調整布局,SOGO新竹站前店熄燈

完全同意啊
但竹科 清交影響力好像只在鐵路東南側。至於鐵站西北側的發展和竹科幾乎無關。 站前外勞遊民 經國民生特種行業衣舊。 
看起來鐵路地下化。 消除鐵路阻隔。才是鐵路西北側復舒的唯一機會。 但這又是一項幾乎不可能的任務
issyo wrote:
還好新竹有竹科和清交...(恕刪)
tao7117 wrote:
結果我們偉大的新竹市長不把鐵路高架化,...(恕刪)

從園區到巨城、SOGO 一個東光陸橋,一個光復路地下道,巨城可以成功,SOGO 卻關店。不會是走地下道不好?
edwarddhliu wrote:
從園區到巨城、SOGO 一個東光陸橋,一個光復路地下道,巨城可以成功,SOGO 卻關店。不會是走地下道不好?...(恕刪)

巨城也可以走光復路地下道接民權路,不是更近?
去sogo也可以上光復路高架,民族路下啊!
其實這將近20年來的新竹百貨大混戰,真的可以用巨城成立來畫一條分界線

巨城成立之前

風城(現在的巨城)未開
站前SOGO生意最好(太平洋時期),對進駐廠商最挑剔,幾乎什麼都是Only SOGO
中華路排隊進地下停車場讓該區交通完全打結,這時是站前SOGO最鼎盛的時期
大遠百剛從現在市政府旁World Gym原址的位置搬過去西大路不久
店舖最新最寬敞,有影城,加上隔壁的明志書院更好停車
三越剛來展店,走相對精緻路線,精品只有三越的二樓有,當時對面的建案還未動工,那邊也是三越的停車場
對開車族來說還算好停車

這個時期,SOGO還不是遠東集團,禮券無法共用
SOGO傳說中的高折扣禮券發行量在此時達到最巔峰,來店消費的幾乎都是抱著整疊整疊的禮券消費
尤其週年慶時的大家電和化妝品
大遠百禮券幾乎都是折數相對沒那麼高,還有可以當1:1現金可找零的現金提貨券
三越就堅持自己的路,禮券非常硬,幾乎無感。但由於有三越獨家的商品,其實人潮和消費和大遠百相去不遠
三越在新竹也是有風光過的

之後風城成立,當時三家百貨有戒心
對風城招商的櫃位有所提防,簡單的說,就是很多品牌專櫃無法進風城,或是同專櫃沒有相同商品
造成當時風城的櫃位大家都嫌難逛,加上動線安排混亂
當時風城的佳世客和樓上影城一直是生意相對較好的樓面
風城開幕沒多久過了蜜月期之後,基本不對原本的三家百貨造成威脅

之後風城倒了(那裡閒置了很多年)…SOGO變遠東集團,禮券可以共用了……
這時相對好停車的大遠百開始超越站前SOGO,人潮開始往大遠百去
大遠百也開始調整櫃位,開始引進精品,改裝樓面
然後高折扣的禮券也停賣了
這時SOGO就開始慢慢走下坡,三間百貨變大遠百生意最好,三越持平

接著,遠東集團拿下原本風城,改成巨城
巨城開幕了,新竹百貨業後時代來臨

挾著遠東集團原本在百貨業的資源,除了購物中心這一頭,也再開店中店的SOGO
當年巨城要開幕之前,其實就已經有完全是遠東打SOGO自家人打自家人的看法
再加上風城原本的經營不善,其實新竹人對巨城也並不是完全的這麼有信心
所以巨城剛開幕的時候,櫃位也不如現在如此齊全和多元
但遠東集團終究不得不佩服其經營之道,巨城開始生意好了
各類的專櫃開始進駐,達到可以一站購足的的程度
各年齡層都有打到,有吃有玩,可以耗上一整天
加上無敵好停車/停車優惠的優勢,人潮就開始往巨城移過去
大遠百又開始改裝,調整櫃位,導入更多不同的餐飲品牌
這時原本就弱的三越和站前SOGO就變得更沒特色和弱勢
接著就導致現在大家看到的局面,三越先宣佈撤出新竹
站前SOGO也持續撐了多年,店櫃陸續撤出到現在宣佈決定停業

