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ucars wrote:我覺得漲是在所難免...(恕刪) 您說的這個我就能認同了。其實我的看法是「多數勞工的薪資,跟不上房價的漲幅。」一遇到金融危機,裁員、減薪、休無薪假,最倒楣的一定是勞工朋友。今天如果每個人都能確定自己不會丟了飯碗,一個家庭要買個房子真的不會很難。只是如果只想著一定要住「台北市」哪個區域,我認為還是要有能力才行。
小弟我是覺得李先生真的似乎不適合替無殼蝸牛發言,他的發言與他看事情的角度已經跟多年前的他不一樣了...個人感覺如下:1.李先生在2100上表示不經努力的人,靠差價就可以賺好幾百萬,很沒道理:他不也是賣中和賺500萬?也許他現在事業很成功,很努力很會賺錢,問題是這500萬的價差獲利是因為他的努力嗎?還不是靠房市上漲.....2.再來他舉自身例子來做比喻似乎不大恰當:他說他賣掉中和1200萬還要貼500萬才能買天母,天呀!!所謂無殼蝸牛不是只簡單盼望有殼可住嗎? 嫌房市上漲太快卻又以同樣以上漲後的價格賣出?(還不是成為房市上漲的共犯結構之一) 角色扮演是否有所錯亂?既然要替無殼蝸牛發聲,舉這個例子實在讓人無殼的情何以堪,無殼蝸牛已經沒有殼了,還能選漂亮的殼嗎?天知道多少真正的無殼蝸牛是連500萬都拿不出來的?更何況1700萬的天母?3.也許李先生一再強調,如果房價沒上漲,他多加500萬買大樓綽綽有餘,但是他似乎忘了說,房市上漲,他的資產也跟著水漲船高,如果沒漲他700萬+500萬現金也不過1200萬的資產,絕對不會是現在1700萬的資產(成長41.67%),無殼的人呢?以上,純個人意見,敬請指教..
many0423 wrote:我想李先生要表達的應...(恕刪) 他的確很熱心.但他真的不適合.很滑稽啦...他明明就是獲利的一份子.還跳出來批評.難道因為他把獲利再去買一間地段更好的房子而再付500萬.他就不算獲利.還有一點.他太強調台北市是如何.如何...會讓人反感他現在說這20年房價漲幅多大...所以20年前的房價是合理的?錯..20年前他也覺得沒天理.他永遠只看最精華的地段.我覺得很怪如果他的打法.是告訴政府.連外圍都漲的不像話.這樣才能爭取認同
0924423 wrote:他的確很熱心.但他真...(恕刪) 看新聞說故事....http://tw.news.yahoo.com/article/url/d/a/100326/8/22sj5.html"20年前",帶領4萬多人夜宿台北東區,發起無殼蝸牛聯盟的李幸長,當年還在國小教書,為了社會運動負債累累,被迫從商現在的房子,他是12年前用700萬買下的....20-12=88年時間從負債累累轉為買下700萬房子,真的很厲害,我看李先生還是開個如何賺錢的班,教大家賺錢比較實在吧無殼運動就交給別人來出面就好....
說真的~房價會漲真的跟人性有很大關係~而且是絕大多數的人~今天想買的人一定都會嫌貴~想賣的人都會覺得賣得不夠高~自己買房子以後賣的時候~會把所有的成本加總上去(買時候的契稅.代書費.仲介佣金.幾年來的房屋稅.地價稅.房貸利息.房子裝修的成本.賣的時候的土地增值稅.代書費.仲介費)~再加上自己想賺的空間~再加上隔壁老王賣多少自己要賣得比他高~
整天吵台北市資源多,怎麼不看光是台北市民個人的綜合所得稅,一年就要繳2000億。第二名是新竹市,一年繳綜所稅360億左右。要怎麼比?其實現況就是北市市民繳出去的稅收,養活了比如宜蘭縣這種,國稅地方稅總和養不活縣府的縣市。前面有人說到宜蘭縣,宜蘭縣一整年國稅地方稅合計實徵總額,還不到100億元,不要講說縣民的綜所稅有多少了....這樣的縣政府一年總預算有240億元,其實就是靠其他縣市養的,這就是所謂淨土的真相。
不想聊天 wrote:那0924423先生...(恕刪) 那0924423先生你家當初購入多少錢??..................已經漲很多.你氣成這樣應該買不起我仁慈一點 連裝潢一起算了.........謝謝總價多少 我馬上現金跟你買.....................對賣方而言.你用貸款或現金沒啥意義只會說人家怎樣自己能嗎??.............我又沒有跳出來鬼吼鬼叫.如果要賣當然照市價賣.不過小弟不缺錢.我還要再買一間.不過.現在房價的確太高.大家別怕物極必反啦.我有的是時間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