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新竹輕軌路網計畫 預算三百億

chiashin wrote:
1.高架化和地下化的花費差了三倍,這點你應該知道吧!

有那說不是嗎?

chiashin wrote:
說高架化有噪音,現有的鐵道沒有噪音嗎?

高架的噪音遠大於平面,這點你應該知道吧?
我用反對是順著原貼文。其實應稱不讚成(比較沒那麼激動)。
但要高架化,受衝擊的兩旁住應會謺死反對。
到時候就有好戲...

chiashin wrote:
說高架化衝擊景觀,輕軌高架也衝擊景觀啊?

輕軌高架是在道路中央,鐵道旁就有不少房子。
這個我只是講缺點,不是致命傷。

chiashin wrote:
2.我在講鐵路高架化,不是火車站高架化!
主要是方便鐵路兩側的通行,也不再有平交道事故有那裡說不是
::::::::
總之,請不要兩套標準!

我知道,有路的地方大部份都有高架或地下道通行了。沒路的地方要通什麼?
輕軌重量輕很很多,系統也先進,噪音和重軌的電聯車完全不能比。
輕軌若是使用膠輪,更安靜。所以不得不兩套標準。

chiashin wrote:
3.不論高架化或地下化,新竹後火車站那塊,都會漲價吧!
高架化會降價三分之一? 完全看不懂!

你去訪一下靠鐵路的房子和不靠鐵路的房子有沒有差價。
原因就是噪音。你若不知高架會放大噪音,不懂可以理解。

chiashin wrote:
另外,後站的發展聽聽就好,南大路和附近的道路這麼小條,請問適合發展甚麼?

後站指的不是指有車站後面一點點。
它泛指以鐵道分隔的兩邊,不然只是縫合那一點點地方,值得花幾百憶嗎?
chiashin wrote:
1.唉! 台灣就這...(恕刪)1.唉! 台灣就這麼點大,還要分來分去,說別人吃肉,我啃骨頭?

我是回應你這段話:
chiashin wrote:
發展電動公車,把路網做密,班次變多,也可以考慮
一台公車約500萬,花5億就可以買100輛了
以後每年再花幾億作補貼,300億足夠用好幾十年
好處是公車路線的覆蓋率遠高於環狀輕軌

你現在是在說:別人可以蓋捷運就蓋,新竹只要公車就很好,這就是大家不要分來分去?
應該是所有縣市,有大眾運輸不足時都買公車因應。這才是不要分來分去吧?

chiashin wrote:
2.輕軌就是吃肉??? 我認為適合的建設才是吃肉!
如果沒發會效益,又成為財政負擔,這不是吃肉,而是啃我們的肉

輕軌是豬肉,重軌才是和牛肉。新竹只是小小的要求吃點(一條)豬肉而己。矮人一截的新竹人那敢說要吃和牛肉。
致於適不適合,己經討論很多了,不是嗎?突然跳成增加公車就好,是像在討論適不適合嗎?

chiashin wrote:
3.台灣財政不佳,蚊子館一堆,和高捷沒發揮預期效益的經驗
要興建輕軌,建議先做仔細的評估

預期效益,前面也討論過,那是美化的數據。
高捷我也並不看衰它,必竟它只營運五六年,去年不是有賺錢嗎?
數據美化越誇張,依此去財務規劃,營運就越困難。但,只要能撐過去,機會還是很大。
捷運是基礎建設,目的不是蓋來賺錢的。只要能達到你知我知政府上下都知的底限就好。
我不是綠色的,但林市長敢說出:新竹輕軌貼錢也要做。算是很有Guts給他一個讚!
基礎建設,該不該做,本來就不是用盈虧來衡量。它很多的效益是從本身的盈虧看不出來的。
軌道經濟學,不是只有適用在房地產。它會改變城市的生活模式,擴大生活和經濟圈,拉近城鄉差距等等。
還有很多非經濟效益。不然全世界都知道城市軌道運輸難賺錢,為什麼會有軌道運輸是城市大眾運輸的趨勢?
也因為軌道運輸對現代化的城市是重要的,才會有輕軌的開發來降低建設門檻,使更多的小城市可以擁有軌道運輸。
sunyearhuang wrote:
有那說不是嗎?

又不是致命,絕對不可接受的缺點!
分析問題只提缺點,卻不提成本的原因是???
sunyearhuang wrote:
高架的噪音遠大於平面,這點你應該知道吧?

