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rish Coffee wrote:收入還可以,99%都(恕刪) 這個話題已經一段時間了 但還是想回這個話題...節稅的點不外乎是把錢放在稅金比較低的點,而這個點必須又要有個人可以完全支配才可以...所以台灣獨資企業主,才會把錢放都放公司,不分紅,很多錢都公司名義支付,節稅重點不外乎是日常花費增加的進項可以折5%營業稅,不用簽證的公司就沒用,另外就是沒有什麼綜合所得稅,反正公司是自己持股的...您的離岸公司可以這樣做,聽起來海外公司您有主導權或是高持股(這樣資金流動比較不會被股東碎碎念而已),如果要轉回來台灣又嫌棄670W免稅額不夠,通常就開個投資公司,就算是貿易佣金,也就是公司收入名義,也比綜合所得稅低很多,不過您有國外花費規劃(小孩留學等),扣掉670W免稅額,剩下想要回來的錢應該也沒有到太高,所以以上的稅金不是太高的話,有些人就不是很在意...另外如果免稅額內夠你在台灣日常開銷的話外加沒有特別投資,你就開個美金保險,年年投,時間到年年放,感覺比較像是長期規劃...感覺起來您跟前面的h大的模式會完全不同...因為他已經是台幣收入,上頭也有大老闆在,他的方式只能找老闆給個通融來省掉綜合所得稅...
有洲際酒店 在社區範圍 不知道有什麼實質利益 參觀建案時是說物業管理經過同樣訓練 與能夠叫外燴來社區 朋友來時可以去那邊住 缺點應該是最好的面相被洲際酒店佔住了 另外往下看直接看到洲際酒店的戶外泳池 酒店的大門路口 可能塞住影響動線 社區內有酒店的案例 能參考的例子我想應該是西華富邦吧