新竹百貨業的整個歷史脈絡大約是這樣

認真想想,新竹市的消費人口大約也就30來萬人
能撐起這麼多間百貨,還有各類大賣場其實也真的算厲害了
苗栗或許也能算進新竹的消費人口
桃園也有這麼多的同類型賣場,比較難吸納桃園的消費人口
所以勢必弱勢會被淘汰

只是那棟新竹客運大樓未來不曉得會如何安排
或許整棟改成特色餐廳,或是改成新的商辦大樓也不錯,或是不同類型的補習班教室
不希望變成東協廣場,不想和中壢火車站前搶



sunyearhuang wrote:
巨城也可以走光復路地下道接民權路,不是更近...(恕刪)

可能習慣
一般都會走光復路地下道接中華路方便進sogo停車場吧?走光復高架民族路左轉後還要繞到中華路,而且民族路,東門街周遭假日都很塞。
當然很多路線都可以到站前商圈,但大部份路線都會讓人感覺要這樣走還不如去巨城就好了。這是站前商圈除了要解決停車問題,增加更多元的商業活動外,也應該去思考的。
sunyearhuang wrote:
巨城也可以走光復路...(恕刪)
鐵路立體化不只影響鐵路西側的發展,其實對後站周遭發展影響更大喔!以市府計劃在後站蓋大車站商場為例,我個人認為會比站前的商圈更慘。不僅住西側的二十多萬的居民不會去(因為西側已有巨城,大遠百),連住竹北,園區的想到要去擠那不寬的南大路,應該也覺得還不如走公道五或東光橋去巨城就好,更何況明年竹北也有大遠百了。因此只能吸引八大和南區的居民去消費而已。單靠這兩區的人口要撐大車站商場是很辛苦的。
modav24 wrote:
完全同意啊但竹科 ...(恕刪)
00ff55aa wrote:
一般都會走光復路地下道接中華路方便進sogo停車場吧?走光復高架民族路左轉後還要繞到中華路,...(恕刪)

同樣的道理,光復路要到巨城也是走地下道最近最快,上東光橋繞更大一圈。到sogo走高架,路反而只多一點點,我常這樣走不全是要到sogo( 民族路下後不是走你說的路線),而是為了停車方便。
光復路單純要去sogo,車停到後車站,過地下道是最好的方式。
00ff55aa wrote:
鐵路立體化不只影響鐵路西側的發展,其實對後站周遭發展影響更大喔!以市府計劃在後站蓋大車站商場為例,我個人認為會比站前的商圈更慘。不僅住西側的二十多萬的居民不會去(因為西側已有巨城,大遠百),連住竹北,園區的想到要去擠那不寬的南大路,應該也覺得還不如走公道五或東光橋去巨城就好,更何況明年竹北也有大遠百了。因此只能吸引八大和南區的居民去消費而已。單靠這兩區的人口要撐大車站商場是很辛苦的。


只要挖地下通道,可以讓車子從中華路進到後站賣場大樓的地下停車場就好了

另外光復路那邊過來的可以接公園路,不一定要轉南大路

公園路一側都是公園(公有地),有需要還可以再拓寬也不是問題。

後站那整片如果發展起來,更大、更新、更好逛(旁邊還有新竹公園)、交通更方便(開車、火車、國道客運都方便),將來巨城一定也會被比下去

鐵路以東還有千甲、頭前溪岸一大片土地可以發展,西側20萬居民有能力的都可以搬到東側住新房子

鐵路以西可能就整個放棄掉了,等50年後看有沒有機會都市更新整個大翻修 所以鐵路要不要地下化也不是關鍵了 至少50年內是沒甚麼差的。

sogo, 三越關門都是有道理的,人家事實上都是盤算好了,準備要向東邊發展。

建設公司出身的市長,果然還是有兩把刷子的






這樣比喻好了
舊城區(台鐵以西)是有些人認為的蛋黃區,生活機能很好,但路小老房子多,缺乏規劃,很多8+9和特種行業,吸引不到外地人來定居,雖有百貨公司,但近年也關了兩間了,已經在沒落,就像是萬華
文教區(台鐵以東至清交和千甲),有大學有明星高中有醫院也有些許科技業辦公室,居民素質比較高,像大安區。
竹科區(國一以東至園區大門),主要就是關埔重劃區,是竹科人主要買房租房生活區域,工作機會多,居民所得水準高,近年又有大型賣場進駐,有取代舊城區成為新竹蛋黃區的趨勢,比較像信義區。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9)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