記者劉力仁/台北報導〕環保署環評大會今天上午審查淡海新市鎮第二期開發計畫,正反雙方到場陳情,反對者高喊「安居可以嗎?」不要被迫遷移,支持者強調,劃為淡海新市鎮計畫區地主,已經限制開發25年,希望環評儘速通過,進入實質開發階段;由於開發案對於當地社會、經濟、文化保存造成嚴重衝擊,環評委員最後通過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 營建署原本送審的環評版本為二期一區與二區,面積廣達1100多公頃,因為環評初審會議審查時,環評委員認為將造成人口大規模遷移,影響重大,建議今天環評大會通過此案進入第二階段環境影響評估,進行更嚴格環評審查。 為求環評順利過關,不要進入第二階段環評,營建署今天會議中宣布縮小面積,放棄二期二區環評,只審查二期一區,面積降至655公頃。營建署評估淡海新市鎮具有桃園國際機場與台北港之海空雙港優勢,未來透過淡江大橋的連結,有效帶動新市鎮發展。 反對者主張,此地自然人文資源豐富,還有史前遺址與多處百年老樹、古厝、石滬、埤塘及水圳系統,及多種保育類動物,本案若通過,將是北海岸人文生態的浩劫。優良農漁生產區,在地生產、在地消費、在地就業,開發淡海二期將摧毀在地經濟模式,許多世居當地的農民將被迫遷移;淡水史田野工作室張建隆表示,本開發案已經違反「都市計畫法」第15條「最長不能超過25年」之規定,應該「不應開發」,如果硬要開發,恐會讓大埔事件在淡水重演。 台灣農村陣線表示,比鄰的淡海新市鎮第一期已開發20餘年,實際進駐人口僅一萬餘人,不到計畫人口的10分之1,營建署強推二期,會讓淡海新市鎮變成「全台灣最大鬼城」。 支持派則強調,淡海新市鎮可以帶動淡水地區發展,提升當地居住品質。 支持開發的新北市議員鄭戴麗香表示,淡海新市鎮可以提升淡水的居住品質及經濟發展,支持開發的淡水民眾已經等了25年,希望環評委員要盡速通過此案。 淡水義山里長高木林表示,義山里位於二期一區範圍之內,反對者佔少部分,絕大多數里民支持此案,里民的土地長期被劃為特定區內限制開發,對於民意權益損害很大。 新北市議員蔡錦賢表示,為了開發淡海新市鎮,當地已經限制開發25年,絕大多數民意都贊成此案,盡速通過開發,還給受限民眾公道。
我也覺得不要開發...應該保持原來的農村風貌..搞得農業觀光特區..搞觀光農業..比如在田野裡喝下午茶..租農地給一期已開發區的人當假日農夫..搞有機農業...先摘現煮 ..真的很有商機...以後淡江大橋建好了 ..交通方便 .. 搞觀光有機農業有前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