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ul0917 wrote:有人知道這個建案的來...(恕刪) 在遙遠的地方看見有人分享自己的家心裏的那股想家的衝動就愈烈謝謝您分享的照片對了若是想了解丰上上網google一下就找的到了當初買預售屋時我曾開了一個討論區記錄我的第二個家~W丰上裏頭有很多我們當時的記錄及最真的回憶對於丰上的外觀我最常說的一句話是仁者樂山,智者樂水丰上兼容並俱我不知道這是否是當初李天鐸大師的設計理念和想法卻是我身處其中的最深切感受
夏天各地區就在統計最高溫事實上溫度的高低真的只是個參考值我曾站在四十度左右的高溫底下那種感覺是燙不是熱汗也不是流的滿身但是在台北市的街道上即便是只有三十度也會大汗淋灕感覺異常的燥熱然而類似的溫度在淡水卻仍然覺得很舒服因為地很空曠隨時都有徐風吹過現代人的習慣是天氣熱就開冷氣天氣冷就開暖氣只是因為如此我們就容昜被挶限在固定的空間裏身體反而容昜出現問題所以一直覺得像淡海這樣的生活環境是可遇而不可求的夏天只要開窗室內自然涼爽冬天門窗開個小縫室內通風舒適隨時想看海騎個單車十來分鐘就到了想去公園走個路十分鐘也就到了想買東西現在週遭也愈來愈方便不方便出門的時候一堆室內設施可以排譴無聊所以每次回到家心情就是一整個舒暢因為我可以得到真正的放鬆
我們不是先知但是卻可以翻閱歷史尤記得四年前對淡海的討論印象所及都是荒煙漫漫鳥不生蛋房價十三~四已是高價開價十七~八的預售屋賣的是未來但也不過就這幾年的光景十七、八已成追憶現在多的是二十三、四以上的建案節次比鄰那管得營建商是誰那管得建築師是大師與否因為現在走進新市鎮絕對能感受到一股新興城市發展的活力在這兒說當年的預售屋狀況及討論反而可以讓我們看的更客觀更清楚讓也想生活在新市鎮的朋友更多更確切的經驗分享即便是到現在我還是覺得買預售屋是一種風險但是不一定會比新成屋要來的大惟一的不同是新成屋不管有沒有爭議要買的那當下就是要全盤的概括而預售屋卻有機會藉著住戶的監督將預防與改善做到最大化當然期間或有些許的不愉快但卻能比較積極的維護自身的權益當初我的家就是一個很親身的例子所以一直到現在我都會很慶幸當初的衝動現在的房價相對於當初買房時是高的但是我沒法說合不合理正如同當初我買房時的價格多少人覺得過高不合理一樣只是現在回頭來看這一切似乎都是值得的而我抱持的心情就是對我未來的生活環境做一次最大的投資
還是有人聽不清楚......沒辦法再說一遍淡海輕軌(即將發包)。淡海輕軌系統承包廠商在後續路網招標中將具有優先資格;全長13.99公里的淡海輕軌主體工程將於8月起陸續動工;預計103年8月底開始辦理濱海路(中山北路至公司田溪)之植栽移植、中央分隔島敲除等先期工程其中G4站「淡水區公所」的站體工程將採聯合開發,趕在8月將動工,先削減人行道,高架墩柱10月立墩,並同步進行聯合開發的協商和後續招商作業,其餘各站年底前也會全面動工廣設產專區將引入文創、生技、綠能、大型旅館等新興產業。交通部即將於今年8-9月開始淡江大橋分階段招標,預定103年11月動土,今年底正式施工,預定109年完工的淡江大橋,橋面寬達48米,將是國內首座快速道路和輕軌共構的橋梁,淡江大橋也將創下全台橋面最寬的紀錄。淡江大橋西起台北港聯外道路,東迄至淡海新市鎮1-3道路,全長6公里,其中主橋段長900公尺,其餘則為長3.6公里的八里連絡道段和長1.5公里的淡水連絡道段。
輕軌站從G4優先施作是合理而正常的工作安排一方面是土地、站體上的考量一方面是這裏屬於高架站的最後一站當G4做到一個階段之後後面的平面車站及機電就會陸續的開始進場如此就能有效的縮短工期及機電測試的時間所以相信整個輕軌的施工是很正常的照著即有的進度和規劃再走的
issacwu0924 wrote:我們不是先知但是卻可以翻閱歷史尤記得四年前對淡海的討論印象所及都是荒煙漫漫鳥不生蛋房價十三~四已是高價開價十七~八的預售屋賣的是未來但也不過就這幾年的光景十七、八已成追憶現在多的是二十三、四以上的建案節次比鄰那管得營建商是誰那管得建築師是大師與否...(恕刪) 您知道的歷史比較短..淡水的房價在早早以前就上過28-32W/P(實價喔.不是開價)哪時候..新市鎮的房子還更少不..應該說是根本沒有房子..那時候買房的人可是比您樂觀得太多太多...
不長眼 wrote:您知道的歷史比較短..淡水的房價在早早以前就上過28-32W/P(實價喔.不是開價)哪時候..新市鎮的房子還更少不..應該說是根本沒有房子.. 我相信在那個時候28-32w/p放到全台灣其它地方也都是高價吧但是當年不知道有沒有相同的環境來支撐呢現在的這種房價和當時比起來我相信相對上來說是偏低的然而現在的環境卻和當年有很不一樣的氛圍也因此會有大量的建案在這個時間點推出我一直覺得房價是偏高的若是可以用現在的一半就能買到相同的生活環境那該有多好然而我卻不知道房價什麼時候會反轉下跌也只能勉勵自己盡早的做好準備所以我一直覺得很幸運也很感謝當年介紹我置產在淡水的朋友因為這樣子我才能擁有一個屬於自己的家不過我不會把十幾二十年的不同時空硬是放在一塊來做比較因為那在比較上來說是不夠客觀的我很喜歡一種相對的概念來做為比較的基準以房價來說我曾經歷過一棟二層樓室內超過50坪以上的透天從十萬在短短數年內漲到五十萬那時正是經濟大幅起飛的年代然後在短短數年到處可見百萬以上的房子現在來看也許沒什麼但在當時對我們來說這卻是天價了那個時候是一個身上有一千塊出門就覺得相當夠用的年代那時候一客牛排大約是600塊時空拉回到現在一客台塑牛排約1200身上帶一千出門就覺得沒有安全感百萬的房子到處都是可是對比過去的生活環境和便利性也是大大的提高了我是用這樣的角度來理解房價的雖然覺得現在的房價偏高但是很慶幸我在四年前就買了因為那時的房價是我能力所及若是放到現在恐怕我就無法成為淡水的新移民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