底想表達什麼? 你自己也說了李安能夠成名不是靠著台灣政府的幫助,然後又打了下面這一些話



(我比如十個電影人去美國深造?和十個電影人在華人圈中磨練?你認為在美國能走出市場有幾個?在華人圈中的有幾個?這不光是你說的訓練學習問題?李安能多次拿下奧斯卡,可能努力,機運都有,但我講白點他可能是所有亞洲最有天分的導演才有可能是萬中選一,候X導,豆X導,香港的陳可X導還是葉偉X導,今天這一些是華人圈中的導演的佼佼者依你邏輯若送到美國培養,就會是下個李安嗎?)


何時我的邏輯是這樣,所以你根本看不懂別人打的,就在批評別人所持的觀點,你自己不也說了李安的成功不是靠政府的幫助,要批評先想想自己說過什麼。台灣的電影產業一直不是支撐台灣經濟支柱型的產業跟某些國家比較起來的話,所以台灣的電影相關從業人員很多都是靠自己,而對比亞洲的韓國,除了相關從業人員的努力,還有政府有計畫的培植這個產業有關,就像我說的可不是蓋一個相關的建築物就叫做培植啊!所以要讓金馬獎幫助新莊發展,如果你覺得這是很實際的想法,那你就慢慢想吧!
好啦!!你的批評指教大家都洗耳恭聽,聽了好幾遍了!!既然電影文化中心無路用,你也講點正面的意見,

不要只會批評,外人看了都討厭,你不是看過坎城什麼的?把你看到的說來給大家聽聽,應該我們

台灣電影文化中心,應該怎麼做,要如何達到所為坎城的水準,期待你的正面意見能夠比你的批評更好

呵呵!!
金馬獎其實定位和坎城或釜山不同.
坎城是挑選世界電影,釜山是挑選亞洲電影.金馬則是挑選華人電影.
金馬獎規模自然會小於其它影展,但這不能否認它仍是亞洲華人區的重要影展.
它也確實能帶動以萬為單位的觀光人口,以及華人圈的國際交流.

去挑剔它的定位大小很沒有意義,因為金馬獎目標是帶動台灣電影對外交流.
其實影展除了競賽以外,就等於是電影片商與金主的世貿展覽.
文化只是包裝,更重要的是錢!
我們買他們的片,他們買我們的片,連劇本也可買賣.
看”那些年”的版權賣給哪些國家,大概就知道本土華人電影最遠能走多遠.
.....也就是亞洲華文/漢字圈而已,頂多勉強再加上亞洲國.
所以目前金馬的規模限縮在華人電影圈,我覺得是剛剛好.
就算硬把選片範圍擴到全亞洲或全世界,反而好大喜功失去原本的清楚方向.


不管李安是否為特例,那根本”無所謂啦”.
台灣電影要的是有商機有賺錢才能永續發展,所以影展會永續舉辦.
不能部部都像李安賣到歐美也沒有關係.
重點是國片與亞洲華人影視能有交流機會,國片也有機會買賣.這才是電影圈要的.
沒有少年pi,也還是有許多國片需要賺錢需要養活一堆人.....
李安目前的等級已經不是區區一個台灣島的小政府能培養的.
但不代表不到大師級的就不必培養.

李安也是推手在金馬獎獲得8項提名才開始起步,
當年它可不是什麼大師級.而是流浪的失業導演....
李安是受外國培養,但好萊鄔可沒給它機會.
憑啥你一個台灣小子來這唸幾年電影碩士就想當好萊鄔導演?? 還沒爬就想飛?
金主一看到導演是沒經驗的黃種人就紛紛叫停.
在回台拍片前李安失業六年,才在台灣找到機會.....
金馬沒有造就目前的李安大師,
但早期的李安是在台灣才有機會拍商業電影.才有機會以此當跳板進軍國際.

成效好不好要看電影人自己的表現,政府只能提供這個舞台環境.
你能在這出頭,就有機會再到更大舞台發展.

所以台灣影展和電影產業本身不是世界級很重要嗎? 我覺得不重要.
台灣電影和金馬影展有做到該做的就好.
也許下一個李安就在未來某一屆金馬影展得到最初的機會也說不定.
台灣市場太小養不活這世界級巨星或大師,
但未來的巨星或大師有可能從這長大再走向中國或世界....


若覺得固定場館(硬體)和競賽(交流)和影展(軟體)都對電影產業沒有幫助,那到底什麼才有幫助?
無論電影界能實際獲益多少,影展對電影界是只有好沒有壞.
固定場館對新莊也是只有好沒有壞,這應該是很清楚的結論吧.
場館對電影有多大幫助讓時間去證明吧,新莊無需扛這責任,享受成果就好了.
就像釜山也無需負責韓國電影的成敗吧,釜山的商業和都市文化有獲益就好了.


感覺有點像蓋捷運一堆人罵浪費錢,不蓋也一堆人罵.
要酸永遠有東西可以酸.反正漂流幾十年的金馬獎終於要有固定場館可以永續經營,
這是好事,朱立倫錢都砸了,文化部也搬來了,目前看來99%會做啦.

simon9621 wrote:
後面這幾頁變成爭執的文章而失去原本大家純粹分享意見和消息的園地,
我本來都只是靜靜的看!但沒想到.......(恕刪)


.....分享看法,有時候真的很困難.....
calvinshiu wrote:
以前金馬獎並沒有一個固定場地的確很難發展,
如果可以蓋了電影文化中心後,將金馬獎固定在副都心發展後
,商業機能就會逐漸產生。
畢竟電影文化中心還沒蓋,誰敢來蓋飯店?如果有金馬獎與電影文化中心後,
就會有相關產業把辦公室遷來,因為畢竟這裏就是機場捷運線,
交通方便,辦個影展也不是一天可以完成,一定需要不少前置作業,
這樣飯店的需求就會慢慢起來,現在是因為政府的公共建設還沒落實,
當然企業還不需要把錢砸下去,機場捷運是沒問題,
接下來就看電影文化中心到底能不能落實了。

