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認識位朋友 他沒有在工作 家裡留給他四間公寓 他老爸老媽都掛了
常常看他帶著他老婆出去吃東西 但都是吃路邊攤多 生活過得很節省
他父母留下來給他的四間公寓 他都改成套房租人 所在地點都在板橋捷運站附近
過年前跟他約喝咖啡 我開玩笑說 你一個堂堂包租公 過得那麼節省幹嘛
他告訴我 舊公寓改套房 他每間都花了不少錢 還沒完全回本
將來一回本 他就要賣掉 因為新北空屋太多 板橋也是
到時候這些空屋影響房價 房價萬一大跌 公寓套房就沒人住了
所以再過兩三年他就要賣掉
這些話聽完我也是有點擔心 因為將來我的目標是要買電梯華廈或者公寓
對於那種公設很多的大社區 我實在沒興趣
有時候看PTT房地產版 一堆人整天在那靠北邊走 說甚麼公寓將來沒有人要
越來越不值錢 勸大家及早脫手 好像明天公寓就都要垮了一樣
但是公寓的實坪 還有戶數少 這都是大樓社區無法取代的不是嗎?
所以想聽聽大家的看法
對公寓印象一直不是很好,老舊髒亂素質差都是問題,公共問題不容易解決,好比樓梯牆面多半斑駁不堪,老舊水電管線問題都是,有附電梯的公寓,電梯也少正常保養,搭電梯的異音與異常震動很恐怖,沒電梯的爬樓梯累,還要追垃圾車,有的公寓分租給很多來路不明的人,出入複雜也是個問題,尤其車停外面,容易髒又容易被破壞,風吹雨打機械壽命也較短。
但目前高雄的高房價,透天破千萬,電梯大樓也喊高高,開始找房也只好先從老公寓開始找起,比較有機會在三百萬上下,新建案完全可以跳過了,早期明明公寓才一百多萬,透天或大樓一樓店面也三四百就有........
nx200t wrote:
最近認識位朋友 他...(恕刪)
雖然我也不傾向買公寓,但它其實一直都有市場的,倒不用把它講的如此不值。
除了樓上講的同一棟公寓的鄰居好壞之外,重要的還有公寓所在的地點與環境,而其實這幾點是交互影響的。
舉個例子,親戚的公寓是在北市大安區內,公寓旁就是一個綠意盎然的小公園,散步一小段就到大安公園,生活環境好;隔壁巷子各式風格的餐廳小館林立,不吵又有格調,再多幾步路穿出去,又是捷運站,生活機能佳。
這樣的地點與環境是相輔相成,也會有機率地連帶影響到鄰居的水準(特別強調這是機率問題)。一樓是裝潢地非常有意思的書店兼咖啡館,三不五時還會敦親睦鄰來送個小東西做公關,樓上是醫生世家,久了都去老鄰居的診所看病,對門雖然一直沒什麼交情但也客客氣氣相敬如賓,巧的是還不約而同在新北同一區的建案各買了新房,又當成了同一社區的鄰居。
像這樣的公寓,我覺得仍然是非常理想的一個置產與居住選擇。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即使是像大安區地點環境都這麼好的區域,許多公寓的高樓層,例如四五樓,也都出現了空房或直接出租,這個觀察我自己有個大方向上的推論,是人口老化的影響。只要是稍有經濟能力的高齡家庭,大都已在別處添購了有電梯有管理的新房,原有的高樓層公寓,就從自住變成了收益目的,而且這個現象在未來只會增加不會減少。
因此,選老公寓時除了原本應該就要注意的事項之外,還要特別考慮未來加裝電梯的實際可能性,或是在條件許可下,直接找電梯華廈,因為老公寓的優點,電梯華廈都有,屋齡通常比較新之外,還已經具備了電梯等「抗老」設備。
以上,個人淺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