不好意思,我不知道!
你說"遠"大於? 請問是差多少?
噪音會大過時速300公里的高鐵嗎?
工程上能不能補救?
sunyearhuang wrote:
你去訪一下靠鐵路的房子和不靠鐵路的房子有沒有差價。
原因就是噪音。你若不知高架會放大噪音,不懂可以理解。

你前面說"鐵路高架後"會降價三分之一!
台中鐵路好像高架化了,請問沿線房價有降三分之一嗎?

chiashin wrote:
分析問題只提缺點,卻不提成本的原因是???

所以才說,地下化現在建不成,就再寧願再等啊!
高架真的要做問題會蠻多的(光抗爭就頭痛),效益真的不大。
現在沒錢,我個人意見就是再等,反正二十幾年都等過了。
chiashin wrote:
你前面說"鐵路高架後"會降價三分之一!
台中鐵路好像高架化了,請問沿線房價有降三分之一嗎?...(恕刪)

要看和鐵道的距離。1/3說的可能誇張一點,有很大的影響肯定會。
我的房子離一座高壓電塔五六十公尺(出陽台斜斜看才看得到),銀行鑑價就直接砍5%。
若再近一點,正面再加上噪音...嗯,不知會砍多少。
新竹車站北邊鐵道真的和房子靠得很近。尤其移動方城,新蓋樓房也不便宜。
若把鐵道高架三四層樓高,再加上上方的高壓線...
若要蓋,反應應該不會太温和。
sunyearhuang wrote:
你現在是在說:別人可以蓋捷運就蓋,新竹只要公車就很好,這就是大家不要分來分去?
應該是所有縣市,有大眾運輸不足時都買公車因應。這才是不要分來分去吧?

和別人對話,請不要一再扭曲好嗎? (你前面已經有很多次了)

我的論點是好好做評估,真的有需求再蓋捷運!
現在新竹輕軌有好好評估過嗎?
連路線都沒人說得出來,就知道要花300億?
chiashin wrote:
1.高樓發展超過其他地區?

你不是新竹人?
站前有像關埔那樣的超高樓聚落嗎?

chiashin wrote:
2.跨站平台當做地下化的過度期方案?假設現在不做垮站平台,未來要地下化時,還是要做一次跨站平台?
完全看不懂!可以解釋清楚嗎?

鐵路地下化,站體本來就是大部份蓋在鐵道上方(應說是跨鐵道,但不是一定要這麼做)
這不是我真正的意思:
我意思是,
只做跨站平台,以後還是可以地下化。原來的跨平台建築可以部份保留甚至全部保留。
若做高架化,想要再地下化就幾乎不可能了。一來錢花得多,蓋時己打掉好幾座高架橋。
地若變更之地下化又要把新建好的高架鐵道全部打掉,代價太大。也不曉得要用什麼理由說服中央要重練。
sunyearhuang wrote:
預期效益,前面也討論過,那是美化的數據。
高捷我也並不看衰它,必竟它只營運五六年,去年不是有賺錢嗎?
數據美化越誇張,依此去財務規劃,營運就越困難。但,只要能撐過去,機會還是很大。
捷運是基礎建設,目的不是蓋來賺錢的。只要能達到你知我知政府上下都知的底限就好。
我不是綠色的,但林市長敢說出:新竹輕軌貼錢也要做。算是很有Guts給他一個讚!
基礎建設,該不該做,本來就不是用盈虧來衡量。它很多的效益是從本身的盈虧看不出來的。
軌道經濟學,不是只有適用在房地產。它會改變城市的生活模式,擴大生活和經濟圈,拉近城鄉差距等等。
還有很多非經濟效益。不然全世界都知道城市軌道運輸難賺錢,為什麼會有軌道運輸是城市大眾運輸的趨勢?
也因為軌道運輸對現代化的城市是重要的,才會有輕軌的開發來降低建設門檻,使更多的小城市可以擁有軌道運輸。

1.高捷營運快10年了,至於賺不賺錢,看你從什麼標準來看!
之前高捷要負擔興建費用,所以賠錢,
去年這部分轉移給高雄市政府,所以賺錢
其實財務上變化不大,
這部分你應該知道,但不知你為何說出"去年有賺錢"這句話?

事實就是高捷到目前為止,仍未發揮預期的效益
至於甚麼時候能發揮效益,等高捷恢不再是3節車廂行駛時再說吧!
不過幾年內台灣人口要開始減少,應該很難等到發揮效益的那天了!

2.輕軌貼錢也要做,這叫有Guts???
第一、不是花自己的錢來蓋
第二、等輕軌建好,市長早就換人了,要不要貼錢是未來市長的煩惱

我需要的不是Guts,而是好好規劃,詳細評估的大家長!
關閉廣告
文章分享
評分
評分
複製連結
請輸入您要前往的頁數(1 ~ 178)

今日熱門文章 網友點擊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