題外話桃園的藝文特區辦過一次金馬獎,就成了藝文特區了。..(恕刪)


我也是這麼認為.
機場捷運線其實被朱立倫當成影視產業的連線,
電視方面主要放在林口已經在落實了,
電影方面希望放在新莊,還正要推動.
電視電影兩邊資源1部份是互通的,所以都放溪北近一點比較方便.
(副都心北面的五股新市鎮也有規劃影視專區,但那變數仍很大....當做沒有)

影展每年搬家真的很糟糕.等於每年砍掉重練,資源無法累積.
釜山影展這2年從南浦洞搬到海雲台就影響蠻大(雖然仍在釜山)
舉辦十幾年的南浦洞的餐廳旅館很明顯更熟悉於接待外賓,也更多電影事物可以看.
金馬影展每年跑來跑去,雖然各縣市都沾點光,實際上是敝多於利,
每年都要重覆投資隔年再砍掉重練.....沒有留下任何景點.
連最簡單的巨星手印竟然也沒有.
大到旅館餐廳,小到連在地志工都無法累積經驗.
未來固定場館不必每年搬家,會有利於在地商機持續發展.

但電影中心已經拖了9年還沒真正動工.
9年來傳聞地點也一再變更.........
飯店和電影相關企業恐怕要等政府真正砸錢動工才敢投資下去,
否則飯店和辦公室先蓋了,影展場館又跑去別的地方,不就....糗大了.
哪天文化部或新北市府換了頭頭,下一任不認帳,搞不好又有變數.
還是要以真正動工為準.確定以後才敢投資.


simon9621 wrote:
好啦!!你的批評指教...(恕刪)


好像跟你講太多都沒用,你從不會去仔細看別人打的內容嗎? 對於新莊重劃區內的電影文化中心會有什麼效益,如果你認為那是很實際的東西那就請你去慢慢想,我說過我對企業進駐副都心的新聞還比較注意。

至於你講的金馬獎的東西,很多人也都知道了啦!想一點新的內容吧!至於我在這提出自己的意見,別人看了討厭又如何,對我有何損傷;倒是金馬獎你再這裡一直恭維,你可以考慮去當新莊金馬獎籌備委員會主委了。
電影文化中心效應與否,大家都不知道,但電影相關產業現在在台灣的相關企業,會比科技 生技產業要多產值要大嗎? 佳能 麗寶等企業會進駐新莊重劃區可不是衝著以後可能會有金馬獎而進駐,副都心雖然有商業區變成蓋住宅的情況,但新板特區也有這樣的情形,但遠東集團和板信集團還是願意在新板蓋商辦,在加上板橋車站的優勢,讓新板特區成為新北市中目前第一的經貿圈。


小弟的能力較差,只敢期待中央合署辦公大樓 佳能 麗寶等辦公機構的進駐,為新莊副都心帶來一些就業人口,進而帶起起頭的效應,讓副都心內有一定的就業人口,自然容易讓餐飲 娛樂等相關的設施進駐。至於靠金馬獎要讓廣大的華人客甚至亞洲觀光客為新莊帶來繁榮,這種太高檔的想法,以小弟的見識跟思維比不上某些人,不敢做這樣的聯想啦!
<電影文化中心效應與否,大家都不知道>
你都批評到一無是處,現在又說大家都不知道?不知道又要批評,批評了又說不知道?

期待你講講正面的意見,給一些指導,我真的有點失望!!
其實影展帶動觀光與知名度,和商辦持續帶來就業,兩者並不衝突,是可以平行發展的.
又不是每年辦影展就不發展商辦......
金馬影展未來會是新莊每年上亞洲華語媒體版面的契機,帶來文化與觀光.
創新園區和知產園區也能同時帶動就業.兩個都有不是更好嗎?
週邊商家旅館會嫌人潮太多的嗎?當然是越多越好.

全世界能成為影展的固定場地的城市真的不多,還嫌棄不夠好喔.
國際影展這種只有正面沒有負面效應的東西,正常人都是多多益善不會往外推.....

我不認為有電影中心,台灣電影就會脫胎換骨,產植暴增,養出大師級導演之類....
難不成有人以為韓國電影有厲害到勝過其科技業賺的嗎? 那為啥要做?
電影人賺的也許是小錢甚至賠錢.,
但影展帶動除了電影產值,還有當地觀光產值和城市文化.
人來了就是要吃要住要玩,都市或國家從影展賺的就是這個.
城市觀光與文化氣息更是蓋再多豪宅也換不到的.

我們根本不需要在意台灣電影產值高低,因為是要它帶動觀光與培養城市文化.
而不是要把你我變成電影從業者.
如果重劃區只會蓋商辦和豪宅,而不培養文化,那新莊會永遠被當成暴發戶的水準.
台北和高雄還自己砸錢辦更賺不到錢的地區性影展呢,為的是啥?
新莊若嫌棄不想要,高雄市府肯定是很希望取代新莊拿到台灣電影中心金馬固定場館.

講就業的話,
新莊未來這邊最大的就業區塊,會是知識產業園區的6公頃的產專大樓用地(國際創新園區二期三期).
那塊用地竟然有”限低”這種事,市府要求必須蓋120米以上超高樓.
所以也許是新五泰第一高樓,會高於遠雄95.
副都心內雖有些零散的辦公大樓,但應該沒法像知產區形成一個就業園區的規模.
要大量就業群聚,市府說要創造1500億元產值的知產區才是要注意的重點.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621)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